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问题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3075448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问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儿童心理问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儿童心理问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儿童心理问题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儿童心理问题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问题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问题ppt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心理问题浅谈,1,讲儿童少年的心理,确实很大成分讲的儿童少年精神病学。psychology 心理学;psychosis 精神病。大家能看到什么吗?有什么区别吗?(其实区别不大) 在第二版的儿童少年精神病学中,儿童少年精神医学,包括了传统的精神病学和近些年比较受关注的精神(心理)卫生学(mental heath)。可见心理和精神如何去理解? 我们在这里不是去学习很多的正常儿童心理。我们更多的去探讨一些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2,我国儿童精神病学历史; 1. 20世纪30-50年代后期探索开拓期;(个人行为为主的西方模式) 2. 20世纪50-70年代后期起步发展期;(南京、上海、北京、广州、四

2、川、湖南等开设儿童精神科门诊及病房) 3.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快速进步期。,3,学习儿童少年精神病学 要具备的知识,精神病学;因为儿童早起心理发展级精神障碍与成人精神障碍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儿科和儿童保健;儿童是一个发育的个体,生理发育和精神活动密不可分,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才能区分正常和异常的精神活动。 儿童神经科学;因精神活动是脑的活动,任内的认知、情绪、行为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活动。 教育学;儿童接受教育,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 社会科学;人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社会的变化,影响儿

3、童。,4,什么是心理学?,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我们还是要定义。为了方便学习,方便考试。 简单说:就是生活。 复杂的看: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动物心理,更主要地研究人的心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这些还不是我们书上的定义。 我们为什么要学心理学?,5,一般情况,WTO的数据,全球约20%的儿童青少年患有精神障碍。其中只有1/5得到了合适的诊断和治疗。(遵义没有,贵州省没有) 学龄期(6、711、12岁)行为障碍的患者较多,男女;少年期(青春期12、1315、16岁)女性情绪障碍(特别是抑郁障碍)患病率增加,女男。 不同的种族、经济条件

4、、患病率有差异。 一般认为父母处于低经济阶层的儿童患病率高。 我国在20世纪50-90年代开展的7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儿童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为7.03%14.89%,以我国3亿8千万儿童和青少年推算,约5千万儿童需要精神卫生服务。,6,后果,儿童精神障碍患者中约1/2在成人期患类似精神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相关的行为问题将持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期,表现为品行障碍、青少年违法行为、成年犯罪、物质滥用、反社会性格、婚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失业和躯体健康问题。 一些数据表明:青少年犯罪、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称当今社会三大公害。 重型抑郁障碍常常起病于青少年期,与成人心境障碍密切相关。

5、是自杀的高危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被喻为导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三因素。自杀成为1534岁人群首位死因。,7,后果,WTO统计,世界上大约70%以上的人群没有达到每10万人口配备一名精神科医生的水平。中国更远远达不到,目前,全国注册的精神科执业医师1.6万人,其中助理医生8千人。精神障碍的发病率17%18%(全国近几年没有具体流调数据) 儿童更是和老年患者为极弱势群体。 国家正在与转型期,存在竞争激烈,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儿童留守等问题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巨大影响。,8,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1.口唇期(01岁-婴儿期) 在婴儿期,口唇是性快感的主要部位。得到生理上的

6、满足和快感,就有积极的情绪;如在进食是有挫折(饥饿、过早断奶),可能就会有创伤性体验。 2.肛门期(13岁-幼儿期) 肛门是这一期的性敏感区,排便给儿童带来快乐。控制。 如厕训练的创伤导致心理能量的固着及肛门期的性格。 3.生殖器期(46岁学龄前期) 手淫、对异性父母的性好奇以及对同性父母的死亡愿望。 恋父情节、恋母情节。统称俄狄浦斯情节。 4.潜伏期(611岁) 俄狄浦斯情节冲突的成功解决,力比多受到压抑,儿童进入潜伏期,性能量转移到创造性的游戏和学习上。相对平静。 5.青春期(1118岁)-寻找自己,寻求自我认同 任务: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易产生性冲动,与成年人抵触和冲动。,9,人类心理发

7、展的基本理论,(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1.婴儿期 (01岁) 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2.学步期(23岁)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对未来的秩序和法制做准备) 3.儿童早期(36岁学龄前期)(良心,作为自我形象的开端,对未来儿童的自我认同是非常重要的,完成后他们就不再是小孩了,是少男少女。)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学龄期(612岁)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追溯到本阶段的勤奋感。 5.青年期(1218岁) 建立自我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的混乱,体验这忠实的实现。如

8、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感,就会出现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现这爱情的实现。,10,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7.中年期 (约50岁) 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8.老年期(成年晚期),直至死亡。 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与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11,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个体因素; 1.气质 儿童从出生后就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特征。是人类个体稳定一致的行为倾向性,及人类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特征性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 气质特征是有遗传决定的,以神经活动类型为基础,不同的气质特征在生命的早期就奠定了其个

