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时训练版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2916782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时训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时训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时训练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时训练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时训练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时训练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时训练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时训练课时训练 6 6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基础夯实 1 1.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 B.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 D.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D2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溶液,菌落周围出现明显透明圈的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 B.硝化细菌 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乳酸菌 答案:C3 3.鉴定纤维素分解菌时,可以使用刚果红对其染色,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 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

2、果红。两种染色法的 结果是( ) A.均会出现透明圈 B.均不会出现透明圈 C.方法一出现透明圈,方法二不出现透明圈 D.方法一不出现透明圈,方法二出现透明圈 答案:A4 4.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之前一般先进行选择培养,其主要目的 是( ) A.完全除去其他微生物 B.没有意义,去掉这一步更好 C.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D.使纤维素分解菌充分长大 答案:C5 5.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 ) 稀释倒平板法 涂布平板法 单细胞挑取法 选择培养分离A. B. C.D. 答案:B6 6.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 A.对纤维素进行

3、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B7 7.在纤维素分解菌发酵产纤维素酶浓度的检测实验中,实验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 A.加入葡萄糖还是蒸馏水、纤维素酶的浓度 B.加入葡萄糖还是蒸馏水、纤维素的浓度 C.加入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液还是蒸馏水、葡萄糖含量的变化2D.加入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液还是蒸馏水、纤维素酶的浓度 答案:C8 8.秸秆处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措施,以下做法没有直接涉及微生物作用的是( ) A.秸秆还田 B.加工为青饲料饲喂牛、羊,被其消化利用 C.投入

4、沼气池生产沼气 D.粉碎后与纤维素酶混合加工为生产生物能源的原料 答案:D9 9.在实验室里,从土壤里分离出自生固氮菌所需的培养基属于( ) A.天然培养基B.鉴别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D.液体培养基 答案:C1010.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物质,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核酸 答案:B1111.下列有关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 B.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筛选后,无需再进行其他实验 C.纤维素酶的测定

5、方法,一般是对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D.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 答案:B能力提升 1212.下图为分离并统计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据此回答有关问题。(导学号52260036) 土壤 取样梯度 稀释将样品涂布 到鉴别纤维 素分解菌的 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 圈的菌落,统 计并计算每克 样品中细菌数(1)要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从高温热泉中寻找耐热菌,这说明筛选目的 菌株要。 (2)某同学根据需要,配制了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如下,整个实验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纤维素粉NaNONaNO3NaNa2HPOHPO47H H2 O OKHKH2POPO45 g1 g1.2 g0.

6、9 g3MgSOMgSO4 47H7H2 2 O OKClKCl酵母膏、水 解酪素0.5 g0.5 g适量如果将其中的纤维素粉换成葡萄糖,菌落数将。 (3)接种微生物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本实验宜采用 法,原因是 。 解析:(2)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只允许可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如果将纤维素粉换成葡萄糖,微生物数量将增加,因为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3)实验目的 是分离并统计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为实现该目的需要得到标准的菌落和确定接种液的体积,而 平板划线法难以形成标准的菌落和确定接种液的体积,稀释涂布平板法能满足这两个要求。 答案:(1)根据目的菌株对生存

7、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2)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3)稀释涂布平板 平板划线法难以根据稀释体积计算每克样品中的细菌数 1313.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 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 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导学号 52260037)(1)自然界中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 的环境中。将从土 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 为碳源,并在加入 的培养基上筛选 周围有 的菌落。 (2)如上所述的筛选中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环节,且三种等量酶液中 酶蛋

8、白浓度相同,则你认为三种酶液的活性 (填“一定相同”“不一 定相同”或“一定不同”),可以通过 进行定量测定。 (3)根据测定结果,环节常选择木霉,则中获得的酶是 酶。该酶至少包括 三个组分。 (4)生产中可以满足环节的常见菌种是 ,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环节要注意 , 过程要注意避免 。 解析:(1)废纸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因而使其糖化的酶应为纤维素酶,由此得知中的产酶微生物应该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筛选需要 用到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若想直接从此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则 可以利用直接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的方法,挑选周围有透明圈的菌落

9、。(2)由于个体差异,4不同菌产生的酶液的活性不一定相同,可以通过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 行定量测定来确定。(3)分解纤维素的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 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等组 分。(4)在工业生产上通常利用酵母菌对葡萄糖液进行发酵产生乙醇。发酵过程中要注意保 证无氧条件,避免染上杂菌,使发酵失败。 答案:(1)富含纤维素(或落叶较多等) 纤维素 刚果红 透明圈(2)不一定相同 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 (3)纤维素 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 (4)酵母菌 发酵装置密闭(或保证无氧条件等) 杂菌污染 1414.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

10、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 关问题。 【实验目的】 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 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 显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 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试管号 试剂/mL/mL 1 2 3 4蒸馏水1. 41. 41. 4 pHpH 7. .5 的 缓冲液0. 20. 20. 2 纤维素悬 浮液0. 30. 30. 3 微生物 A A 提取液

11、0. 1 微生物 B B 提取液微生物 C C 提取液0. 1总体积2. 02. 02. 02. 0(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 37 的水中,保温 1 h。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试剂,摇匀后,进行 处理。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微生 物 A A 提取微生 物 B B 提取微生 物 C C 提取5物物物颜色深浅 程度+【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号试管。 (2)实验组试管中呈现的颜色均是 ,但深浅不同。 (3)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 最适 pH 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

12、原因是 。 (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 。 (5)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考虑,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 。 解析:本题实验目的是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自变量为不同微生物提取液,因变量为葡萄糖的生成量,其余为无关因素(如不同微生物的提取液 量、pH 7.5 的缓冲液量和纤维素悬浮液量)应该等量。4 号试管为空白对照组,其未加入微 生物提取液,故应该加入 1.5 mL 的蒸馏水以保证总体积为 2.0 mL。实验结果通过与斐林试 剂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的颜色深浅程度进行判断,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微生物 B 提取液 与斐林试剂反应颜色最深,最具

13、有研究价值。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 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 pH 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开发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葡萄糖可用作制取乙醇的原料或用纤维素代替化学能源。 答案:【实验步骤】(2)试管号 试剂/mL/mL 1 1 2 2 3 3 4 4蒸馏水1. 5 pHpH 7.57.5 的缓 冲液0. 2 纤维素悬浮 液0. 3 微生物 A A 提 取液微生物 B B 提 取液0. 1 微生物 C C 提 取液总体积(4)斐林 水浴加热 【分析讨论】(1)4 (2)砖红色 (3)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4)微生物 B6(5)葡萄糖可用作制取乙醇的原料或用纤维素代替化学能源(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