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69《作文分论之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阅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90125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69《作文分论之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69《作文分论之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69《作文分论之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69《作文分论之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69《作文分论之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69《作文分论之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阅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9作文分论之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阅读 一、散文的写作 1.现代散文的要素 人 景 物 事 情 志 识 理 2.现代散文的类型 散文按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写意、议论随笔等四大类别。而从散文的要素的组合角度,可分以下类别: 因事写人(给“书虫”当夫人 ) 寄物怀人(合欢树 ) 文艺随笔(普希金之家 ) 美学随笔(夜雨诗意 ) 托物言志(一片树叶 ) 3.散文的艺术构思方式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 ) 形象再现“美” 意象再现“美” ,联想 意境再现“美” ,渲染,想象 取材丰富、生动,小中见大 抒情间接或直接 悟理大道相通,联想 1.散文开头常见的几种模式

2、起 欲扬先抑。其作用一是总领全文。 开门见山。作用是直接引出话题;或直奔主题。 对比、映衬开端。其作用一是为下文作铺垫或作对比。 设置悬念式。具有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欲扬先抑。其作用一是总领全文。 如泥水里的笑容 的开头: 在小宾馆旁边的巷子里,每到夜晚,总会有几个外地来的打工者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每天早晨,我从宾馆里走出来,总能看见他们运货用的平板车和他们夜里盖在身上的脏衣服人是看不见了,他们 5 点多就去什么地方上工了。 开门见山。作用是直接引出话题;或直奔主题。 如 大自然真的生气了的开头: 一向温和的大自然,渐渐收敛了她的笑容,而开始阴云密布了,大自然是真的生气了。 又如包容的开头:

3、 包容,让我们愈加快乐,让人生愈加完整。对比、映衬开端。其作用一是为下文作铺垫或作对比。 如自然的规则的开头: 你是否曾见过那雄鹰翱翔于长城之上 ?你是否曾见过那长江碧浪拍岸一泻千里?你是否曾听过云雀在林中欢愉地歌唱?你是否曾听过风吹竹林时沙沙的低吟?如果你有过,请你告诉我,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因为,我从未感受过。 设置悬念式。具有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如转折的开头: “孩子,回我的家乡,走走那海边的砾石路。 ”姥姥临终前,把我叫到身边,留下了这句话。 2. 怎样展开联想承 并列式 承接式 层进式 发散式 并列式 自然的规则: 鹰长江 大自然真的生气了: 森林变黄土蓝海变红海灰色的天 包容:

4、 夏日冬雪春风秋叶 承接式 浙江的符号: 回忆小时侯15 年后的现在展望 2009 年 层进式 包容 (其二): 在四方的天空下在粗壮的枣树上在年轻的我的心里 发散式 泥水里的笑容: 巷子里的外来工(爸爸的解说历史书上的记载国家政府的政策)巷子里的外来工 转折: 眼前的砾石路(思考姥姥的用意回忆小时侯理解姥姥的用心)眼前景的砾石路 3.怎样使思路深入下去转 现象本质 具体抽象 个别一般 物人 现象本质 人类从大自然的怀抱中走出来,于是便以为自己不再需要昔日的摇篮,毫无顾忌地使用它,污染它,理所应当地榨干母亲的最后一滴乳汁!殊不知过度地索取,就会打破生态的平衡。所以我们人类与鹰、与云雀又有什么区

5、别?那长江那竹林,不就是我们永远不敢亵渎的圣地? 具体抽象 如大自然真的生气了的结尾: 大自然是真的生气了,气得她记不清各种颜色的内涵。当人类不遵守游戏规则、不尊重大自然时,大自然也便开始蔑视人类的规则,惩罚人类了。于是本应代表激情的黄色变成了死亡之色,热情的红色变成了悲伤之色,庄重的灰色变成了愤怒之色。 个别一般 砾石在我脚下笑着,它们用力刺着我的脚。是的,我将鞋拿在手上。我明白,如果放弃我将学不会成长,我走向夕阳的余辉,贴近海,任风卷走泪,告诉海告诉天告诉姥姥: 您的孩子完成了她人生的转折,她有勇气坚强地面对人生! 物人 我靠在树干上渐渐回复平静。我想,成长不就是要我学会坦然面对废墟么?物

