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919305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0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院 殷明,小儿推拿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又无副作用的疗法,它和历代其他疗法一样,因时、因地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山东地区小儿推拿疗法颇为盛行。目前认为,主要有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孙重三、青岛市中医院李德修和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张汉臣三位已故老中医为代表的不同推拿取穴三大流派。三大流派各有所长,现将各个流派之特色剖析如下:,流派简介,孙重三(19021978),山东省容城县埠柳公社不夜村人。孙老年至二十拜老中医林淑圃为师,至此步入医林。于1957年1月进山东中医进修学校深造,1958年任该校教员,19

2、59年调山东中医学院任儿科教研室及其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孙老治病,首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诊病强调闻诊和望诊。施术以按、摩、掐、揉、推、运之法最常用,搓、摇多做辅助。施术时聚精会神,把意念集中于施术部位,并数其术数,手法轻巧、柔和、渗透。,孙老常用的穴位有七十多个,并继承了林氏“十三大手法”-摇斗肘、打马过天河、黄蜂入洞、水底捞月、飞经走气、按弦搓摩、二龙戏珠、苍龙摆尾、猿猴摘果、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赤凤点头、凤凰展翅、按肩井等。,孙老以林氏的推拿手法为基础,又研究了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术等专著,集众家之长于一体,结合个人的临床实践,编著小儿推拿疗法简编、通俗推拿手册

3、。,李德修(18921972),山东省胶东人。他是清末胶东著名老中医徐谦光的四代传人,他随师学医八年,后在当地行医,誉满胶东。1955年以后,任青岛市中医院儿科主任。,李老继承了徐氏推拿学派之精华并有所发展,俗称“三字经”派。李派常用穴位仅三十有余,其手法亦较其他学派简单,归结起来只有推、拿、揉、捣、分(合)、运六种,主张取穴少,还强调用“独穴”治病。,所谓“独穴”,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只取一个穴位,多推久推以得效为度。特别是对急性胃肠病症,更主张用独穴治疗。李老诊病注重望诊,以望小儿印堂部的色泽为主。,他认为:印堂有红筋为心肺有热;山根色青为肺经有痰;印堂皮黄为脾胃之病等。治病取穴,主张以驱

4、邪为先。在临床有取穴少、疗效高、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反映在李德修小儿推拿技法一书中。,张汉臣(19101978),山东蓬莱县人。15岁学习中医,17岁拜民间艾老太太为师,学习推拿而步入推拿界,挂牌行医。于1954年进中医修行学校深造两年,1957年以后,在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担任临床医疗及教学工作。,如见鼻翼色泽俱佳,鼻准部色差,往往小儿乳食正常,而不思食肉,或有便泻之候。又若婴儿鼻准色惨黄,并见多汗,准端有粒形白点,鼻翼根处较坚硬,再见面色黄甚,多示小儿患腹泻已久。张老治病处处顾及小儿正气,并著有实用小儿推拿一书。,三大流派特色主要反映在处方选穴上。现仅从小儿常见病症的选穴

5、上来加以阐述(见表1)。,流派特色,表1 小儿常见病选穴表,从表1可以看出,在取穴上,孙老多用手穴加体穴,而李老、张老则多用手穴。在穴位配伍上,孙老、张老选穴配伍较多,而李老选穴少而精,并取用独穴。,治疗呼吸道疾病:孙老常用“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运耳后高骨)及二扇门、肩井、凤池、肺俞、顺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推胸八道、按弦走搓摩等。,李老喜取平肝、清肺,清天河水、运八卦、乙窝风等。 张老善用小天心、乙窝风、补肾水、清板门、清天河水、逆运八卦、揉二马、揉掌小横纹。,治疗消化道疾病: 孙老多取推脾土、分腹阴阳、顺运内八卦、清大肠、推上三关、天门入虎口、推天柱骨、揉足三里、摩腹、拿肚角

6、、揉脐及龟尾、推七节骨。,李老常用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清补大肠、运八卦、清板门、揉外劳。 张老用补肾水、揉二马、补脾经、揉小天心、揉乙窝风、逆运八卦、推四横纹、清板门、清大肠、清天河水、挤捏神阙。,此外,特色还表现在随症加减的选穴上(见表2),表2 常见症状加减选穴表,小结: 以上三大流派处方取穴之特色,集中反映了三大流派各自的学术思想。,孙老立足辨证,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需者补之,实者泻之”之旨,取穴灵活,随诊加减多,手穴配伍体穴,相辅相成能增强疗效。如用“四大手法”配穴他穴治疗头面诸疾和外感病症。,推天柱骨治呕吐,摩脐及龟尾治疗胃肠病症,推胸八道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推箕门以利小便等,都

7、是临床用之有效的方法。选用体穴,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上,确能增强疗效。,李老辨证主张祛邪为先,取穴少而多用清法。他认为小儿虽然“稚阴稚阳”抵抗力不足,但是“纯阳之体”生机旺盛,易趋康复。所以他论治小儿,实证用清,虚中带实亦用清,因小儿患病临床多表现为实证或虚中夹实之证,纯虚者较为少见。所以在其选穴中,多用清法。,李老又据五行生克原理指导选穴配伍。小儿具有“脾常不足”、“肺脏娇嫩”、“肝常有余”等生理病理特点,李老根据木能克土,“木火刑金”之理,临床取穴常常首选平肝穴。他用平肝配清肺,主治呼吸道疾病,用平肝配清胃,主治呼吸道疾病,亦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张老注重扶正,取穴补中带泻,祛邪亦忘扶正。他认

8、为,小儿“稚阴稚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治病过程中必须时时顾护正气,因而常常首选补肾水一穴。 补肾水具有补肾扶正之功效,除了能治疗先天不足所引起的病症外,与其它穴位配伍,补中带泻或泻中寓补往往疗效持久。,如补肾水配清板门,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可用于主治小儿感冒发热、手足心热等症。 小天心、乙窝风两穴相配能透表发汗,虽为治疗外感病之主穴,但张老不忘配上补肾水、清板门或揉二马。,补脾土为张老治疗消化道疾病之首选穴,并对此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证明推补脾土能明显增加胃酸度,对胃蠕动以及对蛋白质的消化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对内八卦这一常用穴,进行了生理研究,实验证明该穴对胃运动功能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在胃运动兴奋时,推逆运八卦多有趋向抑制的现象,相反,在胃进入抑制或平稳状态时,此穴可使其转入兴奋。,三大流派,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处方取穴虽然不同,但因其目的是一致的-调整阴阳,祛除病邪或扶正祛邪,所以都能治愈疾病。,三大流派各有所长,后学者应取众家之长,不但要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钻研,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而且还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研究提高,使小儿推拿疗法这一奇珍异宝发挥出更加灿烂的光辉。,清补 虚则补之 扶正温补发汗 实则泻之 祛邪(排毒) 通便利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