《中南大学大学语文纸质作业2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大学大学语文纸质作业2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学习中心:专业: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1. 限制叙事答:如果叙述者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人物不知道的,叙述者也无权叙说,这就是限制叙事,也就是所谓的叙述者等于人物。2. 意象答: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抒情单位,简言之就是寄寓了作者情感的物象,也可以说是借助客观物象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感。3. 干校六记答: “干校”是“干部学校”的简称,是“文革”时期根据毛泽东五七指示精神举办的农场,是集中容纳党政机关干部、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分子并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 的地方。 干校六记 就是表现的在政治非常时期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心灵异化,总共六记:“下放记别” 、 “凿井记劳” 、 “学圃记闲”
2、 、 “ 小趋” 记情”、 “冒险记幸” 、 “误传记妄”。4. 三一律答:即戏剧动作的一致(剧本只表现一个单一的故事)、时间的一致 (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的一致(故事发生在一个地点)。这当然是过于僵化的理论,但其目的正在于造成高度“微缩”的场景,从而凸显戏剧的冲突之美。二、简答题: .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三者之间有何关系?答:议论文有三个基本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不可或缺,对于他们有一定的要求。论点即论文的主张和观点。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议论文的灵魂,所以文章成败的关键首先在于确立的论点是否正确、明确、集中、深刻、新颖等。论据是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论据是论点存在的基
3、础,直接影响到论文的成败。因而论据应该紧密围绕论点,精确、典型、新颖、充实,这样才富有说服力,才能支持论点立起来。论证是借助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联结论点与论证,使之具有某种逻辑联系,从而保证议论文的说服力。 . 崔护题都城南庄建立了一种怎样的抒情模式?答: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 表现了诗人物是人非, 旧情难续的思想感情。 题都城南庄 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 与“重寻不遇” ,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开头两句追忆去年今日的情景,先点出时间和地点,接着描写佳人,以“桃花”的红艳烘托“人面”之美;结尾两句写今年今日此时,与去年今天有
4、同有异,有续有断,桃花依旧,人面不见。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此诗脍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甚广。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 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 周作人的苍蝇是
5、怎样表现“闲话体”风格的?答:周作人在苍蝇一文中,曾对日本的俳句诗人小林一茶的诗歌十分推崇,因为他能“以一切生物为弟兄朋友,苍蝇当然也是其一”。并且特意举了几首咏苍蝇诗为例。由此可见, 他对于自然界的任何生物都是“疼爱有加”,把它们放在与人类平等的地位去抒写。对待读者,周作人也能保持自己与读者之间人格与心理的平等,形成了其散文委婉、平和、温润的特色。 . 举例说明莫言在枯河中用到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答:小说基本在主人公小虎的感觉世界中展开,一开篇,作者就让读者移位于小虎“漂浮”、“漂动”的身体,而“漂浮”、 “漂动”正是奄奄一息、身心俱残的小虎感官经验的呈现,也拉开了这个深受摧残的孩子亦真亦幻
6、的经验世界的序幕。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瞬间的非常态的感觉, 创造出具有陌生化效果的审美意象,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小虎蹲在河堤上时, “心像只水耗子一样在身体内哧溜哧溜地跑着,有时在喉咙里,有时在肚子里,有时又跑到四肢上去,体内仿佛有四通八达的鼠洞,像耗子一样的心脏,可以随便又轻松的滑动。”作者用具象化的手法,将小虎无形的痛苦感受写得有形可感,并且夸张放大了。又如写到小虎回忆村里小媳妇死时,村支书“一下子化在地上,浑身上下都流出透明的液体”。这种魔幻的感觉,表现了村支书的夸张情绪与异常状态,暗示他对小媳妇的不轨行为。同时,作者善于利用通感手法,将感觉转移, 引起不同感觉之间的交叉体验,强化了
7、对感觉的审美把握。作者或将听觉转换成触觉,例如小珍在树底下的叫声“像火苗子一样毁着他的屁股”,或将视觉转换为触觉,如小虎在树上看到“狗毛上泛起的温暖渐渐远去”,或将视觉转换为听觉,如小虎爬在树上, “脑后有两根头发很响地直立起来”等等。此外,莫言还通过颜色的变异,来呈现感官经验。除了带有莫言风格的红色,如“一轮巨大的水淋淋的鲜红月亮”,还有“蓝色的血”, “绿色的眼泪”等,构筑了变异的感觉世界。通过鲜明的感官经验的书写,人物的忍耐、挣扎、悲愤、夭折的情感与命运获得生动地勾画。三、分析题1.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 好像屋里的空气是
8、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 随便在市廛里, 陋巷里, 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
9、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 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 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
10、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梁实秋寂寞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说的“寂寞”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寂寞”有何不同?分析这段文字的行文线索与叙述层次。答:这段文字中的?寂寞 ?指的是不为外物所困扰,保持自我和内心宁静的一种心境。作者对这种心境是持肯定态度的。这与我们寻常所说的?寂寞 ?不同。寻常的寂寞指的是因孤单或环境的单调而引起的内心孤独、心绪低落。主要是从情感的层面进行描述。而作者的?寂寞?是上升到内心与人生态度的层面。从感情色彩来说,寻常所说的寂寞是低沉的,通常所表 现 的 人 生 态 度 是 略
11、 显 消 极 的 , 而 作 者 的 ? 寂 寞 ? 是 积 极 的 , 以 享 受 寂 寞 为 福 。行文线索主要是寂寞的涵义。作者对寂寞的涵义逐层阐释。首先说寂寞是一种清福,即从日常感受的角度来描述寂寞的状态;然后通过在礼拜堂的经历来说明寂寞时的内心感受。最后通过一些反例来说明寂寞是一种难得长久享受的清福,实际上点出了寂寞的深层涵义:不为外物所困扰、保持自我和内心宁静的一种心境。2. 唐代的韩愈,强调不要埋没人才,在其杂说之中谈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提醒人们,有了识才之士才会涌现出无数的人才。宋代黄庭坚在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诗中感叹:“世上岂无千
12、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确实,人才如果遇不上“伯乐”,就会被埋没。要发现人才,贵在识才。关于这一点,古人的认识也颇有见地。三国的诸葛亮在其便宜十六策 阴察中论述: “洗不比江河,要之却垢;马不比骐骥,要之疾足。”就是说,洗涤不一定非要去大江大河,重要的是能够除掉污垢,马不一定非要骐骥,重要的是能够跑得快。而汉代司马迁在史记 滑稽列传中指出,挑选马匹,往往因为是瘦马就不予理睬,结果漏掉了良马;选拔人才,往往因为是贫士就看不起,结果失掉了贤人,“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识别贤才,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明。 汉代徐干在 中论 修本 篇说:“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三国曹植矫志诗道:“道远知骥,世伪知贤。”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两段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答:中心论点是贵在识才。主要用到举例论证的方法。两段之间的关系是层递关系,第一段的观点句是?提醒人们,有了识才之士才会涌现出无数的人才。 ? 指出要有识才之士,否则人才会被埋没。第二段的中心句是?贵在识才 ? ,通过大量的事例, 阐明了这个层次的分论点: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明而识才的方法,是对上一段的深化,也是进一步对中心论点的论证。四、作文什么是真正的美食?根据你的感受与理解,写一篇说理表意的散文。题为美食的必备条件,不少于10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