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Y生产过程问题类型及排查规范解决问题时, 必须知道问题的类型和怎样重要及在日常生产中可能发生的频率(即使是一个微小的问题) 因此,按如下要求检查:第一步1、 是不否是发生在某一锭位?如果是,涉及多少锭?2、 是否是整台机发生?如果是,发生的比例是多少?3、 是突然发生?还是重复发生在某个间断?第二步1、 是机械问题(与某个部件有关)?2、 是由于操作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3、 设定的工艺条件相关?4、 是与保全有关的问题吗?5、 原线 POY有缺陷?问题和出处问题问题所在1、多次断丝YS:波动速度, DR ,θ (VR)2、过多毛丝K值( VR ,T2/T1)DR ,温度?( H1)3、解捻不充分K值( VR ,T2/T1)DR ,温度?( H1)4、毛圈、松圈太多H2温度, OF2捻数(皮圈交叉角θ )5、残余扭矩太多捻度, K值, H2热处理温度6、卷曲弹性不足H1温度和捻数( θ )7、网络不匀(网络效果差)OF2 ,网络压力,喷嘴8、染色不匀原丝,丝道,导丝器表面,温度9、成型不良横动速度, CR比(蠕动率),成型锥角,跳动1. 断丝1-1断丝因素1)车速太高 --- 波动速度(危险速度)极限速度10-20% 2)加工张力T1 不足 --- 线在 H1中抖动或变化3)POY退绕不良、毛丝、成型不良(如蛛网丝)4)生头错误,包括丝路不正和过尾丝5)诸如皮圈磨损而造成拉伸不足(保养不周)1-2 断头的防止为了避免丝的断头,做如下的一种改变:1)稍为增加DR--- 以增加 T1→检查最终纤度2)减少皮圈交叉角θ ,减少捻数→必须随即调整张力比T2/T1,用 VR (VR也下降)。
·随着捻数的下降,丝的运行更加稳定(有更大的调整范围)在这方面,蓬松性(卷曲弹性)将变小3)降低 YS50---10m/min (但会牺牲产量) 1-3 机台各个部件的检查1)加工条件是否合适?YS 、DR 、 VR 、CP 、θ 2)所有的陶瓷导丝器都正常吗?3)POY损伤?各个罗拉皮圈是否磨损?运行正常吗?丝在 H1内抖动吗?假捻器前后张力不足或有变化?网络喷嘴会倒吹丝吗?卷绕张力恰当和稳定吗?是否由于成型不良(脱边)丝被切断2. 毛丝2-1 毛丝原因1)解捻张力太高(K值太高)2)H1温度太高,引起丝的燃烧3)DR太高,丝被过分拉伸4)捻数太低,在运行中对丝产生损害并产生毛丝和松圈(T1 太大) 5)由于丝路上的导丝器的磨损、裂缝、或抛光不良造成对丝的伤害 必须仔细检查6)POY油剂不匹配(包括摩擦系数、耐热性能等等) --- 仔细检查7)机械调整不完善,接压不足,或丝未在假捻皮圈中心 必须仔细检查8)生产错误(操作者造成的)2-2 毛丝的防止1)增加 VR ,减少 T2张力(将K值降低) 检查丝是否有紧点2)减少 DR ,降低 T1与 T2 确保线不会抖动3)降低热箱温度—10℃。
检查丝的卷曲伸长4)增加捻数 用 VR重调张力比·随着捻数的增加,起毛的数量下降,卷曲变好·注意由于较低的T1,丝可能会产生抖动2-3 对中和张力(捻数)的关系·检查假捻皮圈上方所在导丝器的位置假如偏离了中心点,捻数会下降, 张力会升高 ---这会引起毛丝和较低的质量2-4 机器各部检查·1)加工条件设定合适吗?--- 作如下检查:T1/T2、DR 、 VR 、H1/T2、θ 2)导丝器损伤?它们的表面经过充分的抛光处理吗?3)POY更换后有所改变吗?4)是否有太多的雪花沉积在H1的入口丝槽里?5)H1 温度是否是太高?6)H1 出口是否有大量的油烟?7)在冷却板上的丝路正确吗?8)张力比较合适吗?假捻器方面:·皮圈损伤?·按压充分吗?·丝是否在交叉中心运行?9)网络压力是否太高?10) H2温度是否太高?11) H2热箱内管是否损伤?(必要时更换)12)罗拉皮圈是否抖动?13)卷绕张力是否过大?3. 紧点3-1 紧点原因1)解捻张力太低K值太小(打滑) 2)拉伸不稳定(波动) 在 H1内轻微抖动皮圈磨损造成拉伸不足拉伸比过小导致丝条动力不能完全传递3)由于 H1温度过高致使丝条部分熔化。
