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第2节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业分层测评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2916758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第2节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业分层测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第2节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业分层测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第2节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业分层测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第2节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业分层测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第2节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业分层测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第2节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业分层测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第2节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业分层测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2 2 单元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第 4 4 章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第1 1 节、第节、第 2 2 节节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业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业分层测评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 【导学号:07950054】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植树造林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大量吸收 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解析】 产

2、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 CO2的含量增加,而 CO2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需采取的办法是降低大气中 CO2的含量。而降低 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以改善其他方面的环境问题。【答案】 A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 ,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解析】 “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选项中沙尘暴频发、湿地内物种减

3、少、温室效应加剧是“牧童经济”模式的结果。火山爆发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答案】 B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2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基因多样性比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解析】 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没有自然选择就不会出现新物种。群落演替使群落中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群落更加稳定,生态系统也更稳定。基因多样性高的种群生物多样性也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答案】 C4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辐射

4、,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 )A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增加B海洋浮游生物增多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D冰川融化【解析】 臭氧层被破坏,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人受到较强的紫外线辐射可以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农作物受到辐射则引起减产。【答案】 A5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能直接破坏庄稼、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以下关于酸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造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 CO2、NO2和 SO2B对原煤采取脱硫技术

5、是防治酸雨的措施之一C用氨水吸收燃煤过程中的废气,不仅有利于防治酸雨,而且可制铵态化肥D火山爆发可能形成酸雨【解析】 CO2不是造成酸雨的气体,酸雨主要是由大气中 SO2过多引起的,故 A 错误;燃煤脱硫减少了 SO2的排放,故 B 正确;氨水吸收 SO2生成铵盐,故 C 正确;火山爆发可产生大量 SO2,故 D 正确。【答案】 A6四川地震使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大熊猫,把部分大熊猫转移到其他地区的动物园进行饲养,该过程属于 ( )A就地保护3B迁地保护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风景名胜区【解析】 把保护对象大熊猫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属于迁地保护。【答案】 B

6、7平时多关注一下时事新闻,你会经常看到世界各地自然灾害的频发,探究缘由,很多都是因为人类自身生产活动引起的。在下列各组选项中,三者之间有逐级的因果关系的是( )A寒潮、霜冻、盐碱化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解析】 寒潮可引起霜冻,但土壤盐碱化与前两项无关;泥石流是洪涝灾害的一种结果,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与地震无关;酸雨和臭氧层破坏是两种生态环境问题,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引起杀伤性紫外线照射到地面的量增加;森林减少,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减少,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答案】 D8近期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

7、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减少汽车使用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提高绿化面积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解析】 雾霾天气是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火力发电会加剧环境污染。【答案】 B9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B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C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D我国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4【解析】 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故选 D。【答案】

8、D10(1)为探究湿地植物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测定了 4 种水样的BOD(即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含氮量;菖蒲水培 15 d 后,再次测定了 4 种水样的 BOD 和总含氮量,结果如下表:测定指标A 水样B 水样C 水样D 水样培养前24713915060 BOD(mg/L)培养后51454950总含氮量培养前54555320培养后191919194 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D 水样在实验中起_作用。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其根本原因是菖蒲对_的吸收,其吸收方式为_,影响吸收速度的内部因素包括_和_。(2)研究湿地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

9、和取食高度多样性的关系如下图。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_;_。【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取食高度多样性的增加,鸟类物种多样性都会增加。因此可以得出: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5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取食高度多样性呈正相关。【答案】 (1)A 对照 N 等无机盐离子 主动运输 载体 能量 (2)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 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取食高度多样性呈正相关能力提升11如图表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B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C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

10、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解析】 图中只列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因此不能确定该生态系统的类型;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生物入侵后常常无天敌的制约,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 D12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

11、迁飞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解析】 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就是就地保护,题干中人们对池鹭的生活进行了干扰,不利于池鹭物种的进化。6【答案】 A13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易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

12、地保护【解析】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A 正确、B 错误;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C、D 均正确。【答案】 B14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

13、(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7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解析】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粪便、饲料残渣中的化学能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群落。(2)含磷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氧化塘后部的有机物减少,无机物增多,植物增多,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导致微生物失水过多

14、而死亡。(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能遮挡阳光,使水体中光照减弱,抑制浮游藻类生长。(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和无机物被充分吸收。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答案】 (1)太阳能和化学能 生物群落 (2)核酸 高(多) (3)微生物失水过多而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15某同学研究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即将少许干稻草切碎装入一试管中,加塞,试管塞中央打孔并插入一玻璃管,连通到品红试剂瓶中,然后用酒精灯灼烧试管底部。实验结果发现,装有稻草的试管底部变黑,品红试剂由粉红色褪为无色,导管壁有浅黄色粉末,干馏出的气体有刺激气味。(1)请帮这位同学拟一个实验课题:_。(2)请推测该实验中,试管底部变黑说明稻草中含有大量的_元素,刺激性气味可能是燃烧过程中产生了_,品红试剂褪色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