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班级组织的发展史略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4MB
约40页
文档ID:52952575
班级组织的发展史略_第1页
1/40

班级----我的 大集体,2018/8/27,,小组成员:黄孙标 支丽娟,第一章 班级组织发展史略,了解:,班级组织的确立 班级组织的再认识 同步教学 协同教学 不分级制,本章重点:,道尔顿制 耶拿制 班级组织改革的趋势,班级的概念,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它通常由老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2018/8/27,,班级组织的确立 班级组织的发展道尔顿制 耶拿制 协同教学 不分级制 班级组织的改革趋势,2018/8/27,一、班级组织的确立,,个别教育,,同步教学,个别教育,,2018/8/27,同步教育,夸美纽斯 (最早设计班级组织) 在其《大教学论》中将儿童按年龄划分为六个班级,分别为各班级配备适合的教科书,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提案,,,(二)班级组织的发展 班级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教学内容的增加,这样班级组织应运而生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16世纪,在西欧一些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里出现了班级组织的尝试,运用班级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采用了班级组织的形式拉萨尔 创设“基督教学校同胞会”,开办穷人学校 把儿童按业绩分为优、中、差三级进行班级授课 不过这种班级授课在当时现实教育中的普及极其缓慢2018/8/27,,虽然出现了同步教育,但此时的同步教育难以普及,个别施教的方式依然盛行 至19C中叶的德、法 缓慢发展并不代表停滞不前,总的还是发展的,而此时的班级发展需提及“导生制”2018/8/27,贝尔、兰卡斯特--------导生制,“导生制”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刺激 划分等级,进度相同的学生进行同步施教,系统性地开设科目,编制班级 “导生”----教师指导下从事低年级的教学与管理 其教育理念虽有不尽人意之处,但仍深受当时有识之士的欢迎,2018/8/27,,班级组织的出现源于经济原因: 班级教学的组织方式因其能以最低廉的费用向大量的儿童传授知识而得以采用低成本 最高产量资本主义发展的 必然,产出,2018/8/27,,尽管了解到学校必须要重视每一个儿童,根据他们的个别需要实施教学,但是同步的班级教学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于是---,开始,批判班级组织,2018/8/27,,批判-------改造运动 适应个别差异的班级教学组织的改造运动两个方向,,,编制上的改革,教学上的改革,2018/8/27,,圣路易编制法 巴达维亚法 曼海姆班级编制法 杉达·巴尔巴拉制 牛顿法包尔迪摩制 道尔顿制,2018/8/27,圣路易编制法,特点:根据儿童的能力在在短期内随时升 级,是尔后出现的各种班级编制法的基础 重点:将小学学科内容分配在就几个学期之间,学期结束编制新的班级,视儿童能力给予升级 意义:打破僵硬的班级编制,率先尝试根据能力来编制班级2018/8/27,巴达维亚法,特点把同步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 减少同步教学的时间,增加个别教学的时间 意义能够培养儿童自尊心,提高儿童学习效率消除教师过度紧张状况、节约经费2018/8/27,曼海姆班级编制法,普通班级 特别班级 打破传统的单凭年龄作为分班编制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束缚,视儿童的能力来编制班级,,道尔顿制,创始人----帕克赫斯特 “道尔顿实验室 法” 儿童 实验室 自由 合作,2018/8/27,道尔顿制 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方法。

又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Dalton laboratory plan)由美国H.H.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创行﹐因此得名 它在弥补班级教学制度的不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程序教学、个别指导教育等曾发生过影响;但它偏重学习学科知识,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忽视了班集体作用以及德育,在推行时往往形成了教学上的放任自流此制在20世纪20年代后曾在一些国家试行,中国的上海、北京、南京、开封等地也进行过实验从30年代后,采用此制者就日渐减少道尔顿制又是一种彻底的适应个性的教学方法此法是要废除班级授课制,指导每个学生各自学习不同的教材,以发展其个性其目的是废除年级和班级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自主动地在实验室(作业室)内﹐根据拟定的学习计划﹐以不同的教材﹐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学习﹐用以适应其能力﹑兴趣和需要﹐从而发展其个性实行道尔顿制的主要措施﹕ 要布置各科作业室用以代替传统的教室室内按学科性质设置参考图书﹐实验仪器﹑标本等教学和实习用具﹐并设教师1~2人指导学生学习 将学习内容分月安排﹐各科教师与学生按月订立“学习工约”﹐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指定学生做某一个月的作业﹐并把它公布在作业室内。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地掌握学习的速度和时间﹐并可与教师和同学研究讨论﹐ 学生完成本月的工约﹐须经教师考试﹐及格后才能学习下一个月的工约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度登记在学习手册上道尔顿制在弥补班级教学制度的不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程序教学﹑个别指导教育等曾发生过影响﹔但它偏重学习学科知识﹐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忽视了班集体作用以及德育﹐在推行时往往形成了教学上的放任自流此制在20世纪20年代后曾在一些国家试行﹐中国的上海﹑北京﹑南京﹑开封等地也进行过实验从30年代后﹐采用此制者就日渐减少其特点: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针对传统方法中各科的课程时刻表不分优劣生一律平等的弊端,依据每个儿童的学习各学科的难易程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最大特征就是个别学习2018/8/27,道尔顿制的影响,道尔顿制是自针对改进班级组织的“圣路易编制法”以来若干改革方案精神的一种极端形式的表现从由学习中心转变为作业中心这一教育观立场来看,应该说,他依旧受到“学习学校”观念的束缚2018/8/27,班级组织的再认识,在对抗传统的 意义,道尔顿制中,次要学科被置于重点地位,因此必须要重新认识班级组织本身。

