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75453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 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 、 的心境, 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深幽寂静 宁静、空灵 以动写静,答: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诗

2、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 ”,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答:曲径通幽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5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 ,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万籁俱寂 蝉噪林愈静,

3、鸟鸣山更幽。,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8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答: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答: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9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

4、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10“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用权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用权一刹那成为了永恒,1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

5、是:,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颇为浓厚的隐逸情怀。,1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

6、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1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1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这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1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 , ;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 , 。,山光悦鸟性,潭影

7、空人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两句,气势恢弘,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诗人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的两句是 , 。看到国家因战乱未平,多灾多难,诗人不禁老泪纵横的诗句是 , 。,课文背诵我会写,(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

8、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老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走进中招,(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4)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

9、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5)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这首诗是三四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写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点。,(6)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与亲朋失去联系,而且自己年老多病,孤单寂寞;更重要的是国家风雨飘摇,天下到处兵荒马乱。是个人的颠沛流离和国家的动荡不安促使着诗人“凭轩涕泗流”。,7.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

10、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8.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10.杜甫在

11、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1.赏析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1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答: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

12、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1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1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答: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

13、中的祖国“涕泗”横流。,15.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16.你还知道哪些写洞庭湖的名句?试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7.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 , ”临洞庭

14、湖赠张丞相,一是“ , ”,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

15、,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D,(2)“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3)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4)诗中“饮清露”和“居高”的描写,刻画了蝉 , 的形象特点。,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孤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 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 (诗人以“孤雁”自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

16、;,(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离乱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显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3) 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