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3076706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5.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ppt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使用,1,纲要,2,发现青霉素,1928年,弗莱明简陋实验室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 楼上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窗口飘落进来青霉菌 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 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 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3,Penicillin save Life!,如今,青霉素在控制金葡菌感染方面几乎已失去药用价值!,4,抗菌药物的发现与发展,二战结束时,意大利许多城市因卫生条件落后而发生了伤寒流行 卡利亚里有一个地区,人们在一个排污的河流中游泳并吃河里的生鱼,却少有生病者。 布洛祖教授认为河中的微生物可能产生对抗病菌的物质 于是他用琼脂糖培养基培养

2、河水,得到了一种顶头孢霉菌。,5,抗菌药物的发现与发展,6,抗生素的发展耐药,7,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8,常见耐药菌,December 9, 2008 Source: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Summary:Infectious disease experts warn that new drug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treat six drug-resistant bacteria that cause most hospital infections and increasingly escape the ef

3、fects of antibiotics.,粪肠 金葡 肺炎克雷伯 鲍曼不动 铜绿假单胞 肠杆菌,9,何为超级细菌?(XDR、PDR),10,滥用误区,抗菌药消炎退热药 抗菌药预防所有感染 以广谱抗菌药对付常见感染 新、贵品种的疗效优于老、廉品种 个人老经验就是真理,11,抗生素应用过程中的某些误区,发热患者肯定存在感染,应使用抗生素 血象升高患者肯定存在感染,应使用抗生素 只要有炎症,就应使用抗生素 某些免疫力低下患者容易感染,应使用抗生素 使用激素患者,应使用抗生素,12,纲要,13,抗菌药物按杀菌活性分类,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浓度依赖型抗生素,14,抗生素PK/PD参数( Pharmaco

4、kinetic /pharmacodynamics ),最小抑菌浓度(MIC):体外培养基中孵育18-24小时后,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MBC):体外培养基中孵育18-24小时后,能杀灭99.9%细菌的最低抗生素浓度。,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BC=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AUC=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15,时间依赖型的抗生素,TMIC:血药浓度超过MIC的维持时间 TMIC%:血药浓度超过MIC的维持

5、时间与给药间隔时间的比值,即,MIC90,时间,浓度,16,PAE(post-antibiotic effect) :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药物浓度逐渐下降, 降到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下,或药物全部排出以后,仍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时间依赖杀菌药物,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 在MIC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和 持续后效应-无或轻、中度 -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氨曲南、碳烯类),克林和大环(红、克)、四环、链、万古 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TMIC)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17,时间依赖型的抗生素,-内酰胺类: 血药浓度高于MIC时间最主要参数 给药间期并不需

6、要都超过MIC TMIC3040%起效 TMIC 4050%保证有效细菌清除,18,100 80 60 40 20 0,0 20 40 60 80 100 Time above MIC (%),Bacteriologic Cure (%),肺炎链球菌感染动物的模型,青霉素,头孢菌素,有效的细菌清除:青霉素:TMIC%40% 头孢菌素: TMIC%50%,时间依赖型的抗生素,19,浓度依赖杀菌药物,投药目标达到最大药物接触,药物浓度越高,杀菌率及杀菌范围也越大 持续后效应 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甲硝唑 24小时AUC/MIC、Cmax/MIC是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20,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重要参数

7、-t1/2,药物的半衰期(t1/2):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21,纲要,2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23,抗生素的种类,-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头霉素 内酰胺酶抑制剂 碳青酶烯类 其他,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糖肽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四环素类; 抗真菌药,24,青霉素类抗生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杀灭细胞繁殖期的细菌 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对人类的毒性较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 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 发生过敏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对该品高度过敏者,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 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

8、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 皮疹、血管性水肿, 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可致癫痫样发作。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25,头孢菌素,最初从地中海沿岸的头孢霉菌分离的甲基三萜类抗生素,能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 优点 抗菌谱广,对厌氧菌有高效; 引起的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低; 对酸及对各种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较稳定 作用机理 同青霉素一样,也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成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属于繁殖期杀菌药,26,各代头孢菌素有不同特点,27

9、,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头孢菌素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过敏性休克类似青霉素休克反应 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一般地说,青霉素过敏者约10-30对头孢过敏,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 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 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本类药物强力地抑制肠道菌群,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 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 尤以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为甚。 肝毒性 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酯酶、血胆红素等升高。,28,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造血系统毒性 偶可致红细胞或白