6、是人非自会有记忆挂念,永不忘却。 4.散文结尾常见的几种模式合 照应文题; 呼应开头; 点明主旨而深化中心; 感情升华; 言有尽而意无穷。 照应文题; 几乎篇篇如此。 呼应开头; 如大自然真的生气了的结尾: 大自然是真的生气了,但她对自己的子民还寄予厚望,期待着他们的觉醒,重拾“家规”互相尊重,共同发展。到那时,自己也能消消气,重展欢颜了。 点明主旨而深化中心; 如 包容的结尾: 包容,让人们更加快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点点金光,有了包容,它会更明亮! 感情升华; 如转折的结尾: 您的孩子完成了她人生的转折,她有勇气坚强地面对人生! 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包容 (其二)的结尾:

7、在我的心里,始终留有一块四方的天空给我的四合院。 还如北京的符号的结尾: 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飘向 2008。到那时候,让全世界的友人,都来听听这地道的吆喝、品品这醉人的京韵吧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1.人称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略)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还起到拟人化的作用;便于作者与读者的感情交流 自然的规则:你是否?你是否?你是否?你是?如果你,请你告诉我。 包容:若没有太阳你又怎可能在此抱怨呢?因此,包容吧,试着去享受这金灿灿的光辉,它是用你的宽容与善良打造的。 包容:唉,可怜的叶子呀,人们却不知道你就是生命的象征,由生到死,一切皆有定数,你悄悄的凋落不

8、正是一种生命的更迭吗? 第三人称灵活自由,便于叙事和议论(略) 2.修辞 修饰句式:排比、反问、设问 自然的规则:你是否曾见过那雄鹰翱翔于长城之上?你是否曾见过那长江碧浪拍岸一泻千里?你是否曾听过云雀在林中欢愉地歌唱?你是否曾听过风吹竹林时沙沙的低吟?如果你有过,请你告诉我,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因为,我从未感受过。 修饰语句,使之蕴涵丰富,耐人寻味:比喻、拟人等 自然的规则:人类从大自然的怀抱中走出来,于是便以为自己不再需要昔日的摇篮,毫无顾忌地使用它,污染它,理所应当地榨干母亲的最后一滴乳汁! 自然的规则:自己也能消消气,重展欢颜了。 泥水里的笑容:从他们脸上的沟壑里,分明流淌着浑浊的泥水

9、,笑起来的时候,那泥水里像长出了稻子。 包容 (其二):这多好啊,这古老的院子将我紧紧地拥在怀里,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包容着我年轻不羁的心。 修饰词语,赋予其语境义、联想义 大自然真的生气了:它们相信“凶手”一定会受到惩罚。 大自然真的生气了:这是因为他们中的一些愚昧无知者,无视并违反了“家规” 。现在,大自然要用“家规”来惩罚他们,毫不留情。 北京的符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1.生命的全息现象 生物领域里的“克隆”现象意味着: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同样,

10、在自然与社会(人生)的关系中,也存在“大道相通”的情况。 对我们的启示:同样的材料,具有多解性,而决不仅仅只能表现一个主旨。关键看我们如何展开联想,发掘其联系点。 我们以近五年的高考作文来加以说明。 (05 年说“安” 要求写议论文除外) 2.自然的规则的改写 改成转折 、 包容 、 北京的“符号” 3.大自然真的生气了的改写 改成转折 、 包容 、 北京的“符号” 4. 灰色的天的改写 改成转折 、 包容 、 北京的“符号” 5.泥水里的笑容的改写 改成转折 、 包容 、 北京的“符号” 6.转折的改写 改成规则 、 包容 、 北京的“符号” 7. 由写向读的迁移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

11、重庆2008 年大阅读) 14.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 分) 答案: 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即以人生过程为线,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 16.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 (6 分) 答案:时间在钟表时行走; 时间在生活中行走; 时间在生命中行走 17.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 “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 (6 分)答案:(要点)想表现的是:母爱是普遍的;母爱又是独特的。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答案: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因此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 答案: 梳下来的白发让我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 126 讲 全集 客观 主观 形散神聚 学者散文 二、散文的结构技巧起承转合 三、散文的表达技巧人称、修辞 四、散文的“形”与“神”大道相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