4)原丝( POY上油不匹配耐热性能不足(须认真检查)5)POY伸长太大(接近200% )或条干( U% )太高( 2% 或更多)6)POY丝束中夹有坚硬粒子(凝聚粒子)等杂物在POY卷装表面7)在丝路中有大量的飞花等杂物黏附在每个部位上(FR1及切丝器上) 8)结尾不良● 由于解捻张力T2 低而造成解捻力过小,在H1中形成的捻度无法打开,产生紧点3-2 预防措施1)降低 VR来增加 T2,注意毛丝情况2)测量 T1来检查 DR是否正确当 DR不足,丝会有长的紧点或断丝发生因此,稍微增加DR —提高 T13)稍微降低H1温度,防止熔融确保卷曲弹性不至于过低4)检查是否有未料的紧点(10m或更长)它们有可能连续产生,产生的紧点部分就像一根紧捻丝5)检查是否:●是否有杂物如废丝在POY上;●是否丝在FR1至 H1中抖动;●是否逃出滑橇导丝器(H1顶部) ;●丝是否逃出冷却板;●POY油垢聚集在H1 ;●有人或物碰到加工中的丝注意:若要生产结点丝,按如下方法设定加工条件:降低 DR —ND (理论拉伸比)×0.9 或类似;减少捻数( θ )— 80 至 90°;增加温度( H1)— 230至 240℃减小张力比( T2/T1)— 0.3 至 0.4 。
3-3 机器各部的检查1)加工条件是否合适?检查:T1、T2、YS、DR 、VR 、H1、θ2)POY :是否有杂物?大丝团或碰伤?留尾是否得当?3)罗拉皮圈是否磨损?运转是否正常?在FR1 后看像单根丝或像双根丝?且丝会产生抖动?4)丝是否在H1 中抖动?5)丝是否在H1 中由于过热而熔融?6)POY油剂使用是否恰当?是否有大量的油烟?7)丝在滑橇冷却板间丝路是否正确?(检查丝是否抖动)8)张力比是否正确(K 值)?9)是否接压太高?4. 松圈、毛圈4-1 松圈原因1)捻数太低,卷曲粗疏松散2)当使用H2时, OF2太低 --- 丝未松驰3)H2温度太高4)T2 张力太低(单纤维缠结如紧点)5)加工丝带有大量的静电(丝经过FR2时立即产生抖动) 是 POY抗静电剂不足?---当使用新的皮圈时,是否有大量的静电?4-2 松圈的防止1)如果可能,稍微增加θ ,以增加捻数(获得更强的卷曲)2)增加 OF2以松驰 H2中丝的张力 注意防止丝过分的抖动3)降低 H2温度 --- 注意残余扭矩增加和定型效果下降4)在 H1和 FR1之间加装止捻导丝器,捻曲结构改善5)防止 FR3皮圈罗拉抖动,调整相关的部件。
4-3 机器各部件检查1)工艺条件设定正确?--- 检查如下:θ .OF2.H2.K. 2)FR1后加装止捻器是否有改善?3)捻数是否不足?4)T2 张力太低?5)丝是否因静电而抖动?6)H2温度太高?7)H2中的张力太高?8)H2中的热箱管有损伤?9)FR3如有使用夹持罗拉,会抖动吗?是否校正?10) DTY油剂使用是否得当?(不能使用高粘度油剂)油轮表面适当吗?5. 残余扭矩5-1 产生扭矩的原因1)解捻张力T2 太低 --- 留有残余扭曲形变2)捻数太低 卷曲螺距大(卷曲粗糙)3)H1温度太高, --- 卷曲僵硬及过捻4)H2定型温度太低 扭曲无法消除5)OF2太高 --- 定型不充分6)有紧点 -- 扭矩集中在紧点上5-2 预防措施1)增加 T2到一个最大点(降低VR ) --- 检查是否毛丝2)调整假捻皮圈交叉角使卷曲变好 检查 K值3)保持 OF2稳定,稍微增加H2温度6. 卷曲弹性(蓬松性)不足6-1 卷曲弹性不足原因1)捻数不足(?) 2)H1温度相对太低 极其重要3)车速太高4)接压不足与1)相联系6-2 改善卷曲不足的办法1)增加假捻角及增加捻数来使卷曲变好2)增加 H1温度使卷曲因受热更加牢固。
