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97752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解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高考考试说明中关于评价鉴赏的重要考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E)。这是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不断得到加强的一个考点,也是与新的教材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得十分紧密的一个重要考点。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广义的,它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甚至可以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象征。它需要读者透过字里行间,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体味这种形象是否底蕴深厚,是否具体丰满。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以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具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的特点。文章的表

2、达技巧,主要包括文章的篇章结构、运用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 题型多表现为主观表述题和第二卷中的多项选择题。,【知识整合】 (一)文学形象的“三性”。1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即生动地描绘出客观事物的特征。2形象的情感性。也就是说文学形象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有其客观性,但它是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着个人的褒贬和爱憎,所以它又包含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因素。3形象的典型性。任何文学形象都是作者根据生活素材经过集中、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性。,(二)文学作品语言的四大特点。 1形象化的特点。也就是说文学作品要求作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

3、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图景,使读者进入一个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境界,直接地感知或想像出作家所描绘的一切。,2凝炼含蓄的特点。这是指文学作品要用尽可能经济的笔墨去描绘和概括丰富的生活和思想,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像余地。3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特点。文学作品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总是以生动感人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总是熔铸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鲜明地表现在作品语言上。4具有音乐美的特点。这是指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总是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抑扬顿挫来传达生活的真情实景,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三)文学作品的主要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其中要特别重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反语、对比等。

4、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不同人称的选择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不同描写的各自的特点和妙处。 选材剪材。看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表现手法。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手法、对比手法、衬托手法以及欲扬先抑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 结构安排。看开头结尾是否匀称;结构是否严密完整;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设置了悬念,制造了波澜;起承转合是否曲折有致。,【解题方略】 应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试题,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从文体特点入手,鉴赏评价文章

5、的结构特点。记叙类的文章要注意它的六要素是如何具体安排展开的。社科类文章要注意它的论点是怎么(什么方式,什么位置)提出的,论证是怎样(选用什么论据,如何进行论证)展开的。散文要注意它是如何以“形”来展示“神”的。小说是如何来塑造人物形象,丰满人物性格,合理安排情节的。,2重视各种手法的运用,鉴赏评价文章的表达方式。对修辞手法的鉴赏,首先是要辨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次是要根据不同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特点并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恰如其分地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对表达方式的鉴赏要注意这些表达方式是在什么情形下运用的,在具体的语境中有什么作用。对表现手法的鉴赏要重点注意联想、想像、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和

6、作用,并能结合具体情况作用恰当的分析。 3从语义和句式的特点入手,鉴赏作品的语言技巧。鉴赏语言运用的技巧,一是要懂得语言的基本含义和用法,二是要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作用,三是要结合文章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体会其用法和意义,进而总结出语言运用的技巧和所呈现的语言风格。 4从整体阅读入手,把握作品形象,品味蕴含的情感,鉴赏作品风格。很多时候,试题是从综合的角度来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因此,要建立整体阅读的观念,必要时要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思想发展脉络。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形象,品味作品所蕴含的感情,鉴赏作品所表现的风格特点。,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

7、,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簪花精神罢。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

8、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

9、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不超过12个字)解

10、析:这一试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手法的分析。太阳花又名死不了,顾名思义,太阳花怎么种都死不了,生命力可谓强矣。但就是这种花,作者种了几次,都不成功,只好以“连死不了都种死了”自嘲。对比之下,玉簪花却从不要人照料,作者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便能自己蓬勃生长,由此可见玉簪花生命力之强甚至胜过太阳花。这是反衬的作用。答案: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例2 (材料同上)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解析:这一试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技巧的

11、初步鉴赏。“便”字和“领取”一词的分别连用,从修辞手法上讲都是反复。“便”字的连用,造成的是一种动感。副词“便”,既可以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又可以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文章连用“便”字,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好像一个个节气从眼前飞速掠过,给人以时光飞逝的真切感受。“领取”一词的连用,造成的是一种气势,层层铺开,逐步扩大,从秋冬到四季,从四季到生活,对点明本文的主旨起到强化作用。“领取”表明作者一种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答案:()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1要以句段为重点,向两端辐射。所有的文章中的句、句群、段落都是阅

12、读理解的重点。它向下可以贯通到短语、词、语素,向上可以贯通章节、文篇。考试命题也正是牢牢地把握这一点,以句段作为设问的重点。因此,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把住这一关键部分。 2要重视阅读过程,从生疑处求理解。很多学生,看到阅读的答题,总是循问而答,似乎结论才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我们要做得出题目,必须是先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思维是怎样展开的,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不可能读不懂文章而做得出题目。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的过程,学会展开思维,不断地设问求答,才能把文章理解得透彻。,3把住景、事与情、理的关系,品味作品情感。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写景记事,但写景记事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是以写景记事为依托来寄情寓理。因此,我们在阅读时既要入得文章所写的场景,还要站在高处明了其中的情与理。 4要以言语参与为动力,层层推进求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有读者言语的全面参与,与阅读思维相伴随的是全面的言语活动。阅读中的问题的提出表现在语言的表述上,没有明确的言语表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始终处于一种盲目的境地。因此,设疑、求解、鉴赏等各个环节都必须用自己的语言介入其中并将所得加以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