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水》课件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3052666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水》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水》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水》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水》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水》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水》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水》课件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 学 们 好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自然界中的水,我们都向往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清清的河水那么水是什么样的一种物质呢?,一、水的物理性质:,纯水是 ,它是 色 味的液体,4时密度最大,为 g/cm3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凝固点是 , 水结成冰浮在水面上,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无,无,0,100,1,纯净物,水、冰和水蒸气相互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二、水是由什么组成的,1、水的电解实验:,直流电,实验现象: 电极上有气泡,一段时间后,连接电源负极和正极的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 :1,增强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但电解开始阶段 两管气体的体积比不符合理论

2、比值原因是:,O2不易溶于水,H2难溶于水,O2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H2,O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电极发生反应而消耗,水电解实验用直流电的原因是:,因为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是不发生改变, 交流电的正负极时刻都在发生交替 组卷网,气体检验: 收集一些气体后,从水中取出试管进行检验: 正极气体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发现 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_,证明是_; 负极气体的检验:将负极产生的气体移近火焰,气体能_, 火焰呈淡蓝色,唯一产物是水,证明是_。,复燃,氧气,燃烧,氢气,实验结论:,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

3、类不变),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的火焰,放出大量的 ,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 。,淡蓝色,热,水雾,注: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要验纯。,验纯: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立即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里的氢气。点火后,根据声音判断氢气是否纯净,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如果听到“噗”的声音,则氢气纯净。,实验结论:,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热值高、产物无污染、来源广泛,是纯净物,但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各种水中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杂

4、质和细菌,不宜直接饮用。因此,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水,三、水的净化,水的净化常用方法:,吸附沉淀法:除去水中悬浮物及沉淀,过滤法:较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静置沉淀法:简单除去水中沉淀。,1、实验室有两瓶无色透明液体,其中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氯化钠溶液,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从瓶中各取10mL液体,分别加到两只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水被蒸发干。,无固体剩余的,有固体剩余的,注意事项:液体量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给蒸发皿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移动热蒸发皿应用坩埚钳,热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活动与探究

5、:,区别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还有哪些方法?,蒸发,看有无固体剩余 测两瓶液体的导电性 用新鲜蔬菜加入,看是否变瘪 测两瓶液体的密度 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学科网,在两只烧杯中各加入20mL蒸馏水,在一只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氯化钙,搅拌使它完全溶解。再在两只烧杯中各加入一些肥皂水,搅拌,观察比较两只烧杯中发生的现象。,现象和结论:,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蒸馏水 泡沫少浮渣多的是氯化钙溶液,四、硬水和软水,实验:,1、定义: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2、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取样加入肥皂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水是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水是软

6、水。,4、硬水软化的方法: (1)生活中可用加热煮沸将硬水软化为软水。 (2)实验室里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3、硬水的危害: (1)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有害 (2)长期用硬水洗衣服会使衣服硬化,浪费肥皂 (3)烧锅炉,用硬水易使锅炉内结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时可能引起爆炸,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质而沉降,有趣的知识:,活性炭:一种吸附剂,能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色素及气味等。,对于只含有固体小颗粒的浑浊的水,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净化,将一些浑浊的水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明矾,搅拌使明矾溶解,静置。,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物质,制作一个过滤器。将烧杯中上层液

7、体倒入另一只烧杯中,余下的液体缓缓地沿着玻璃棒注入漏斗中。待液体全部过滤完,取出滤纸,观察滤液和滤纸上的物质。,过滤是一种能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利用此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讨论】浑浊的水经过过滤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吗?_,那用什么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呢? 。,不能,蒸馏,铁架台,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过滤用到的仪器:_、_、_、_、_。,过滤注意点,一贴:_与漏斗_紧贴;,滤纸,滤斗内壁,注:如不紧贴即滤纸与漏斗壁之间留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否则滤液仍然浑浊,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的尖嘴口紧靠玻璃棒

8、,玻璃棒靠 ,漏斗 紧靠烧杯 ;,轻轻斜,三层滤纸一边,下端口,内壁,引流,中下部,玻璃棒的作用_。,讨论:1、浑浊的水经过过滤能除去所有杂质吗?,不能,因为过滤除去的主要是不溶性杂质, 水中还有许多可溶性杂质。,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那些?,(1)滤纸破损; (2)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仪器不干净等。,3实验中,过滤速度太慢,可能是什么原因?,a 滤纸没有与漏斗内壁相紧贴b滤液没有先静置再过滤,小卵石和石英砂起主要的 _作用,_起吸附 作用。,过滤,活性炭,自制简易过滤器:,注: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能否颠倒?,否则,过滤速度会很慢。,1、请指出右图过滤装置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9、: (1)(2),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口没有紧贴烧杯内壁,2、如何对一杯浑浊的天然水进行处理?,、将烧杯中的水静置一段时间,使水中的一些不溶性固体杂质沉降下来。 、向水中加入某些净水剂如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再采用某种方法 、过滤 ,使沉淀物与水分离。 、消毒、杀菌,课堂练习:,3、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可溶),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为了便于讨论,已将其成分作了“简化”),将其经去渣、去臭处理后可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问: (l)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

10、沙?(2)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的臭味?(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过滤,活性炭,节约用水,充分利用水资源 学科网,3、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可溶),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为了便于讨论,已将其成分作了“简化”),将其经去渣、去臭处理后可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问: (l)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2)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的臭味?(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过滤,活性炭,节约用水,充分利用水资源,5、某混合物中含有氯化钠(可溶)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如何提纯氯化钠

11、呢?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应先除去不溶性物质,然后提纯可溶性物质,答案:将混合物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4、某混合物中含有氯化钠(可溶)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如何提纯二氧化锰呢?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应先除去可溶性物质,然后提纯不溶性物质,答案:将混合物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我们知道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水,特别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五、水的净化,水与人类的关系,江河、湖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地面淡水量不到总水量的1%,且分布很不均匀。,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70%以上,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小结:河水通过 、 、 、 后变成自来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六、水的污染及防治措施:,水的污染源:工业“三废”未达标就排放;农业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强化水质监测; 工业“三废” 、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组卷网,N、P,水华,N、P,绿色警言,假如人类再不注意保护水资源,时间将会作证: 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