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晓波,王晓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是王晓波创作的一篇思想随笔,或者说是一篇具有后现代风格的寓言,1997年发表于他的作品集《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又融入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真切的思考作者从“我”的经历谈起,谈“我”的体会,“我”的想法,但又超越个人经验,体现出理性的力量全文严肃而幽默,平实而活泼,犀利而具温情与善意特立独行的猪”的文化形象:本文说的是猪事,实则讲的全是人世其中蕴意警醒人们:被他人(甚至还要包括被自己——当然是按照他人的意志)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因为那意味着自由被扼杀人们于此应当有所醒悟,敢于无视别人对你的生活的“正义的”却是粗暴的设置王小波生平年表,1978—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1—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1992—1997年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逝世于北京,创作风格:,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特別是他的《时代三部曲》。
在整部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口吻述说人类生存状況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至于故事背景则是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中国知识份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命运他的小说最过人之处,就是随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來的对话体叙述,并变换多种视角主题分析:,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那意味着自由被扼杀 有一种力量企图左右我们的生活为我们设计生活,安排命运、准备前途,决定去取,浑然不觉要敢于对你的生活的正义的却是粗暴的设置 在崇尚设置人生自由的时代背景下,要突破整齐划一的粗暴设置形象分析,猪的一般形象分析:早被论定的猪的“本质”:胡吃闷睡、少心没肺、任人宰割、供人啖食 王小波笔下之猪:不同于流俗、不囿于成规的“反潮流”者,敢于狂奔,终于长出獠牙潇洒,冷静,警惕 猪的境遇的喻义:象征大多数人的生存处境:有一种力量,时时在企图左右我们的生活,为我们设计生活,安排命运,准备前途,决定去取;而我们浑然不觉,安然处之作品特色,写作风格是幽默而严肃,活泼而平实,犀利深刻而具温情与善意调侃是其突出的特色。
行文跳荡活泼,毫不枯燥,批判犀利 结合个人经验,又超越个人经验结合个人经验:从“我”经历的一只猪的遭遇和性情谈起;超越个人经验:体现了理性的力量 多数篇幅谈猪,临末曲终奏雅,揭出主题说猪事,实讲人世——以鲜活平庸生活琐事作譬,引出严肃的论题 本文说的是猪事,实则讲的全是人事写作风格是幽默而严肃,活泼而平时,洗礼深刻而具温情与善意主体与作者的态度是严肃的行文却是跳踉活泼,批判犀利,一针见血对人群的热切的关爱,人文关照语言风格——深沉的幽默,以滑稽突出深刻,严肃主题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加之反讽的修辞手法,运用口语,平实晓畅特别是他深沉的幽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有些幽默并不使人发笑,而是使人忧伤观卓别林喜剧,有时是要准备一块揩泪的手帕的:鲁迅先生的幽默,亦时时刺得读者心灵深处隐隐作痛……大师的幽默,常常点到为止,却是一枚余味无穷的橄榄,常嚼常新思想脉络,自由主义的立场 智慧的人生 参差多态的生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相关评论,“你必需按所想去生活,否则你只能按生活去想 ——庞晓林:《王小波的“生活禅”》(《博览群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可以与《动物庄园》并称为最好的以猪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他的真正意图是呼唤自由、蔑视那些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以及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佚名:《我最喜欢的作家:王小波》,平行阅读选篇:《工作与人生》,罗素先生曾说:真正的幸福来自建设性的工作人能从毁灭里得到一些快乐,但这种快乐不能和建设带来的快乐相比只有建设的快乐才能无穷无尽,毁灭则有它的极限夸大狂和自恋都不能带来幸福,与此相反,它正是不幸的源泉我们希望能远离偏执,从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中获取幸福创造性工作的快乐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而我们恰恰有幸得到了可望获得这种快乐的机会──那就是做一个知识分子主题:“回到日常、超越日常”,《工作与人生》篇的主题:,工作应是人生的主题寓严肃主题与幽默笔触之间 把自己喜欢的工作做好,在工作中体现个人的理想目标,感受做一个普通人的尊严和快乐 人生的意义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而不是社会地位的高下;日常生活不等于简单的生存;拒绝违背自己意志的行为;对工作和生活有严肃的责任感思考讨论题:,本文所写,你认为是实有其猪呢,还是作者杜撰?它们影响你对文章观点的认同么?自己安排或设置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问题吗?别人想要设置我们的生活,能够一概无视吗?作者采用这样的写法,你认为“闲篇”太多吗?它是否影响了对论题的充分阐述呢?,,王小波的文字充满了幽默的调侃,有些犀利得近于尖刻。
结合课文的学习,体会王小波的写作态度和所表达的情感要点提示:,本文所写,你认为是实有其猪呢,还是作者杜撰?它们影响你对文章观点的认同么? 答:作者劳力于农村,对乡村生活中人猪之亲密关系自是司空见惯;即便并非实有其猪,以动物作为譬喻之媒,亦是古今中外文章惯技 自己安排或设置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问题吗?别人想要设置我们的生活,能够一概无视吗?答:自由价值要义,实现起来,问题不少政府、社会、思想专制、风俗习惯、陈腐观念关键是体会“特立独行”之意义,由己身开始实现 作者采用这样的写法,你认为“闲篇”太多吗?它是否影响了对论题的充分阐述呢? 答:严肃主题不必全是冠冕文章,看似闲笔,却更有助于引人入胜;文章中心意旨在读者的阅读兴奋中深入其心王小波的文章间于文化随笔和杂文之间严肃而幽默,平实而活泼,犀利而具温情和善意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态度是严肃的,但又时时出之以幽默之语;这种文章风格既使人忍俊不禁,又使人深思不已其批判相当犀利,当得起一针见血,但在这批判锋芒的背后,却是作者对社会、对人性的热切的剖析和关爱王小波的尖刻并不只针对社会,其中也有对自我的深切剖析,因此,在尖锐的批判中又包含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参考资料 :,佚名:《我最喜欢的作家:王小波》 李美皆:《李银河时代的王小波》,《文学自由谈》,2005年第3期。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艾晓明《世纪之交的文学心灵(代序)》,《浪漫骑士──记忆王小波》,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周国平《自由的灵魂》, 《浪漫骑士──记忆王小波》,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曾桓开:《王小波的精神家园》,《西部人》,2004年第4期 王蒙:《难得明白》,《读书》,1998年第1期 狄马《王小波:活过,爱过,写过》,《中国青年科技》,《一死成名王小波》,《文化艺术报》,2005年7月20日 张慧敏:《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王小波死后的追念与活着的作品》,《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