3)若可能的话,降低YS来提高热效率6-3 改善卷曲的注意事项1)当增加假捻角时,检查是否因T1 太低而引起断丝2)当增加H1温度时,检查是否加剧毛丝数量3)检查当减少速度时,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7. 与网络相关的问题7-1 产生网络问题的原因1)网络气压不足或压缩空气泄露而降低2)丝条的张力不匹配(OF2 ;当在 FR2和 H2之间定型时)3)喷嘴不匹配(选择不当)4)供应的压缩空气质量由于脏油恶化或喷嘴堵塞 仔细检查7-2 改善网络效果的办法1)增加空气压力(压力越高网络结点越牢固)2)高速 OF2获得适当的值勤,--- 检查网络的外观效果3)使用适当的喷嘴如:300D不使用 8A或 12A--- 最好用 14A 或更大;75D或更细的丝不能用16A 或 18A(太大了)4)考虑网络网点的用途生产网络丝的用途是什么?是便于退绕或是与各种染色线混纺?7-3 网络和稳定1) 当网络和H2定型同时起用时: 太大的 OF2引起丝条太松, 以至丝条倒吹而引起OF2缠丝 丝条张力太低;--- 气压太高2)在张力方面的区别:适合网络条件的OF2 :1---3% (相对低些) 生产有 H2定型的低弹丝时,OF2范围: 5—7% (相对高些)。
●当网络加工和热定型的同一区域(H2)时,要确保OF2是正确的3)当重点考虑网络性能时:由于丝的张力经过喷嘴后,在H2 中变得很小(弱) ,当只考虑热定期型效果而增加OF2时,丝条将会被网络气压回吹而导致缠辊,引起断头在这方面,适当的范围是:H2温度: 150---160 ℃; OF2 :4---5% 8. 染色不匀8-1 染色不匀因素1)张力变化(T1 和 T2)--- 加捻力传递不匀2)热效率低 --- 热箱脏,热箱温度不当等3)丝路不正(包括操作工造成的)4)导丝器表面磨损及抛光不足(加捻区)5)原丝缺陷(上油不足、条干不匀、卷绕成型差)6)DTY卷绕成型差( 33H成型机构)7)保养不完善(接压校正、机台调整等)8-2 染色不匀的考虑1)锭位之间染色均匀吗?---M%较低(锭间) 2)是假捻器引起的横向染色不匀(在同一锭)?3)染色或蓬松性不匀(卷曲不匀)?4)是否随时间推移染色不匀恶化?--- 数据的收集需要各方的协作;--- 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分析8-3 染色不匀的检查1)丝是否逃出丝路?导丝器是否磨损?--- 须仔细检查2)某一区的H1温度是否偏低?丝在低温下染色效果是深色的。
3)当 POY更换后是否还染色不匀?4)当蠕动停止时是否丝锭的两端染色深色的?--- 横动造成5)接压是否太低?确保假捻皮圈交叉点没有偏离6)罗拉皮圈磨损?7)染色操作不当?8-4 原因和染色不匀的类型原因特征不匀类型 (用圆筒织袜机)1)罗拉皮圈磨损(FR1和 FR2 )2)导丝器磨损,抛光不足(在加捻区3)H1温度较低(不完善)4)张力发生变化(T1和 T2)5)POY原因:含油不足:条干不匀( U% )或卷绕成型差6)DTY成型差7)假捻器接触压力不足丝偏移皮圈交叉中心8)丝在 H2 (定型丝)中抖动OF2 过大或 T2 张力变化产生不匀(不足)的拉伸丝;紧点和断头产生损伤丝; 强度较低及产生雪花热效率不足 (如丝路不正) ;卷曲弹性不足加捻力传递不匀,紧点(波动);毛丝和断丝损伤丝(雪花) ;张力变化(紧点) ;拉伸不足马鞍边 --- 达到最大点, (没有蠕动)捻数下降 --- 卷缩不足;捻数下降 --- 卷缩不足;定型不均匀;卷曲松驰不匀深色丝( D、C) ;横向卷缩不匀(F 丝)深色丝( D、C) 深色丝( D、C)横 向 卷 缩 不 匀 ( F丝) 深色丝( D、C) ;横 向 卷 缩 不 匀 ( F丝) ;横动产生的(深和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