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2915391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日:“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 (选自孔子家语 )注商和下文的“

2、赐”皆为孔子弟子。益:长进:损:减 损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说:谈论。视:看,比照:化:融合。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一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 何陋之有 吾死之后B 可以调素琴 可以一战C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 久而不闻其臭 中峨冠者而多髯者二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 谈笑有鸿儒(鸿儒:大学问家)B 赐好说不若己者(不若:比不上)C 不知其子(知:了解)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劳:劳累)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常用来喻贤士居所 。 【甲】段中除了陋室外诸葛庐,子云亭也是芝兰之室。B 甲乙两文都涉及交友的话题。都倡导我们应该

3、与那些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交往才能让我们不断进步。C“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印证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陋室铭以衬托手法借物喻人表现 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四翻译句子。21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

4、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指云。一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 久之不散 春冬之时C 或王命急宣 或以为死D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君有疾在腠理二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A 四顾无纤翳(顾

5、:看)B 谒妙用真人祠(谒:拜 访)C 峰峦上入霄汉(霄汉:青天)D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很)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 甲文的群山具有高,奇,秀的特点。乙文巫山有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B 甲乙文通过写山表达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C 陆游不仅是诗人还是游记散文大家,贯穿其作品的都是浓浓的爱国情。3D 巫山神女祠堂增加了巫山的神奇色彩。四翻译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

6、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 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 )吴均)注: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 :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限日:遮挡阳光。幽

7、岫:幽深的山穴。重:向往。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一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A 仆去月谢病 长跪而谢之曰B 岂徒语哉 徒以有先生也C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D 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二下 列对两篇课文写法理解有误一项是A 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文中都有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了。B 甲文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突出了山的峻峭C 乙文句子“森壁争霞,孤峰限日”用了拟人的修辞,以静写动,写出了孤峰的高大。4D 甲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柳宗 元小石潭记里“潭中鱼可百 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都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三下面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理解有误的一项。A 乙文中体现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旨趣的句子 是“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B 两文中都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一方面衬托山谷 的幽静,一方面奏响一支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 曲,令人无限神往。C 这两篇山水小品抒发 了作者爱慕美好的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但作者隐逸的思想乙文没有甲文那么明显。D 两篇书信相同点都调动了多种感官,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不同之处在于:乙文是写生活在深山中的美好,甲文是写他沉醉与富春江的景色以及对追求功名的人的鄙 弃。四翻译句子。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