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常见的表现手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75702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77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常见的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诗歌鉴赏常见的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诗歌鉴赏常见的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诗歌鉴赏常见的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诗歌鉴赏常见的表现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常见的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常见的表现手法(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2、 学会分析古代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二、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古代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三、知识积累及理论点拨: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一、抒情手法 二、描写手法 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一、抒情手法,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抒胸臆,看借助什么抒情,1、李煜虞美人 2、杜甫蜀相 3、杜甫旅夜书怀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墨葡萄【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

2、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借助景,间 接 抒 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助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叙事抒情,借咏史,借古讽今,借古伤今(怀古伤今),借典故,借叙事,以乐景衬哀情,二、描写手法,1白描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

3、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刻画心理,细致入微, 抒发感情,真切动人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塑造人物,栩栩如生,2、细节描写,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

4、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细节的恰当运用,往往能使作品产生夺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感的享受。此所谓“细节描写须细,细节作用不细”。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3象征 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或咏物诗。比如虞世南的蝉,“居高

5、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4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例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又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

6、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5、烘托 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

7、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衬托=正衬(烘托)+反衬 正衬=烘托 反衬对比 映衬衬托,衬托=正衬(烘托)+反衬,衬托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让被陪衬的事物更突出、形象。分为正衬和反衬

8、。 正衬叫烘托,烘云托月,有时称作衬托,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的条件,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 反衬指利用事物间的对立的条件,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突出主体。,反衬对比,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反衬侧重作比较的一方,对比表现的是作比较的两方。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的种类,今昔对比:哀江头柳永遇乐李易安 盛衰兴亡: 永遇乐李 哀江头小桃红 年轻与年老:诉衷情 永遇乐李 人生短暂渺小与宇宙永恒博大:登幽州台歌 历史人物和自己:过陈琳墓 好坏、美丑、正反:看岳王传 黑暗的现实与美好的理想: 诉衷情 鹧

9、鸪天辛,6、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从而渲染一种氛围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7、动静关系,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

10、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以动衬静,比如王维的鸟鸣涧(见前面),8、视听结合,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9正侧结合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一

11、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10、虚实结合,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

12、反衬,从而突出中心的。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惟觉时之枕席”,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的。,虚实结合,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

13、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11、点面结合 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 如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为面,后两句为点。 12、从对方着笔: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 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 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 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

14、 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 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 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 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13、观察角度的变化,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4、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

15、深锁二乔。”二乔命运是“小事”,但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大事。,15联想、想象 联想: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 诗歌中极其常见。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诗人由柳枝的下垂联想到翠绿的丝绦 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游的景象就是想象,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描写天庭的景象时也运用了想象。 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交织

16、在一起,共同使用的。,16、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7、褒贬,“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

17、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18、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一个话头,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开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经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赋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属于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