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51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3068222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5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5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5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5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5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5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5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0505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 3 题。题。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陈亚军陈亚军西方传统哲学家认为,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说一个人活得丰富,是说这个人阅历丰富,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说一个人活得正确,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原则或标准。 “正确” ,这个词预设了原则,隐含了标准。它们处于他的实践生活之外,否则就不能成为原则或标准。正确与否是由外在于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的。希腊哲学家有这样的思路:只要我们还沉浸在经验世界中,还受着感性经验、情感欲望的支配,我们就无从懂得如何

2、正确地生活。只有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的根基。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意义上的活得正确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用一种凌驾于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这条路注定是无法走通的,我们只能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正确的标准。在儿时的心目中,凡事总有个对错。后来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灰色的模糊地带,常常面临着两难,没有一个大写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必须也只能在具体的境况中,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不容讳言,活得越丰富,昭示着跟头摔得越多,痛苦也越多。这正是许多人向往活得

3、正确的原因之一。但这里有两点值得一说:第一,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下的痛苦构成了整个生命的一个层面,生命由此而厚重,让人回味无穷。第二,没有痛苦的生活也就没有快乐的感受,当痛苦、挫折消失了的时候,也正是空虚和无聊开始的时候。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克服生活障碍中显示出来的。一个因害怕犯错误而在生活面前停滞不前的人,既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世界。人是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生活的丰富造就了世界的丰富。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随着我们和它打交道的深入、广泛,它向我们敞开了不同内容。世界是什么,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和它交往的程度。敢于生活,敢于追求丰富的生活,才能拥有一个丰富的世

4、界。但说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是不是意味着活得正确与不正确无关紧要呢?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可能接受怎么都行。每一个社会,都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这是一套正确生活的标准。但这套标准是可以改变也一定在改变着的。既然它是生活的产物,那么随着生活的展开,它必定会不断地被人们修改着。我们每个人的每个行动,都在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进行着注释,正是在我们的有声和无声的赞同、反对中,正确性的标准或得到延续或被修正。- 2 -一个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一方面是对既有规则的遵守,不因为它缺乏先验的特性就减弱对它的权威性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它的反讽或批判,在生

5、活中保持一种怀疑的精神,一旦具有充分的理由,就敢于对它加以否定或修改。总之,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文字有删改)1下列关于“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活得丰富”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指这个人有丰富的阅历,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B “活得正确”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外在于生活实践的原则或标准。C “活得丰富”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反讽或批判的态度,敢于对现存标准加以否定或修改。D “活得正确”是“活得丰富”的前提,只有活得正确,生活才能丰富而多彩。【答案】D【解析】 “活得正确

6、”与“活得丰富”二者之间的关系颠倒了。2以下说法不能支持“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一项是( )A生活中充满了灰色的模糊地带,常令人面临两难境地,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B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痛苦便无所谓快乐,无快乐也就无所谓痛苦。C追求一种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活得正确”而放弃“活得丰富” 。D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二者密切相关。【答案】C【解析】不是“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原因。3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用一种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指导的生活才是正

7、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根基。B生活中个体的人,追求“活得丰富”并不意味着对“活得正确”的放弃,仍应体现- 3 -出对既有规则的尊重。C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不必刻意选择生活, “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D “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有主次之分,前者容易追求到,后者不易追求到,所以说前者重要。【答案】B【解析】A 这是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作者认为这种意义上的生活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C“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有误。D 文中无此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生活理性,君子之道“君子”是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在论语中,孔子讲人生修养

8、有“圣人” “仁人”和“君子”三个境界。 “圣人”有至高的政治地位,道德圆满,功业辉煌。 “仁人”也就是“志士” ,他们没有赫赫的文功武治,但是无私无畏,为民族和社会利益不惜奉献生命。而“君子” ,也具有道德信仰,能够恪守人生信条,但是还考虑种种现实的因素,权衡利弊得失,不及“仁人”那样具有自我牺牲精神。三者的道德境界, “圣人”最高, “仁人”次之, “君子”又次之。论语中有关君子品格的表述在许多方面与圣人、仁人不同。首先,君子的形象总是文雅的,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需要借助外在的形象获得他人的赞许和社会的认同;而仁人志士并不一定讲究这一点,他们直接透显内在的生命情怀,以质朴博大