9、性基础。 气质受性别影响,男孩比女孩活动水平高;气质会影响父母教养方式。 不良气质儿童易发展各种行为、情绪问题,如负性情绪、高反应强度、低坚持度、高注意分散度和活动水平与ADHD有关;男孩早期难于抚养的气质与后期的攻击性行为、反社会性行为以及违抗行为有关;害羞及负性情绪与焦虑及恐惧有关,社会退缩与抑郁有关。 2.心理弹性 也翻译为康复力、韧性,指个体在面对危险因素是能成功应对并将由应急带来的负性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恢复到个体原来正常状态的能力。有三方面的意思:一是高危环境下的儿童,战胜逆境后获得良好的发展;二是儿童即使仍处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能力并不因此受到损害;三是从儿童期大灾难(如战争

10、等)中成功恢复过来。 心理弹性既存在个体先天遗传的差异,也受到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12,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二)环境因素; 对儿童的影响是随着年龄而改变的,在婴儿和童年早期,家庭环境是重要影响因素,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源泉;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幼儿园、学校环境逐渐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教师、伙伴对儿童的影响增大;青少年期,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为主导。 1.家庭因素 是对儿童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儿童发展最快、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在家庭中度过。(有问题的孩子,一定有个问题家庭。) 直接因素:亲子之间形成的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 间接因素:家庭结构、家庭环境质量、父母的受教育程

11、度等。 (1)依恋是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形成强烈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儿童银联与为之提供安全与满足其各种需要的特定养育者(母亲或其他抚养者)。 哭、小、喊叫、抓握、吸吮、躯体依偎和跟随等行为。-幼儿依恋表现 依恋的三种类型:1)安全依恋;2)不安全依恋,回避型;3)矛盾型。 (2).教养方式 放纵溺爱,无限满足:孩子;任性,冲动和攻击性较高,依赖性强。 忽视漠不关心:孩子;高攻击性,易发怒。 专断高压、专制:孩子;情绪不稳,易怒、不愉快、兴趣少、不友好。 权威通情达理的爱、有限的自由:孩子情绪调控好,愉快,友好,独立,自信,助人。,13,动手与否?,要孩子控制情绪, 家长自己先要镇静怎么能镇静?

12、 隔离愤怒举起盾牌、带上面具 分清是非这不是谁的错?除外不负责任的家长(虐待忽视) 与孩子共成长 寻求专业帮助 快乐心态策略,14,孩子发脾气,家长怎么做? 查找原因; 冷处理(外冷内热) 暂时隔离(冷静角,权利剥夺) 情绪调控的方法 降低过度关注和限制,情绪管理 制怒三步骤 停一停,不要急(气) 深呼吸,要冷静(消消气) 想一想,好办法 协商,安全地发泄,倾诉 思维转换换位思考 娱乐活动,幽默语言等等,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3).家庭类型 与祖辈之间的不一致,到处儿童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特征。 严重的婚姻不和、离异对儿童都是重大应激。 单亲家庭的儿童(多半是母亲抚养)由于缺乏男性引导者,

13、男孩子易变得依赖、任性及女性化倾向;女孩早恋的可能性大。 (4).家庭环境 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父母更可能对孩子采取严厉的态度,更多地采用训斥和体罚。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牵引=奢侈品,15,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2.伙伴与学校因素 (1)伙伴关系; 关系差、缺少社交技能的儿童会感到孤独,且少社会支持,容易导致不良结局。 两种儿童容易被伙伴拒绝,具有攻击性的儿童;退缩的儿童性格偏软。 (2)学校因素; 学校生活、学校类型、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态度,都对儿童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社会影响。 3.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 (1)媒体的影响; (2)应激 一些对于成人而言并非强烈的事情也可以引起儿童的应激反应。,

14、16,神经发育性障碍,17,(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主要特征为:注意缺陷,活动过多,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通常起病于12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期。智力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班有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低下。男孩数倍于女孩。 (话多、行动活动多、每天都要丢东西,无意识的小动作多,喜欢冒险,花钱陪医药费多。智力可以是正常) 治疗效果最好。,18,(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1.临床表现 注意力缺陷: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患儿年龄和智商相应的水平,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 活

15、动过多: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明显增多。过分不安宁,小动作多,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喜招惹别人,话多,喜欢危险活动。 行为冲动: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引发的快速、不精确的行为反应。幼稚、任性、行为唐突、冒失,克制力差、易冲动激惹,易受外界刺激而兴奋,挫折感强。事前缺乏慎密考虑,行为不顾后果,事后不会吸取教训。,19,(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人在心不在,心不在焉。 冲动性交往有问题。 观察方法:在认知活动参与的安静环境中,活动量增加。主动注意力保持时间: 3岁 35min; 6岁(学龄期):12年级 1015min; 34年级 2025min;56年级 30min;初

16、中 40min; 高中成人 6090min。,20,(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是多动障碍的核心症状。除此之外,还可以伴随以下症状,但不具有诊断价值。 (1)学习困难: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可能与注意力不集中、部分患儿为边缘智力、存在认知功能缺陷等有关。 5岁执行力基本达到成人标准,患儿的计划、执行能力差,顾头不顾尾。空间感知不好。 (2)神经系统软体征:快速轮替动作笨拙、不协调;精细运动不灵活;生理反射活跃或不对称,不恒定的病理反射;共济失调。 (3)60%左右的患儿存在脑电图异常,慢波多、调幅不佳、不规则,较少出现尖波和棘波,趣味弥漫性节律异常多见。,21,(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2。量表评估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常用) 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 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 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AS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一般心理状况 父母用、教师用和自评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父母用、教师用和自评量表SNAPDSM的诊断量表(18条目,26条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