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65449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1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汉代儒学,【考点阐述】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课程标准】 1. 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认识汉代儒学对“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国学热、读经热、祭孔热,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遭到打击,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一、罢黜百家,1、背景: (1)大一统得到巩固; (2)专制主义政体

2、定型; (3)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2、董仲舒新儒学:,(1)董仲舒生平:,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 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思想,(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糅合法家、道家、阴阳家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3、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四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君权神授,天人感应,(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君权神授”,“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思想统一,思想主张,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统治者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秩序,请思考:汉武帝为何采纳董仲舒的主张?,4、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重

4、农抑商,以严峻刑法统治人民) ,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5、影响:,(1)积极方面: 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同时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2)消极方面: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思考: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思考: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什么?,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二、太学(中央)的建立,1、创

5、立者:汉武帝(建立时规模有限) 2、教学内容:儒家经典 3、影响: (1)对教育:(2)对社会风气:(3)对统治基础:(4)对儒学:(5)对政坛:,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思考: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4、地方: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这样,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导学训练】 1、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 非军人政

6、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 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岽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2、“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 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 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3、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 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 “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A仁政爱民 B无

7、为而治 C严刑竣法 D儒表法里 4、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 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 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 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5、“(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 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 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8、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6、“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 思想的表现是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 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 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

9、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8、“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 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 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老子 B董仲舒 C李贽 D梁启超,9、“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 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 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 话说道:犹

10、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 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10、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下列谁的思想最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 天?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感谢聆听。,从“无为”到“有为”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如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

11、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历史纵横萧何是汉初一位很有作为的相国,他死后,曹参为相。曹参整日饮酒,无所事事。他对萧何定的规章制度一律照搬,不做任何改变。这引起惠帝的不满。曹参对惠帝说:陛下的才能比高帝如何?惠帝说:不如。曹参又说,我的才能也比不上萧何。那么他们制定的规章制度我们为什么要变更呢?惠帝表示赞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规曹随”的故事。曹参的做法,就是继续实行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但是,社会也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 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为了加强中央

12、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 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 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人教版必修三,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三纲”说成是“天”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用“阳尊阴卑”的思想,论证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把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神化。于是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