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绪论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3075975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心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护理心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护理心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护理心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护理心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心理学绪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心理学绪论PPT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绪论,前言,2,前言,3,现代护理观与护理心理学,现代护理观:-整体护理。 现代护理观是护理理论的思想基础。 护理工作的重点从疾病护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护理理论与实践拓展到人的心理、行为、社会等方面。 实现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解决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为患者解决问题。 充分显示护理专业的社会安全价值和护士自身价值。 1994年NANDA通过的128种护理诊断中有一半以上的护理诊断与心理社会功能有关。,4,1、心理学理论是现代护理的重要来源和理论基础,2、护理心理学技术和方法丰富和推动了护理实践。,3、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和对象。,4、护

2、理心理学知识是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5,前言,6,前言,7,红斑狼疮病例,患者女,34岁,七年前即生孩子后一年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一年后患者已不能独立行走,需借助双拐。患病以来,患者失去了工作,丧失了劳动能力,由一开始还能收拾家务、照顾孩子到现在只能照顾自己部分的生活起居,许多方面还需要家人的照顾。患病以来,患者家庭的经济方面收到了沉重的打击,患者认为是自己拖累了爱人和孩子,曾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并施行过两次自杀都没有成功,但事后患者家属并不知情。,8,红斑狼疮病例,由于做化疗,患者头发大量脱落,一年前患者脸上长了斑疹后留下许多斑痕。患者自

3、述从不照镜子,且不让家里装镜子。患病后患者的性格由原来的开朗温和变得暴躁,记忆力下降,不爱与邻居交往,怕别人问及自己的病情,且变得非常敏感,尤其是生病时总怀疑别人是在说自己,患者愿意谈及自己未生病之前的事情,不愿谈及将来,对将来失去希望和信心,对未来有种不确定感和无能为力感。患者对自己疾病的知识了解较多,目前由于使用激素,又引起了新的并发症:糖尿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发生冲突,使患者充满了担忧。,9,红斑狼疮病例,问题: 该患者的主要心理社会问题有哪些? 为了进一步确认护理诊断,你还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对该患者的主要心理社会社会干预措施有哪些?,10,学科教学目标,完成本学科教学后,学生应

4、能够: 说出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和内容; 认识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与特征的影响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作用; 分析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方法;,11,学科教学目标,完成本学科教学后,学生应能够: 应用有效沟通和心理评估的理论和技术对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 根据心理评估的结果对病人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根据心理干预理论和技术提出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2,13,第一节 概 述,一、护理心理学概念与学科性质 (一)心理学的概念 德国生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正式脱离哲学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6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

5、律的一门科学。,心理现象包括(19页),心理过程(动态)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 人格/个性(稳态)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4,心理现象的基本结构(P25),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注意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心理 意志过程 现象 人格/个性 人格/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人格/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 界观等自我意识系统,15,认知过程指人在认识、了解、探索周围事物与自身奥秘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心理活动。,16,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我国古代:喜、怒、哀、欲、爱、恶、惧。 祖国医学:喜、怒、忧、思、悲、恐、惊。 现代西方心理学界:快乐、悲哀、愤怒、恐惧,17,护理心理学 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护理领域,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心理活动的规律及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18,(二)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交叉学科 (1)与基础医学课程 (2)与临床医学课程 (3)与人类学、社会学等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19,20,二、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护理对象 2、护士,21,(二)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病人的

7、心理活动规律及其特点 2、研究心身交互作用对心身健康的影响 3、研究心理干预的理论和技术 4、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5、研究护理人员的心理品质及其培养 6、研究如何更好地保障护理人员自身的身心健康,22,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国外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 1、强调心身统一,心理学融入护理实践 2、心理学教育成为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内容 3、应用心理疗法开展临床心理护理 4、开展量性和质性研究,22,23,二、国内护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教育教学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2、科研活动的广泛开展 3、临床心理护理方法得到应用 心理评定量表成为护士的工具 用客观量化替代主观评价 开展个案研究,

8、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23,24,第三节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 (一)主观观察法与客观观察法 (二)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一)访谈法 (二) 问卷法 三、实验法 (一)实验室实验 (二)现场实验 (三)临床实验 四、心理测验 五、个案法,珍妮古道尔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动物学家,1960年中学刚毕业便来到坦桑尼亚的冈比河自然保护区,开始了观察野生黑猩猩的冒险生涯。黑猩猩对人戒心极强且臂力强大,与人相处是十分危险的。 最初,黑猩猩们对这位闯入其领地的白皮肤的不速之客纷纷躲避。珍妮只能在500米外观察它们。为了求得黑猩猩的认同,珍妮露宿林中,吃黑猩猩吃的果子。15个月后,黑猩猩

9、们对珍妮的出现终于习以为常。珍妮甚至坐在黑猩猩身边,它们也爱搭不理地懒得看她一眼。,25,26,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为了避免观察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观察时能够获得正确的资料,在使用观察法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对拟观察的行为特征要加以明确界定,作好计划,按计划进行观察。 观察必须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星偶然的。,27,观察法,必须随时如实地作好记录,严格地把“传闻”与“事实”、“描述”与“解释区分开来。如果能用录音机、录像机作记录,效果更好。 应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况下进行观察。,28,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10、1.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2.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或实验变量(通常是用刺激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29,心理测验法(measurement method) 1.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2.两个基本要求:信度和效度 3.心理测量按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量;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等。,30,个案法(case method) 个案法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

11、以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一个家庭或一个工厂)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31,第四节 护理心理学的相关的主要心理学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行为主义理论 (三)人本主义理论 (四)认知理论,32,一、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理论),创始人 奥地利,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 代表作有梦的解释(1900)、精神分析新引论(1933)、精神分析纲要(1949)等。,精神分析理论 (psychoanalytic therapy),33,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上述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交互作用构成。人格的形成是企图满足潜意识的本能欲望和努力争取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两者之间冲突的结果。

12、即“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中间起协调作用,使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如果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自我”无法调节时,就会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34,性本能和性心理发展理论,1、婴儿期(口腔期) 2、幼儿期(肛门期) 3、学前期(性器期) 4、青少年期(潜伏期) 5、成年期(生殖期),35,(四)释梦和心理防御机制,36,二、行为主义学派,又称“刺激-反应”理论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内脏操作条件反射,37,38,行为主义,创始人 美国,华生(J.B.Watson, 1878-19

13、58),38,(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食物 (US) 唾液分泌 (UR) 2、声音 (NS) +食物 (US) 唾液分泌 (UR) 3、声音 (CS) 唾液分泌 (CR),39,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 1、强化 2、泛化 3、消退,40,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4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42,操作条件反射类型 正强化:指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增强。 负强化:指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增强。 消退:行为的结果导致了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减弱。 惩罚:指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减弱。,43,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米勒 社会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44,三、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45,基本理念:每个人都有价值每个人都有向上发展的愿望人的本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46,四、认知理论,1、艾利斯的ABC理论 A代表诱发事件 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 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结果c,但abc理论认为,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即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2、贝克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47,48,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