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xxx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2898817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xxx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xxx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xxx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xxx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xxx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xxx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xxx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对 xxxxxx 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 建议建议完善财政体制 促进县乡财政平稳运行-对 xxx 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jiangxunzang 1994 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xxx 县按照上级的要求,调整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 对乡镇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超收分成, 短收分担;收大于支,定额上解;支大于收,定额补贴;自求平衡,一定三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总体上看,体制运行基本平稳,财政运行质量有所提高,但县乡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运转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县乡财政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权与事权不统一问题比较突出。政府

2、职能和支出责任划分横向上“缺位”与“越位”并存,纵向上事权划分不清晰,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无论是 1994 年的分税制改革,还是 XX 年实施的所得税分享改革,重点都是划分财权,而对事权和支出范围未作相应界定和调整,县乡政府理财自主权不强。一些具有收入职能的部门垂直管理后,地方政府支持经济发展和管理经济活动的手段越来越少,县乡政府财力来源渠道趋于狭窄。同时,省、市对县、乡体制确定以后,存在“上级出政策、下级掏口袋”的问题,上级出台减少地方收入的政策较多,县乡政府难以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安排地方财力,加大了地方预算安排的难度。(二)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可用财力增长缓慢。分税制后的税制结构是以流转税为

3、主体的结构,从地方税体系来看,财税收入是大税种的小部分,小税种的大部分,税源零散,征收难度大、成本高,增收弹性小,难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分税制改革以来,该县财政总收入实现了一定增长,XX 年比 1994 年增加 xxxx 万元,增长 xx%,但地方财政收入仅增加 xxxx 万元,增长 xx%, 其中农业四税就增加 xxx 万元。非税收入 XX 年比 1994 年增加 xxx 万元,增长 xx %。 由此可见,地方可用财力增长速度缓慢和增长总量不大,地方财政收入明显低于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且增长质量不高。(三)县乡财政供养人员有增无减,增加了县乡财政支出压力。200x 年底,该县财政供

4、养人员达到 xxxxx 人,比 1994 年增加 xxxx 人,增长 xx%,仅工资性支出就增加 xxxx 万元,超过 XXx 年地方财政收入 xxx 万元。由于财政供养人员大量增加,工资支出比重增大,导致人均可支配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加重了财政负担。(四)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财源匮乏。xx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农业县,县乡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财源单一。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税税率逐年降低、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来自农业的税收大幅下降,而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支柱财源。国有企业亏损、破产大量增加,为县财政提供的收入大量萎缩,现该县仅仅剩下三家具有垄断性质的 xx 企业有盈

5、利,而乡镇企业不发达,对县乡财政贡献不大,处在“粮食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的状况。(五)体制不完善,削弱了县乡财政实力。实行分税制后,财政收入增益的相当一部分被上级财政拿去,好收的、大额的税种被上级财政上划或共享,留给县乡的是一些零星税种,征管难度大,结算复杂,县乡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困难。该县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 1994年的 xx下降到 XX 年的 xx,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 1994 年的下降到 XX 年的,呈“同向”下降。分税制后, 上划中央“两税”返还补助过低,该县完成上划中央“两税”从 1994 年的 xxxx 万元上升到 XX 年的 xxxx万元,增加 xx

6、xx 万元,但 XX 年上划中央“两税”只返还xxxx 万元,仅比 1994 年增加 xxx 万元,占上划增加额的x。XX 年实施所得税分享改革后,该县每年又减少可用财力 xxx 万元左右。(六)刚性支出增长过快,超出承受能力。近年来上级出台 了一系列增支规定,如对科技、教育、农业、扶贫、卫生、计生 等方面的投入都确定了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些工程项目、增加工资等均规定县乡财政配套一定资金比例,仅 1999 年和 XX 年中央出台增资政策,XX 年该县县乡财政需配套资金近 xxxx 万元,给县乡财政支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七)县乡财政包袱沉重,加剧了财政困难。截止200x 年底该县县乡政府债务总

7、额达 xxxx 万元,其兄苯诱駒 xxx 万元, 主要是世行贷款项目借款 xxxx 万元,农金会及城信社清理举债再贷款 xxxx 万元,国债转贷资金 xxx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 xxx 万元。 每年县财政都要拿出一定数额资金用于归还债务,导致财政资金调度困难,县乡财政运转日趋艰难。二、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建议(一)因地制宜发展县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培植和壮大财源。从县乡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形成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一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对于农业大县,只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才能富民强县,才能更好地促进财源建设。各级财政应加强以水利建设为

