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五首的教案及练习[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13638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课诗五首的教案及练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4课诗五首的教案及练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4课诗五首的教案及练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4课诗五首的教案及练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4课诗五首的教案及练习[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4课诗五首的教案及练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诗五首的教案及练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4 课诗五首的教案及练习三面船初中 季红霞 马艳教学目的 I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 (l)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阈(que)宦化 huan 萋萋(qi 柯 ke 2熟读这五首诗歌。 二、导入 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这五首诗,是我国古代

2、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三、正课 (一) 进社少府之任蜀州 1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作家作品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 ,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当时诸王好斗鸡,王勃为沛王写了一篇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被罢斥。后在虢州做参军,不久又因罪除名。25 岁那年到海南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会称“初唐四杰” ,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对近体诗格

3、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有王子安集 。 3评点: 城阈辅三秦,风烟望五律。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 “五津”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从长安城实际上望不见“五津” ,这里是诗人的想象。它使人感到气象开阔既然五律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同是宦游”是说二人皆为官而离乡背井,此别乃是别中之别,又有何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虽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般。此句安慰社少府,也道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千年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别之时,效儿女之常态,表现作者旷

4、达的胸襟。 此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一反送别时哭哭啼啼、缠绵排恻的老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这首诗格律上属五言律诗。首句人韵。中间颔联和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末字押韵。 (二) 黄鹤搂 1朗读黄鹤楼 (注意节奏、感情) 2作者作品简介: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 ,有人评价,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传说李白到黄鹤楼要想赋诗,忽见崔颢之诗,日有此诗在此,何必我写,遂罢笔。作者崔额,唐代诗人,汴州人,开元进土,官司朦员外郎。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矾头。 3评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象,昔日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

5、,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飘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 (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 ,自己的家乡此时比这更美。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江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顿生思乡之愁。 这首诗把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物与作者的思乡之情结合起来写,景中有情,情中有

6、景,情景交融。诗中实写楼上所见的景物,虚写仙人乘鹤的形象,实虚相生,意味无穷。这首诗属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句末押韵。 四、小结 从形式上看,这两首诗都属律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五律, 黄鹤楼是七律。律诗的共同特点是颔联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句末押韵。当然还有其他如平仄方面的要求,我们可暂不管它。五言律诗朗诵的节奏可以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律诗朗诵的节奏可以是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以不念破词为准。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从内容上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属于送别诗,写得开阔雄浑,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 黄鹤楼属于思乡诗写得情景交融,虚

7、实相生。它们确是唐诗中的精品。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1、2。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默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黄鹤楼 (二)请给下面的诗句对一个下句,使它们成为对仗。 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_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黄鹤楼 。 2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泊秦淮 夜雨寄北 二、正课 (一) 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这首诗选自全唐诗 ,作者刘禹锡(77842) ,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

8、826) ,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评点: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它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 “烂柯

9、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 “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

10、精神。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白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附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风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二) 泊秦淮 1朗读泊秦淮 ,注意朗读节奏,读出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樊川诗集 ,作者杜牧(802852)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11、,唐代诗人。太和二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世称杜樊川。杜牧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为最高。后人称为“小杜” ,以别于杜甫。秦泊,河名。发源于江苏省漂水县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流入长江。相传秦时凿钟山以疏淮水,所以叫秦淮河。秦淮河两岸曾是酒家林立的繁华地区。 3,评点: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首句写作者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皎洁的月光洒在烟雾迷蒙的水面上,栖在水边的白沙上,显得那么旖丽、凄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指以卖唱为生的乐妓。 后庭花又名玉树后庭花人陈后主在金陵时,荒于声色,作玉树后庭花舞曲。终朝与押客、妃嫔们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终至亡国。世人以玉树后

12、庭花为亡国之音。诗人在人们习以为常的歌声中听出了亡国之音,并加以艺术概括,具有典型意义,表现诗人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这首诗描写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淡烟寒水,夜幕朦胧;一幅是歌楼酒树,灯红酒绿。迷惆的景色与淡淡的哀愁取得了和谐的统一。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 (三) 夜雨寄北 1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节奏和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李义山诗集 。作者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唐代诗人。25 岁时中了进士,因受到牛党令狐 1 的排斥,失势被贬,一生不得志,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一生穷愁潦倒,他的诗多表现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

13、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对爱情的追求。但他开创了诗歌上新的风格、新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他对我国的古典诗歌有所发展和丰富。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 3点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意思是妻子寄信来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团聚,而我因事耽搁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时已入秋,年关将近。夜里只听雨声淋漓,池水定涨了不少。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而今我只身独处边远异乡,什么时候回到长安,夜晚与妻剪烛夜谈我在巴山夜晚听雨思乡的愁情。这两句是虚写,想象回家后与妻子团聚时的情景。 这首诗把秋雨夜景与思妇愁绪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四、小结 这三首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七言律诗。后两首是七言绝句。 酬是酬答诗,表现作者长期遭贬的愤慨不平的心境。啪秦淮是讽喻诗,表现诗人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夜雨寄北是爱情诗,表达诗人思念妻子的感情。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解释下列诗句。 1城阕辅三秦() 2风烟望五津()3暂凭杯酒长精神() 4烟笼寒水月笼沙() (二)默写后三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