10、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等。 肾损害 绝大多数由肾排泄,偶可致血液尿素氮、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 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 头孢噻啶的肾损害作用最显著。 凝血功能障碍 所有的头孢菌素都有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 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药物用量、疗程直接有关。 与乙醇联合应用产生“双硫仑”反应 双硫仑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体内乙醛蓄积产生难受反应而用于戒酒。 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有类双硫醒的功能。 当与乙醇(即使很少量)联合应用时,也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呈“醉酒状”,29,三种酶抑制剂的比较,对酶的作用强度依次

11、为他唑巴坦舒巴坦克拉维酸。 他唑巴坦是目前最好的-内酰胺酶抑制剂,抑酶强度、抑酶谱、对酶的稳定性都强于克拉维酸和舒巴坦,30,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Imipenem Meropenem Panipenem 商品名 泰能 美平 克倍宁 G+ + +-+ +-+ 肠杆菌 + + +-+ 绿脓 +-+ + + 厌氧菌 + + + CNS毒性 + ,31,14、15、16元环内酯类抗生素,32,小儿患者抗菌药物药理特点,小儿的生理特点 药物酶系不成熟,血浓度偏高 肾发育不全,药物排泄减少 细胞外液量大,药物消除慢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少,游离药物多 小儿患者用药特点 剂量宜低,按体重计

12、算用量 避免应用毒性明显的药物:氨基糖甙、多粘、磺胺、呋喃、四环素类、喹诺酮类 避免肌注,33,纲要,34,呼吸系统解剖,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 、喉; 下: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35,急性鼻咽炎普通感冒,90以上原发病原为病毒 其中RV 、冠状病毒占60 Flu、para Flu、RSV、ADV、柯萨奇、埃可病毒等 不宜使用抗生素 对症治疗,休息、充足水分、退热、减轻卡他症状等 鼻分泌物粘稠不透明或变色,仍可能是病毒性鼻窦炎 除非这种症状持续710天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或伴发热、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 考虑

13、细菌感染,积极寻找感染部位的同时加用抗生素,36,急性中耳炎,定义: 48 h内突然发生的中耳急性炎性反应,可伴中耳积液 分型: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48 h之内突然发生; 耳痛; 鼓膜完整,伴急性充血; 可存在中耳积液; 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常见细菌:肺链、流感嗜血杆菌(通常为不定型)、卡他莫拉菌 多伴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穿孔后症状减轻; 耳痛; 听力减退; 可见鼓膜穿孔并流脓。,2008版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37,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局部治疗: 全身治疗: 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 诊断明确、无并发症、可随诊患儿不用抗生素,观察

14、; 需用者选用敏感抗生素; 48-72 h的初期治疗不佳或无效,应重新评估排除其他。,急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局部治疗: 清洁耳道, 引流脓液, 应用抗生素滴耳剂(如氧氟沙星滴耳剂), 禁用耳毒性药物; 全身治疗: 酌情使用抗生素,疗程不少于7 d。,2008版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38,急性化脓性鼻-鼻窦炎,体征: 主要体征:下鼻甲充血、肿大,鼻腔、中鼻道有黏(脓)性分泌物,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并可见黏(脓)性分泌物附着。 伴随体征: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增生肥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分泌性中耳炎的体征。 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 下鼻甲充血、肿大, 鼻底、下鼻甲表面:有黏(脓)性

15、分泌物,多来源于中鼻道或嗅裂 也可见到来源于中鼻道的息肉。 影像学检查:鼻窦MRI、CT,2012版儿童鼻-鼻窦炎 诊断和治疗建议,39,鼻窦炎影像,鼻窦炎特征性改变: CT鼻窦片显示鼻黏膜增厚4mm 或窦腔内有气液平或模糊不透明,小儿鼻窦发育不完善:上颌窦、筛窦出生时已存在但很小额窦、蝶窦56岁才出现结构不清楚 结果的解释在儿童尤其1岁以下小儿需慎重 单凭影像学容易造成“鼻窦炎” 诊断过度,40,急性化脓性鼻-鼻窦炎治疗,抗生素: 青霉素类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菌素类首选第二代头孢菌素; 大环内酯类 不推荐联合用药 用药疗程:建议临床症状控制后继续治疗1周。 鼻用激素: 使用24周,症状控制后继续用药2周。 鼻腔冲洗、抗组胺药、黏液溶解剂、鼻减充血剂、中药 手术: 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鼻息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