8、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把水利建设作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因地制宜发展依托城市的城郊农业、依托交通的国(省)道农业、依托优势的基地农业。二是科学引导,推进现有企业重组改制,支持骨干财源。要着力抓好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产品换代;积极组织引导,推进企业重组,促进企业成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三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路,引导农民进城创业、就业,从事非农产业,积极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让千家万户都成为纳税人。四是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培植新型财源。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旅游、房地产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业,克

9、服对县级地方整体经济增长“瓶颈”制约,改善投资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二)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1994 年开始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以当时既定的政府职能划分为前提的,这个体制已经实施了 10 年,这期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建立和完善之中。现在应适应政府职能的调整(“缺位”的补进, “越位”的退出)和上下级政府职能交叉情况的解决,调整完善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大力推进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市、县、乡三级管理级次较多的实际情况,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发展定位,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提高体制运行的整体效率。市级财政应突出中心城市特色,逐步建成城市财政,把工作

10、重点放在服务于中心城市发展上,收入主要来自于城市经济和城市经营,支出主要为城市提供公共产品;通过放权让利,对县乡的财政补助保持相对稳定,并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壮大其财权财力,切实把县级财政建成实力财政;积极推进“乡财县管”改革试点,有条件的可逐步取消乡镇财政。(三)完善转移支付办法,构建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进一步清理省对下的一般性专款,将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专项资金逐步纳入转移支付制度调整范围,提高专项拨款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益性。实事求是地确定、降低欠发达地区专项工程的配套资金比例。建立健全省、市、县转移支付体制,加大对县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转移支付激励机制,拿出部分转移支付资金,将其分配

11、与经济增长质量、收入增幅及结构、保工资程度、重点支出增长比例等挂钩,变“输血”为“造血” ,调动各级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四)健全地方税制。现行地方税收体系还不完善,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多集中于中央,难以适应各地复杂的经济情况和千差万别的税源现状,难以保障县乡政府都有相对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不利于调动地方组织税收收入的积极性,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应深化税制改革,调整、改革税收征管制度,完善地方税体系,尽快建立和健全地方税制。同时,中央、省应加大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力度,保证县乡财政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五)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合理划分政府事权关系,本着财权与事权对等的原

12、则,重新界定省以下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财政支出范围。积极探索共同事务的经费负担办法,根据各方面受益程度,综合考虑县、乡财政的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负担比例。在规范政府职能的基础上,统一预算内外资金,凡属政府行使职能取得的收入,应逐步纳入预算统筹安排,提高政府调控能力。进行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尤其是合并乡、镇及村级机构,调整基层教育布局,走集约化办学路子,压缩人员、减少开支,缓解县乡财政的支出压力。(六)积极防范化解县乡财政风险。一是建立预警机制。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要针对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和组织实施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有效措施,科学合理地确定监控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对

13、财政经济运行全过程进行预警监控,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消除风险隐患,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二是加快经济发展,增强财政实力。要加强对国有资产运营的监管,确保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资产不流失、不贬值。要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改善财源建设环境,加大调整所有制结构力度,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吸附作用,吸引和拉动银信部门、企业、民间资金对财源建设的投入;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推动经济发展,以增强财政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债务管理。按照责权利和借用还相统一的原则,对政府财政债务实行归口管

14、理,控制政府债务总量。科学测算和制订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中长期还款规划及年度还款计划,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增强化解债务的能力。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严格执行政府担保的管理规定,对市场竞争性项目要采取借款单位与贷款机构借贷直对方式,财政不予担保;对需要财政担保的技术性和工业性项目,一定要考虑实际财力和承受能力,完善贷款手续,落实好还款责任和还款资金来源。全面调查政府债务项目和还款金额,弄清底数,分清责任,强化还款意识,采取单位还款、预算扣款等有效办法,加快回收债务资金的速度。四是深化财税改革,提高运行质量。进一步加强地方税建设,建立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税种为主的财产税体系。同时,适度扩大地方政府税收管理权限,增强地方组织收入的能力。要坚持依法治税,从严征管,坚决堵塞收入漏洞,确保各年度财政收入任务顺利完成和年度预算收支平衡,为地方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在支出管理上,要严格预算管理,按照“调整结构、确保重点、压缩一般、加强管理”的方针,保证重点支出;全面推行规范化的部门预算、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硬化预算约束,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大力实施政府采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