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相关的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3075717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相关的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护理相关的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护理相关的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护理相关的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护理相关的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相关的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相关的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相关的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1,引 言,1928年弗莱明的发现,造就了青霉素的诞生,这一年被视为“抗生素元年”,开启抗生素时代。 1940年钱恩、弗罗里正式提纯生产青霉素 二战期间 大规模应用,2,引 言,从此结束了感染疾病控制的黑暗年代 青霉素使外科手术死亡率60%15% 相继链霉素、金霉素、氯霉素、土霉素从放线菌和霉菌 较上个世纪人类平均寿命增加了近20岁,其中10岁归功于抗生素。,3,引 言,滥用的现状,(BMJ 1998;317:609),4,引 言,惩罚-不良反应 氯霉素灰婴综合征 链霉素耳聋 四环素牙齿发育异常 惩罚-耐药的日益严重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 耐甲氧西林

2、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MRCNS 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MRSA,5,常用抗菌药物的特征与应用注意事项,静脉给药的注意事项,抗菌药物基础知识,6,常用抗菌药物的特征与应用注意事项,静脉给药的注意事项,抗菌药物基础知识,7,抗菌药物定义,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合成抗菌药物和抗生素。 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代谢产物。 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包括窄谱和广谱抗菌药物。 抑菌药:仅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杀菌药:既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且又有杀灭作

3、用的药物。,8,抗菌药物的分类-按化学结构,按化学结构 b-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类) 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喹诺酮类: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 四环素类:多西环素、替加环素 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糖肽类:万古霉素 噁唑烷酮类:利奈唑胺 硝基咪唑类:甲硝唑、奥硝唑、替硝唑,9,抗菌药物的分类-按化学结构,抗真菌药物 吡咯类(三唑类、咪唑类) 烯丙胺类(特比萘芬) 多烯类(两性霉素B) 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10,抗菌药物的分类-按化学结构,11,抗菌药物的分类,杀菌剂 、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头孢等

4、-内酰胺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等; 、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磷霉素类。 抑菌剂 、速效抑菌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等; 、慢效抑菌剂: 如磺胺类。 按抗菌谱 窄谱 异烟肼、夫西地酸、氨曲南 广谱 四环素、氟喹诺酮、碳青霉烯类、两性霉素B,12,抗菌药物的分类,1+12 协同1+12 累加1+11 无关1+11 拮抗, 协同 累加或协同 累加 可能拮抗,、慢效抑菌剂: 如磺胺类。,、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头孢等-内酰胺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等;,、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磷霉素类;,、速效抑菌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等;,13,药物相互拮抗药理效应拮

5、抗,案例 1:肺部感染 处方 N.S250 ml+克林霉素 0.6g,ivgtt,q12h (先用)N.S100 ml+氨曲南 2.0 g, ivgtt, q12h (后用),分析:氨曲南为繁殖期杀菌剂,克林霉素为速效抑 菌剂。先用抑菌剂,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使繁殖期杀菌剂不能发挥作用而降低疗效。用药先后顺序不对,对繁殖期杀菌剂有干扰作用,先静脉滴注氨曲南1小时后再静脉滴注克林霉素。,14,常用抗菌药物的特征与应用注意事项,静脉给药的注意事项,抗菌药物基础知识,15,皮试相关知识点,溶媒的选择,输液速度及要求,给药次数,16,皮试相关知识点,溶媒的选择,输液速度及要求,给药次数,17,1,皮试

6、的定义,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变态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细胞色素C等,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一些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这些需要做皮试的药物被称为皮试药物.,18,1,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为外来的抗原性物质与体内抗体间发生的一种非正常的免疫反应。此类反应药理学上难以预测,与剂量无关,减少剂量后症状不会改善,必须停药。临床表现:皮疹、过敏性休克,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接触性皮炎等。,19,1,皮肤过敏试验的意义,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7、临床用药须知规定:为保证青霉素的用药安全,使用青霉素前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而对头孢菌素和其他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则无相关规定。 在国外,目前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原因是国外对头孢菌素的高聚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控制,其过敏的发生率减少,而且国外专家普遍认为“使用抗生素前进行皮试缺乏有用性及实用性 ”,20,1,为什么青霉素需要/可以做皮试?,1、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为1%-10%; 2、过敏反应的抗原主要决定簇-青霉噻唑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青霉烯 酸决定簇非常明确; 3、皮试符合率可达70%; 4、皮试液的浓度与皮试方法均已定型; 5、80%-90%青霉素过

8、敏史者,再次皮试可为阴性,因IgE可逐渐消失。,21,1,为什么头孢菌素类不需做皮试?,1、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为0.00010.1%; 2、过敏反应的半抗原主要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不明确; 3、皮试准确率仅达90%。,延长药物输注时间时,需考虑其稳定性,noTe,39,常用抗菌药物 溶媒的选择和稳定性,40,常用抗菌药物 溶媒的选择和稳定性,注:选用溶媒排列顺序是按首选、次选顺序排列。H2O:灭菌注射用水;NS:生理盐水注射液;GS:葡萄糖注射液;GN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RL:乳酸钠林格注射液;R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在特定溶液中稳定,或需调溶媒的pH值后再稀释。 先用注射用水

9、溶解后再用溶媒稀释。,4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输液注意事项,42,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输液注意事项,随着MIC的增加,%T4MIC呈下降趋势,当MIC=3mg/L时,亚胺培南1g 2h输注T4MIC的时间仍高于给药间期的40%,%T4MIC,MIC,亚胺培南1g 2h输注 q6h, T4MIC的时间均给药间期的40%,4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输液注意事项,44,静脉滴注时应减慢滴速的药物,45,静脉滴注时应减慢滴速的药物,46,皮试相关知识点,溶媒的选择,输液速度及要求,给药次数,47,抗菌药物的给药次数取决于其T1/2,有无PAE及其是否具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药效学与药代动力(PK/PD)关系曲线,

10、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48,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01,0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如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具有较长的PAE,因此临床应用该类药物时可适当延长药物给药间隔,采取每日2-3次的给药方案。,-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一般推荐每日多次给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但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如阿奇霉素可一日一次给药。,49,4,时间依赖性药物,延长TMIC的时间可达到最佳疗效,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73-75,50,浓度依赖性抗菌药,51,常用抗菌药物的特征与应用注意事项,静脉

11、给药的注意事项,抗菌药物基础知识,52,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是指机体在接触双硫仑后饮酒出现的一系列醉酒症状,其临床表现轻者可产生面部潮红、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等,重者可导致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及死亡。 双硫仑:可抑制体内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乙醛蓄积中毒。 目前,有研究认为,发生此反应与药物中含有的甲硫四氮唑侧链有关,易发生戒酒硫样反应的药物包括: 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 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其他抗菌药: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 医护人员应当提醒患者,使用以上药物期间及给药后至少1周避免饮酒 及使用含有乙醇的制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