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回顾与提升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53059305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7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回顾与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回顾与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回顾与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回顾与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回顾与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回顾与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回顾与提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运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前提是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的单位必须统一为厘米。在千米与厘米的转换时,要注意进位与补位问题。厘米转换成千米,要去掉 5 个 0;千米转换成厘米时,要补 5 个 0。要能灵活运用比例尺的公式,知道任意两个数值,能求出第三个数值。,2.比例尺的大小决定了地图表现区域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图幅一定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小,表示缩小的程度越大,所能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越大,表示缩小的程度越小,在同样的图幅情况下,就不能表示很大的范围,适合表示较小的区域,但内容详细,便于了解一个区域内部的细节。,1.经纬线定向法在地图中的应用,在有经纬网

2、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比例尺地图,因为小比例尺地图的经纬差比较大,有明显的经纬线。而大比例尺地图的经纬差比较小,这类地图往往没有经纬线,这时就要遵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般规则。所以说经纬线定向法也有局限性,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习惯上根据 20W 和 160E 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东、西两个半球,即从 20W 向东到 160E 为东半球;从 20W 向西到 160E 为西半球。,在东、西半球的判读中应注意,东经度不是全部在东半球,西经度也不是全部在西半球。具体说,从 0经线

3、向西至 20W属于东半球,而 160E 向东至 180经线则属于西半球。,3.大洲与大陆面积的比较,大陆是指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大洲是指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联合的总称。相对应的大洲和大陆,大洲在范围上要大于大陆。但世界上有六块大陆,却有七个大洲。因此,大洲面积不一定比大陆面积大,如亚欧大陆面积要比亚洲大。不能笼统地说大洲的面积大于大陆的面积。,4.地球上的海陆面貌是不断不变的,在地球的表面既有辽阔的陆地又有浩瀚的海洋,海洋和陆地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变化时刻都在进行着,海陆面貌也在发生变化,不过这过程是微小的,我们一般感觉不到。,5.板块构成易出现误区,(1)太平洋板块中没有

4、大陆,几乎全部是海洋,即太平洋。(2)印度洋板块除有印度洋外,还有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喜马拉雅山基本位于印度洋板块内。(3)马来群岛、台湾岛、日本群岛属于亚欧板块,其中日本群岛和台湾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马来群岛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三大板块交界处。,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增长的速度,即人口在时间上的变化;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分布的疏密,即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这是两个概念,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有关;人口密度与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历史原因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地方。人口密度不一定小,如欧洲西部,人口然

5、增长率很低(部分国家为负增长),但人口密度却很大。,2.是否一个国家人口的发展越慢越好,虽然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过多,会产生许多难以解决的人口问题。但是,并不是说一个国家人口的发展越慢越好。现在有些国家人口完全停止增长,或是不断减少,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口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单等等。,3.宗教信仰与迷信活动的区别,宗教信仰和迷信虽然都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宗教信仰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是一种世界观。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迷信则是一种骗术,能破坏社会秩序、扰乱人心

6、、损害群众健康。因此,我们主张宗教信仰的自由,打击一切迷信活动。,4.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之间的区别,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有着本质的区别,城市聚落不同于乡,村聚落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点:,(1) 城市聚落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聚落。,(2)城市聚落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城市人口数量大、密,度大,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聚落。,(3)城市聚落有比乡村聚落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聚落。,(4)城市聚落具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歌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聚落。,(5)城市聚落一般是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

7、文教的集,中地,也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天气与气候在判断上易出现误区,天气是反映短时间的大气状况且是多变的,而气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2空气清新或污浊与空气污染指数的关系(1)空气污浊,污染指数大,空气质量劣。(2)空气清新,污染指数小,空气质量优。,3一天中最高气温不是出现在正午 12 时,而是出现在午,后 2 时,最低气温不是出现在夜晚 12 时,而是出现在日出前后。,4一年中,北半球大陆 7 月气温最高,1 月气温最低。但,是海洋上则是 8 月气温最高,2 月气温最低。,5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但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6

8、北半球夏季陆地等温线向北(高纬)弯曲,但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的等温线则向南(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南(低纬)弯曲。南半球情况则相反。,7北半球冬季陆地等温线向南(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北(高纬)弯曲。,8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降水量的分布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较为明显的地区是赤道附近地区和两极地区。在温带地区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在陆地上,局部地区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地形的影响。由于影响各地降水的因素不同。各种因素对不同地区影响的大小不同,所以,即使是同一纬度的各地,降水量的多少也不相同。,9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和气候之间是相互

9、联系、相互影响。人类活动改变了自然界的原始特征,从而改变了热量平衡和气流的输送,进而改变了局部的气候特点。人类活动造成了空气污染,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全球气温逐年升高。在城市中,受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的影响,形成了“酸雨”。这些现象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有时候人类活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特点。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对气候的影响也会愈加明显。,1.国土和领土的区别,领土和国土都有社会和政治两方面的意义。而领土侧重政治意义,是一个严格的法律用语,着重于国家的主权,具有排他性的特征。国土侧重社会意义,更广泛地使用在国家的社会经济活动方面,它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概念,是属于或置于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域空间。,2.发达国家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要比发展中国家发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经济发展水平,但并不是说发达国家所有方面都要比发展中国家发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只是整体水平的差异,在一些领域,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等。,3.拥有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是欧洲,而不是北美洲。4.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并没有日本和德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