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常识点滴.doc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055893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常识点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联常识点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联常识点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联常识点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联常识点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联常识点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常识点滴.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联常识点滴对联常识点滴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

2、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3、。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等等,对联做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律诗中分化出来的。这是现代对联的来源之一。对联的另一个来源是集句。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词句按照一定意义集在一起,恰成对偶,也可形成很好的对联。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曾摘“鸟鸣山更幽”对古人诗句“风定花犹落” 。这样,比原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更妙,因为后者上下句只有一层意思,而前者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则动中有静。对联的来源之三是文人的专意创作。一般认为,后蜀孟昶所作“新年

4、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是传世的第一副对联。(此“中国第一联”或可作为一种提法,而不能就此论定。例如唐太宗就曾题书藏晋词一联语:“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对联的发展、形成有其漫长的演变过程和民间性等,并不能确认哪是真正的首联。北宋末宣和年间,有人把四川眉山诗人唐庚的名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用来作门联,这是日常用对联榜门的一个先例。南宋的杨邦乂在金军攻破建康,威武不屈,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十个大字:“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朱熹筑沧州精舍,曾自书一联:“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

5、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明清两代,对联的发展达到全盛,主要表现在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家家户户以至各行各业都有了挂贴对联的习惯。寺庙道观、风景名胜地点,用它做楹联;日常交际中,人们用它祝寿、庆婚、哀挽、题赠;文人学士用它写景咏物,言志抒怀对联的类别(一)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1.正对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比如:“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

6、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这种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2.反对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如:“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边的这幅对联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 同一般。3.串对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比如:“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上列楹联,

7、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二)从用途上来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1.春联。上文我讲到,到了明代人们用红纸代替桃木,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春联。至于人们传说的王羲之改春联之事,(“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纯属传说,是人们仰慕其书法而已。春联,顾名思义是春节时人们用来表示喜庆的一种良好祝语,或表示合家团聚生活幸福,或祝愿来年五谷丰登事事如意。例:运际升平人共乐,气当和淑鸟知春。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布谷鸣春人勤物阜,瑞狮舞彩国富年丰。门对青山羊免群群嬉碧毯,窗含绿水鸭鹅队队戏银波。(农村用)灵活经营财源

8、茂盛,薄利多销生意兴隆。(商业用)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学校用)在些我说明一点,春联和其它用途的联语在字数上有着区别,即上下联一般都是单数,取“阳”,尽可能避免双数,因为在我国传统意识中,双数为阴。2.喜联。喜联又叫婚联。是人们对结婚者的一种良好祝愿。它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这种对联有一个特点,就是上下联语中一般都或明或暗的含有一个能表示夫妻意义的名词。例: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3.寿联。寿联现在一般很少有人再写了。在清朝时极为盛行,是老人过寿时,晚辈或亲朋好友赠送的表示赞美、祝愿长命百岁的吉祥话。这种联语分男寿联与女寿

9、联两种。例:鹤算千年寿,松龄万古春。曲谱南薰四月清和逢首夏,樽开北海一家欢乐庆长春。北海开樽本园载酒,南山献寿东阁延宾。以上是祝寿的通用联。古人大庆寿诞是有讲究的。一般大庆整寿。这样一些专为庆贺其一整寿的联语便应运而生。例:五岳同尊唯嵩峻极,百年上寿如日方中。(五十整寿)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六十整寿)从古称稀尊上寿,自今以始乐余年。(七十整寿)日岁能预期廿载后如今日健,群芳齐上寿十年前已古来稀。(八十整寿)瑶池果熟三千岁,海屋筹添九十春。(九十整寿)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正逢。(百岁整寿)以上所举之例皆为男寿联,在祝寿时,送给寿星的联语因性别的不同,联语是有区别的。女寿联

10、举例:恭俭温良宜家受福,仁爱笃厚获寿保年。(通用联)庭帏长驻三春景,海屋平分百岁筹。(五十)玉树阶前莱衣兑舞,金萱堂上花甲初周。(六十)金桂生辉老益健,萱草长春庆古稀。(七十)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八十)设帨溯当年喜花甲一周又半,称觞逢此日祝萱颜百岁有奇。(九十)桃熟三千瑶池启宴,筹添一百海屋称觞。(百岁)至于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在此不一一赘述。下面我简淡谈一谈谐趣联。4.谐趣联。就用途上而言,相对于其他联语,谐趣的用途最广,给人的印像也最深。它或褒扬、或鞭挞;或讽刺、或赞美;或鼓励、或自勉现撷取一二,共大家玩味。(1)清末政治腐败,卖官鬻爵成风,某城中

11、一中药商人花巨款买了个四品官,穿上天青褂,时人不齿,做无情对讽之曰:“四品天青褂,六味地黄丸。 ”(2)苏东坡自幼在父亲苏洵的指引下,博览群书,知识越来越丰富。为了成为有用之才,他写了一副自勉联。这副对联是:“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3)近人何颜升,清末任甘肃布政使时,有留学归来的一唐姓翰林在给他的信函中误将“秋辇”写成“秋辈”,又将“追究”的“究”错为“宄” 。何即以一联嘲讽:“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异穴,九九难将八八除。 ”(4)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晚上,浓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他随口吟道:“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这时,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借一样东

12、西。听明来意,他让秀才对出下联,方肯借物与他。秀才想了想,脱口说:“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主人一听,正是佳对,于是高兴地把东西借给了秀才。(三)对联的创作非常讲究辞格的运用。常用的辞格有以下几种:1.拆合格.就是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来构成对联,例如:闲(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2.镶名格。就是在对联中巧妙地镶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例如: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角)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3.急转格。就是对联的上下半联中间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转变。例如:闲人免进贤

13、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非山乎。4.回文格。就是对联的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例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5.拟人格。就是利用拟人手法构成的对联,例如: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 细如愁。6.反诘格。就是利用反问形成对联,例如: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对联的特点对联形式多样。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后记有关对联的知识远不至这些,由于本人才疏学浅,知之甚少也就不敢再往下说了。年长于吾者必先闻道,我师事之;年幼于我者,其先闻道,我亦师事之。以上文字定有诸多瑕疵,诚望各位先知予以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