而在重新认识班级组织方面,最积极的可以追溯到20C初的德国 班级组织基于经济需要而产生个别教学优于班级教学的看法长期支配教育界然而进入20C,根据种种实验开始倡导班级教学本身是必要的 其中著名的有梅耶、莫依曼、凯兴斯泰纳、沙伯纳2018/8/27,凯兴斯泰纳,倡导以“作业共同体”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基础 认为将来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是发展学生精神的、道德的、技术的能力 其方法论原理是规定“作业” 主张所有学校都必须以自由作业为中心,构成活动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所有儿童应该自己给自己还规定作业,并且自己完成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儿童本身的能力,同时养成勤勉、忍耐、合作、服务的美德,从而得到社会训练2018/8/27,,这种主张即合作主义教育,完全不同于个人主义教育观 也就是说,以作业共同体为主的班级成为社会服务的场所,成为实际进行人类多方面教育的场所,是应用知识的场所 因此,凯兴斯泰纳把传统的易语言教学为中心的“学习学校”转变为一作业为中心的“作业学校”,为共同的教育揭示了新的目标2018/8/27,沙伯纳,认为个体生活余团体生活是相互制约的 教育承担着双重任务 一是市学生从班级的束缚中解脱,协助其寻找独立的个体生活。

二是使之作为班级的班级的一员,惊愕其他同学在精神上相互沟通,得以经营团体生活2018/8/27,,班级必须废止僵化模式,成为有弹性的组织 班级是结合儿童进行活动的场合和儿童各自在个别的小组进行活动的场合 另外三种方式:专心性教学自由讨论分工性教学,2018/8/27,影响,班级组织得到了系的诠释同时 引出新的教学方法 “生活共同体”为基础的 办机关一般被认为是与“作业共同体”班级观相互对立的,2018/8/27,耶拿制,在各种值得注意的班级组织方案的尝试中,必须提及耶拿制 耶拿制由彼得森主持,耶拿大学 其根本思想是,真正的国民学校必须是人类最高的“生活共同体”的缩影 认为学校既是“作业共同体”,又是“生活共同体” 特色:废除原来分年级的班级,将全校儿童分为三个团体 主导观念:个人是教育的 中心2018/8/27,,在耶拿制中,师生是进行完全自由的人际交往 其就教学而言,有分为课程和团体教学 耶拿制是将班级教学组织加以解体的一种大胆尝试是以团体训练为基础,立足于新型学校教育观2018/8/27,协同教学,重点是,从小学开始就将儿童和教师从固定的班级解放出来,采取交友弹性的教学组织 优点:大组可以采取讲课式的同步教学;小组可以彻底地实施个别教学。

意义:既可以发挥教师专长,又可以唤起儿童的学习动机,为充实、提高教学活动奠定基础2018/8/27,不分级制,斯托达特:倡导双重升学制 双重升学制:旨在打破分年级的课程及班级编制、班级责任制、教师中心的教学,使教学活动有高度的弹性二)班级组织的发展 班级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教学内容的增加,这样班级组织应运而生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6世纪,在西欧一些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里出现了班级组织的尝试,运用班级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采用了班级组织的形式班级组织改革的趋势,基本目标:创造新型的教学组织,使每个儿童在大团体的教学条件下,学习进度不受阻、不放任自由,保障每个人的学习进程畅通无阻地进行亦要探讨出一套能最有效的发挥教师的指导职能的学习组织形式班级组织改革的趋势,注意事项: 1.不要拘泥于班级、年级的架构,应从学校 全局的角度去发掘、应用教育资源 2.不宜使教学组织僵化,应把它当作更灵活、更具通融性的可变组织加以探索和开发 3.设想和研究适合所有儿童个别能力的学习历程,创造出能有效运用并促进这种学习历程的组织,班级组织改革的趋势,班级是高校普遍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形式 ,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班级界限逐步淡化 ,班主任角色也逐步淡出 , 因此 ,高度的学生自治是大学班级管理的必经之路。

应给予大学生更多自我管理的权利恳请指正!!!,谢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