9、的精神打动人,形象如何无关紧要。君子一般也是博学、有才艺的,讲究礼仪规范。这些也与仁人志士不同,仁人志士以其道德精神和无畏牺牲来贡献社会,知识渊博与否、才艺有否是次要的。而且,他们还往往姿态狂放,不拘束于礼仪规范。在社会上为人做事,君子与仁人的道德表现也有差异。他们都要求友情、孝敬、敬事、为政等方面的素养,但是君子的友情和孝敬更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仁人志士为民族社会的大业可以忽略这一点。君子所敬的主要是职业事务,仁人志士所敬的则是大事业,他们因为大事业可以不安心具体事务。同样是为政,君子也侧重在行政事务上的诚勉,而仁人志士的精神更多表现在国家政治领域。作为君子和仁人,最根本的是内在要具备省思

10、、忠信、仁爱、道德的素质,但是君子不像仁人志士那样把仁爱之心扩展到了极限而常常摒弃一般的礼仪形式,而是在礼仪活动中表达对人的关爱,仁与礼相配相合。君子的道德没有达到为信仰而牺牲的境界,理想也没有仁人志士那样伟大;他们跟现实更近些,考虑怎样做好事,怎样有效果,怎样成为受到尊敬的人。- 4 -显然,从论语语录看,孔予对于君子与仁人的境界差别有明确的阐述。他反复强调这一点,应当是出于现实的考虑。那些圣人,实现了内圣外王,是历史道德的符号,高不可攀。仁人无私无畏的境界,也是现实社会中绝少数人才可能做到的。而君子,则社会上大多数人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所以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

11、孔子倡导君子修养的目的,就是为普通人建立人生的坐标,为全社会设置一个普遍可行的价值原则。新时代的人文社会建设,也需要教育培养人,但是以什么样的道德境界为目标,社会成员需要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这些问题值得再探讨。实践证明,标准过高,要求绝大多数人超越人类社会道德实践的可能性,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论语的思想给予我们启示:在全社会可以广泛宣传、个人可以普遍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有关爱他人及社会的仁德之心、也有个人的欲求,有价值信仰、也有生活理性的君子之道。4下列有关“君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君子”是孔子所讲的人生修养的三个境界之一,是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B “君子”能

12、像“仁人”那样恪守人生信条,但不及“仁人”那样具有自我牺牲精神。C “君子”的形象总是文雅的,他们在社会上为人更着眼于日常生活,做事更安心于具体事务。D “君子”是在礼仪活动中表达对人的关爱,仁与礼相配相合,所以他们跟现实更近些。【答案】D【解析】强加因果。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圣人”有至高的政治地位,道德圆满,功业辉煌,但他们只是历史道德的符号,高不可攀。B “仁人”虽然没有赫赫的文功武治,但是他们无私无畏的境界是社会上绝少数人才能做到的。C仁人志士直接透显内在的生命情怀,以质朴博大的精神打动人,他们都不讲究外在的形象。D仁人志士往往姿态狂放,不拘束于礼仪规范

13、,而君子一般是博学、有才艺的,讲究礼仪规范。【答案】C【解析】 “他们都不讲究外在的形象”说法太绝对,文中说“仁人志士并不一定讲究这一点”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5 -A君子要求友情、孝敬、敬事、为政等方面的素养,而仁人志士为民族社会的大业可以忽略这些。B从论语语录看,君子在形象、才艺和为人做事等方面都与圣人和仁人有着根本的不同。C孔子倡导君子修养,应当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是为全社会设置一个普遍可行的价值原则。D 论语的思想启示我们,只有以最低的道德境界为目标,才能达到教育培养人的预期效果。【答案】C【解析】A 君子与仁人都要求友情、孝敬、敬事、为政等方面的素养。B“有着根本的不同”表述不当。D“以最低的道德境界为目标”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