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82839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0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新课程理念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新课程理念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新课程理念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新课程理念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 与教学方式的变革,徐邦桃,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学习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习内容: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方式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评价: 改变过分

2、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和评价内容、方式单一 的现状,建立评价内容、方式多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能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课程功能 课程功能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三个维度”的和谐发展是本次课改的首要任务。 新研制的课程标准就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体现课程功能的。,教师必须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念?,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教育理念呢?,一、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

3、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能学得很好、能健康成长、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

4、关系。,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

5、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既不可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可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客观存在,把他们当做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其学习兴趣,窒息其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

6、拒。,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头脑、性格、意愿、知识和思想基础、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 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学生是权利主体,应保护其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主体,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对自己、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视学生为责权主体的观念,是建立民主、道德、合法的教育关系的基本前提。,二、发展观,新课程改革除了在课程结构、教学过程、课程评价方面作了调整之外,还强调各科的课程标准都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7、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 学生应在五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三、知识观,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四、课程观,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两种坚定的课程理念,即民主理念和生本理念。 所谓民主理念,即意味着教师应在兼顾课程基础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淡化课程实施中曾过度强化的预定性和统一性,而以民主和平等的姿态接纳交互主体

8、的差异性、独特性甚至是局限性,不以预计目标来封闭开放性对话的“边界”。,所谓生本理念,是对学科本位观念的反拨,是教师在课程双边互动中超越智力要素而全方位发展学生情意要素所必备的。 学生不仅要优化智力要素,更要发展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的新人文本质,教师要从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在课程的每个环节中都体现出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课程理想。,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师生关系上:尊重、赞赏 教学关系上:帮助、引导 对待自我关系上:自我反思 对待同行的关系上:合作、共赢,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

9、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 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尊重有过错的学生; 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 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不体罚学生; 不辱骂学生; 不大声训斥学生; 不冷落学生; 不羞辱、嘲笑学生; 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尊重,意味着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

10、调帮助、引导 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

11、辨明方向;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

12、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共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 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相互欣赏、追求卓越,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 其次,要与

13、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 再次,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定位?,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创造者 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

14、法。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第三、教师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而成为学生自

15、主性学习的促进者。课程改革纲要标举“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一价值目标,推动教师评价角色转向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要求教师将评价重点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和过程性。 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行动研究”内涵: 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

16、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 是对行动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 “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创造者。 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 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