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912444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初期中国与之失之交臂。 (原因:恶劣的国际环境;“左” 倾错误的干扰)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追赶第三次工业革命潮流,取得一系列成果。 推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 中国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英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瓦解中国自然经济,近代工业产生(洋务、民资企业等); 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影响,第三次,第二次,第一次,复习旧课,中国近代史,马关条约签订,南京条约签

2、订,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签订,近代中国志士仁人向西方学习线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洋务派,(中体西用),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民主与科学),无产阶级,革命者,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第 14 课,第 15 课,思想层面,(马克思主义),“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

3、作用;,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西学东渐,是指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是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的接受。,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华夏,1793年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节团,近代以前中国人的“华夷世界体系”,狄,夷,戎,蛮,禽兽,禽兽,禽兽,禽兽,材料一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材料二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材料三 中英交战两年了

4、,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请思考: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背景: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 林则徐 魏源,清王朝腐朽没落、危机四伏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侵略扩张 鸦片战争失败,惊醒有识之士,传统“夷夏”观念受到冲击,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著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何谓开眼看世界? 1、是打开眼界,去面对整个世界; 2、转变观念

5、,正视中国的落后,进而学习西方。,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1】重视收集西方信息,设立译馆,翻译夷书;编译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各国律例等。 【2】仿制西方战舰炮车,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海国图志书影,背景:受林则徐委托 内容: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核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内容、方法、目的) 目的:抵御外国侵略,维护清朝统治,魏源著海国图志,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3.核心内

6、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积极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知识界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5.不足之处: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基本未付诸实践)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技术或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以保存封建制度为前提),鸦片战争之前: 闭目塞听、夜郎自大,视西方事物为奇技淫巧,鸦片战争之后: 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识界蔚然成风,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府志士的必读书。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价钱一路走高。 大国崛起.日本,(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

7、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 周兴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1.背景: 2.代表: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3.思想主张:,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西学更加广泛的传入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太平天国等起义

8、危及清政府统治 外国侵略加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内忧 外患,统治危机加深,19世纪60年代,中学: 西学: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根本目的:,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纲常名教; 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纲常伦理为国家命运根本 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剿发捻,勤远略),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曾国藩等学西方、办洋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的实质?,实质:在不动摇君主专制制度与

9、伦理纲常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达巩固清王朝统治。,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材料中的裱糊匠指的是什么人?,洋务派,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来东贴西补?,西方科技,阻挠李鸿章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顽固派的阻挠,合作探究 李鸿章: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

10、其责?,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什么?,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学习西方。,倭仁(顽固派):“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便可抵御外辱。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以夷变夏”,将毁灭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张之洞(洋务派):“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4.实践:5.评价 (1)积极:(2)不足:,19世纪60-90年代掀起洋务运动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

11、工业; 筹划海防,创立近代海军; 培育人才,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使中国迈出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冲击“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促进西学传播只学技术,没有变革封建专制制度,未使中国富强,6.失败标志及原因,原因:列强的破坏;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标志:甲午战败,抵御外国侵略为主,镇压人民反抗为主,著书立说提出主张 基本未付诸实践,开展洋务运动 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军事,军事、实业、教育,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学器物) 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的统治,学习 范围,是否 实践,直接 目的,抵抗派与洋务派的比较,学思之窗:有人说:“

12、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不完全同意: 继承:他们同属于地主阶级;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发展:(1)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领域更广;(2)洋务派学西方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来维护封建统治,林则徐、魏源学西方目的的重心在于抵御外侮;(3)洋务派学习西方进行了充分的实践。,探究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 洋务运动的展开外国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 郑观应(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1、早期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历程 1、维新思想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想 2、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梁维

13、新思想 3、维新思想的传播论战 4、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3)主张: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对外“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4)意义: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5)不足:未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行动,跟洋务派相比,郑观应在“富强之

14、本”的认识上有什么新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根本: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1)背景:政治上:经济上:阶级上:思想上: (2)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高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西学的不断传入,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后来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曾创办广州“万木草堂”,领导“公车上书”,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15、,思考:维新派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宣传维新思想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找出其主张。,你知道“古文经”和“今文经”是怎么一回事吗?,康有为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都是西汉末年刘歆等人为了帮助王莽篡夺西汉的政权而伪造的,是“伪经”。因此是新莽一朝之学,只能称之为“新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中国通史,该书指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认为六经都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禹的大业都是孔子假托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的。康有为把孔子奉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

16、的先师。孔子改制考把孔子当做民权、平等的倡导者。, 利用孔子的权威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方面有何特点?为何?,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借经学外衣、打着孔子旗号否定封建专制) 原因:,封建势力强大,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如此可减少变法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与康有为的出身、阅历、所受教育有关,“他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帮忙,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