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传染病监测和报告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3074055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定传染病监测和报告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法定传染病监测和报告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法定传染病监测和报告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法定传染病监测和报告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法定传染病监测和报告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定传染病监测和报告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定传染病监测和报告ppt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定传染病监测及报告,1,为什么要进行传染病管理,1、传染病的危害仍很严重 2、传染病管理效果明显 3、国家强制要求依法管理,2,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措施,甲类强制管理乙类严格管理丙类监测管理,3,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规范,2004年12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5年10月1日施行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 2016年1月1日施行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4,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规范,1999年月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号公布 ) 2003年11月7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37号令) 20

2、05年2月28日施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1号令),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年月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年月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于年月1日实施 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共有9章80条。,6,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传 染 病 防 治 法,总 则,传 染 病 预 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 情 控 制,医 疗 救 治,监 督 管 理,法 律 责 任,保 障 措 施,附 则,7,随着传染病防控形势的变化和防控工作的推进,原规范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对原规范进行了相应修订,制定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

3、5年版),8,修订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责 增加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具体要求 电子传报卡的报告、保存等管理的要求 基于电子病例系统与大疫情系统的信息互联互通规定 强化信息安全、数据使用安全,9,主要修订内容,(一)组织机构职责 4、 医疗机构职责: 执行首诊负责制,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求的落实。 (1)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2)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 (3)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二

4、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 (4)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配备传染病信息报告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保障疫情报告及其管理工作。,10,主要修订内容,(一)组织机构职责 4、 医疗机构职责: (5)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诊断标准和信息报告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 (6)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日常管理、审核检查、网络报告(数据交换)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通报。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和信息报告质量考核与评估。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

5、时,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并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11,(二)传染病信息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2015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2006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12,(二)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病种,法定传染病(39)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6、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3年新增)。(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008年新增)。,13,(二)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病种,(4)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

7、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14,(二)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病种,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的传染病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迟缓性麻痹(AFP)、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病和其它传染病。,15,法定传染病分类

8、(2015年),16,(二)传染病信息报告-诊断与分类,法定传染病诊断分类标准 传染病诊断卫生行业标准(2008版) 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2012年)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2014年第1版),17,传染病 报告卡,阳性检测,18,(二)传染病信息报告-诊断与分类,诊断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没有阳性检测、实验室诊断改为确诊病例)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霍乱、脊髓灰质炎(剔除了艾滋病)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其他传染病。,19,法定传染病诊断分类标准,20,法定传染病诊断分类标准

9、,21,法定传染病诊断分类标准,22,法定传染病诊断分类标准,23,24,乙肝,25,丙肝,26,梅毒,27,其它感染性腹泻病,28,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除了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腹泻(diarrhea)每日排便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 2.2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2

10、9,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11、的流行病学特征参见附录A。,30,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3.2临床表现 3.2.1 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参见附录A。 3.2.2已排除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31,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3.3实验室检查 3.3.1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

12、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细菌和某些病毒所致的腹泻。稀便、水样便,镜检可有少量货无红、白细胞,多见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气单胞菌等所致的腹泻。 3.3.2 病原检查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注: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病原检测时,应遵照相关规定执行。,32,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4 诊断原则临床诊断应综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分辨常规检查等进行。病原确诊

13、则应依据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的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 5 诊断 5.1 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3.2、3.3.1、3.1供参考。 5.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诊断和3.3.2. 6 鉴别诊断应与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非感染性腹泻做鉴别诊断。,33,常见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特征附录A,A.1沙门菌肠炎 A.2肠致谢性大肠杆菌肠炎 A.3致泻性弧菌肠炎 A.4弯曲菌肠炎 A.5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 A.6轮状病毒肠炎 A.7弄瓦克病毒肠炎 A.8肠腺病毒肠炎 A.9隐孢子虫病 A.10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34,(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登记与

14、报告,(2015版新增): 1、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规范填写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登记。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见附件)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2、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报(或抽取)传染病报告卡信息。,35,(二)传染病信息报告填报要求,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1、电子交换文档应当使用符合国家统一认

15、证标准的电子签名和时间戳。 2、有效证件号:必须填写,包括居民身份证号、护照、军官证、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等身份识别号码。暂无身份证号的儿童及残障患者填写监护人有效证件号,特殊信息请在备注中填写。尚未获得身份识别号码的人员用特定编码标识。 3、工作单位(学校):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学生、幼托儿童须详细填写所在学校及幼托机构全称及班级名称。 4、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者献血日期。 5、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需填写至小时。,36,(二)传染病信息报告填报要求,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6、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填

16、写省、市、区(县)、街道(乡、镇)、村、门牌号(组)。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如病人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报告单位地址。7、家长姓名:14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8、病例属于: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9、备注:用户可填写文字信息,如最终确诊非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的病名等。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或订正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在此栏补充填写“MDRTB“.,37,(二)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程序与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首诊负责制。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2006版:由属地疾控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 采供血机构发现阳性病例也应填写报告卡(2006版:采供血机构发现HIV 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