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专题复习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教学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956254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96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专题复习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教学课件)(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作文专题复习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高三语文备课组2013.09,一、议论文写作的整体构思,一、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训练目标 做到两符合一明确“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中心明确”。 写作指导 1、明确作文类型(四步走:命题(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今年需多加关注) 2、掌握写作要点和技巧 操作要点 第一、化大为小与小题大做 第二、化虚为实与由实入虚 第三、确立论点要明确、准确。 第四、确立论点要合情合理。 第五、确立论点要有新意,有启发性。,审题,立意,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

2、和重点。如论得到与失去, (2)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让我深思的一瞬间一题, (3)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个前提两个重点) 前提:分清材料作文构成和材料类型,重点: 一是读懂材料:针对不同类型材料,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细节(信息点),抓住材料的中心,把握题旨。 二是选好角度。注意不同的主体、立场、条件等,1、材料作文的构成:材料要求 2、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 故事型:它包括梗概故事和片断故事、寓言故事 。 论说型:它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语段、 议论文段。 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设置一个特

3、定的情景(生活场面,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等。,读懂材料:针对不同类型材料,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抓住材料的中心,把握题旨。,一、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角度,立意,1.(对人而言)奇形怪状的树根,木匠视之无用。艺术家加以雕琢而成艺术品。,2.(对树而言)树根究竟是“材”还是“非材”呢,a、 物各有值,人尽其材,b、给“树根”加一把标尺

4、,c、应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d、天生我材须雕琢,a、天生我材必有用,b、认识自身价值,不要妄自菲薄,c、一切事物在其特定的时空点上 都是“材”,一、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明确话题作文构成:提示性材料话题要求 2、明确话题作文类型 观点型话题作文 :直面挫折从零开始 关系型话题作文:位置与价值 范围型话题作文 :尊严,化大为小a. 加限制性成分。可前加修饰语或后加中心语等。 例如以“创新”为话题: 1、勇气是登上创新之颠的云梯。 2、智慧是滋养创新之树的甘露。 3、奋斗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以小见大。把话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细节、某一场景写深入、充实、生动,而不必面面俱到。

5、例如 话题:“人与文化” 小题大做 b.有些题目、材料是很具体、微小的,如果就事论事。立意就不高、不开阔。这时就需大处着眼,从小到大,就事说理。 把具体事物同某种哲理、精神联系起来。 把文章放入社会背景、时代高度中去。可以谈规则、谈道德、谈风气、谈奉献、谈和平、谈环境、谈交流、谈战争、谈社会现象等。 在文章中凸显“生命意识”“文化气息”“现实精神”,化虚为实与由实入虚例:康德说: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爱因斯坦说:只要每一天你得到一件合理的事情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奇异的色彩。 一个普通人说:我们或许终身吃苦,但我们应该活得精彩。请以“精彩”为话题写一

6、篇议论文。写作指津,2、要在阐释了“精彩”的上述意义以后,把论述的侧重点放在人生为什么要活得“精彩”,在具体深刻的论述中阐明“精彩的活着”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1、明确材料对话题的内涵界定,充分理解材料的意义指属。,精彩,“生命意识”“文化气息”“现实精神”,由实入虚,二、议论文的结构,训练目标掌握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启感式、六步定式等结构方式,使议论文结构完整。 写作指导考纲上关于基础等级的第四条要求是“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

7、。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 写作过程 1、由散到聚 2、由聚到散,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 (结论),整体的结构布局: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常结合运用,六步定式,(对照式与层进式的综合) 图示如下:正 点 深 联 总反,逆境与成才,(点)正如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样,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那么应当怎样正确看待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呢? (正)人生的路很漫长,遇

8、到荆棘、沼泽是很平常的事。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岁就背井离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年轻时曾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作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而他们所受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逆境给与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迹。 (反)但逆境对于每个人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的。确实有人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弃了;确实有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而最终失败了;甚至有人还感叹命运的不公,由此而沉沦。对于他们,逆境起了覆舟的作用;对于他们,困难的确是一件坏事。,(深)这也许就是事物的两面性。

9、但究其本质,逆境对于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在逆境而恰恰在人的本身。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一次次的挫折只会使他的意志更坚定,逆境对于他只是一剂强心剂。正如夏衍在野草中说的: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常听人说:如果没有怎样,自己会是个人才。我却认为所谓人才,不应只指有多高的学问,多大的才能,还应包括他承受压力、承受打击的能力,倘若没有这一点,就不该称之为人才。温室中的花只能用来观赏,一遇风雨就会夭折,而真正能支撑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应是经受过风雨洗礼而依然挺立的大树,他们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材。 (联)当然,逆境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而已,也许在顺境

10、和常境里更易成才,但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完全可以利用外部条件,甚至去改变外因,使之为成才服务。 (总)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几乎还没有什么机会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往往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正确认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主动找苦吃,在一些小的困难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三、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训练目标 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充实议论文的内容 写作指导 议论就是讲道理,要使自己的道理使人信服,就要充实内容,而不能只是一味地翻来复去地空谈抽象的大道理。充实议论文内容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确立了论点并给文章拟好了提纲后,要运用举例、引

11、用、比喻、对比、因果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例证法和引证法,例证法是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引证法就是引用道理论据进行论证,这二者结合起来,我们称为“摆事实讲道理”。 这种方法是学生写议论文最基本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只摆出事实和引用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加以分析,在引用事实或理论论据后,要充分讲道理,道理讲透彻了,文章才能有说服力。 事例 + 分析,比喻论证法,内涵:比喻论证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讲道理。 例子: 六国论第二段论证。 作用:运用比喻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更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类比证论法,内涵: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

12、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要点: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例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由此可见,客体事物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所以,实质上是一些特殊的论据。,假设法,内涵:假设法是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服你。 论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材料: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

13、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论证片断: 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条件法 内涵:条件法就是对中心所需要的条件进行阐述材料: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就立下自己的志向,要走遍祖国的三山五岳。后来,虽历经磨难,最终实

14、现了自己的愿望 ,完成了徐霞客游记。,分析1:(条件法分析)一个人只有真正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己的事业,致死不渝,徐霞客就是从立了志,才取得如此的成就。分析2:(假设法分析)我真佩服徐霞客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三十四年如一日,多么需要坚强的毅力。试想,如果他在露宿野外的日子里,当他屡屡遭盗,频频绝粮,几番病危,多次落荒之时偃旗息鼓,哪会有徐霞客游记这部具著的问世?,因果法 话题: “谈善思” 材料: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少年时代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除了学好老师规定的课程外还阅读了大量书籍。学习中,他从不墨守成规,盲从书本上的见解。他曾说:“决不可过分的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

15、学到的东西”。 分析:正因为他在权威学说和传统的观念面前敢于破除迷信和盲从,所以他才能在科学的领域取得一系列的成就,成为卓越的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对比论证法(比较法) 题目: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材料: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对比性分析论证: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

16、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深刻透彻,训练目标 见解深刻,说理透彻。即要求要求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的实质,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 写作指导 发展等级中“深刻透彻”的要求主要是指议论性文章。深刻是就见解的深度而言,透彻是就说理的力度而言。要想表达得深刻,就必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如果我们经常能用哲学观点去分析各种现象,那么认识事物就能高屋建瓴,洞若观火。因此有必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哲学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