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913404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2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上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上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上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上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上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上(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远近、点面、动静、虚实、正侧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其他常见手法(想象、衬托、渲染、象征等);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比、互文、反复、顶针、双关、通感等; 结构安排: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伏笔铺垫、卒章显志等。,答题步骤,(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答题套路,这首诗采用了(表达

2、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步骤一)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步骤二) ,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步骤三) 。,表现手法,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正侧描写 色彩渲染视角变化 白描 细节描写 对比 点面结合其他: 比兴 曲笔 联想想象 象征,一、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3、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析】“朝雨” 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

4、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例1:李清照的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用典抒情,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

5、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析】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牛刀小试,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明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阐运用)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析效果),讲义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表达方式的理解分析能力。南园

6、一诗,语言直白,读后便可得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是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而马诗则借骏马带上金络脑来间接的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因此属于间接抒情或托物言志。 【答案】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描写方式,(2)、虚实相生,虚写的三类内容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虞美人 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例1、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析】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前两句),第二次是虚写(后两句):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例1: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析】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1)、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 (2)、从“窗户明”来写,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3)、从“折竹声”来写,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另:从描写内容,此诗还从触觉、视觉、听觉来描写

8、。,例2: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析】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6)白描和细节描写:,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例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析】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

9、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例、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析】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异乡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课堂训练,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解析】文中问怎样写景,应该从写景(也就是描写)的角度和文章的结构方面回答,联系描写角度的相关知识远近大小、动静明暗、视听触嗅、声光色态,进行回答即可。注意一

10、定要结合诗歌解释分析。 【参考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渲染、烘托、衬托的区别,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 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渲染气氛; 烘托感情 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 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 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这是古代诗词常

11、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从对方着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析】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曲笔,联想和想象,1、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2、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12、,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醉歌十首(其九) 汪元量,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上乱啼鸦。 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本题考查对诗歌常用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首先结合注释理解这两句的意思,然后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手法即可。南苑西宫 与棘露牙,万年枝与乱啼鸦,极不相称,形成对比。而且南苑西宫棘露牙与乱啼鸦,一静景一动景,动静结合。回答以声衬静,衬托也可以。确定具体的手法后结合诗句作分析即可。 【答案】反衬。荆棘生长在昔日繁华的宫殿,乌鸦在四

13、节常青的树上乱鸣,借以暗示今日宫苑的荒凉凄冷。融情于景。荒凉的宫殿,杂乱的鸦声,包含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比、用典、互文、反复、顶针、双关、通感等,一、比喻(明喻、暗喻、借喻。),例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四、借代,(一)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二)类别: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 (三)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14、瘦。” (李清照如梦令) 【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析】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析】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例4:“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析】 “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 例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析】 “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反复,作用:反复具有突出思

15、想、强调感情、深化主题,加强节拍的修辞效果。 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设问,概念: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 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析】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例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析】诗句意思为:泰山啊你究竟怎样?你横跨齐鲁两地,还留着满山苍翠。,反问,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16、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 【析】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对比,作用: 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 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例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析】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请指出下面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 )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 3、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 5、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