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97690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9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言 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长青。,列宁一生非常喜欢歌德的这句诗,多次引用。 年他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准备时期曾经提到。 革命胜利后在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也曾提到。 列宁引用这句诗,决不是要贬低理论的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宁历来强调理论对社会变革所具有的伟大作用,他引用此诗,意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从生活出发,不能脱离实际,“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新版列宁选集第卷第页),列宁在论策略书一文中写道:“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辨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

2、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只有生活之树常青。”,列宁在怎样组织竞赛中写到,工人农民应该懂得,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句话特别使人信服。在对富人和骗子切实进行管制、限制,对他们充分进行计算和监督的每一步,都胜过一打冠冕堂皇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议论。要知道,“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只有生活之树长青。”,“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克

3、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 。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

4、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第二讲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一、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的实践活动是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马克思主义用人的实践活动解释社会历史,不仅超越了神学目的论的历史观,而且超越了自然主义的历史观。,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历史。人的实践活

5、动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它不仅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且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实践活动的水平体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水平。 生产实践活动决定着人类其他一切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创造了社会关系。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的过程。 通过生产活动和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创造了物质财富。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11 马克思:雇佣劳动和资本(1849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

6、995年版,第344页。,在人们的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关系决定着人们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而且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认识社会的科学方法。只有深刻理解实践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才能把握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体现了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人的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人们能否够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们只能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达到对客观世界正确认识。另一方面,人们并不满足于认识世界,而是要实现从认识世

7、界向改造世界的转化,从真理向价值的转化,而要完成这种转化,必须诉诸人的实践活动。,2、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统一于实践,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1人在实践活动中,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人与外部世界的为我关系。 1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人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性,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1 一方面,“人们生

8、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2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 另一方面,“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3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主观世界。 1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3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历史过程。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发生的,总是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此,人的实践活动作为改变环境的活动,虽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但是这种创造性活动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每一代人的实践活动的不断持续,就

9、构成了人类不断发展的历史。人的实践活动作为历史的活动,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客体的矛盾运动过程。,物质生产实践是研究社会的前提,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他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 从社会现实出发研究社会,也就是把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作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只是提供研究社会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要求我们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 1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

10、志意识形态,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民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说到底是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因此,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社会的方法,就是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的一致性,始终把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判断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得失成败,“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

11、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和动力。任何理论都是实践的产物,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论永远不能离开实践。正是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理论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理论是否正确的问题,理论本身不能回答,只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

12、性。”(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思维和存在能否统一,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实践是理论的归宿。理论是为了解决实践的问题而产生,因此,理论必须回归于实践。我们创造理论决不是为了理论,而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理论的意义归根结底在于实践。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只有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理论才能实现其价值。“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个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实践论),2、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理论为实践活动提供方法。马克思主义不仅

13、强调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而且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们正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才达到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形成了理论和观点。人们只有把这些观点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从观点到方法的转化,从而发挥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理论对实践发展具有预见作用。理论的特点不仅是总结过去,而且是面向未来。历史作为过去的确定性的存在,恰恰成为理论反思的对象,而对历史的反思,又成为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理论正是在反思历史中,实现了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提供了事物发展的前瞻和预见,从而对实践活动具有导向作用。,理论对实践的主体具有动员和鼓舞的作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

14、化,不仅要形成实践观念,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选择计划方案措施,还要动员组织鼓舞群众。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奋斗,需要群众了解和掌握理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3、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要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马克思主义既看重实践活动的意义,也看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其中的关键是,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理论富有生机和活力,才能提升我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15、,在思想上防止死板和僵化,在实践中避免盲目性。,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一个过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复杂的、艰苦的、甚至是曲折的过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是要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思想和现实、认知和行动的关系,使主观符合客观,使思想贴近现实,使认知指向行动。“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泽东:实践论),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教条主义无视现实的实践活动,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绝对化、神圣化;经验主义无视理论的指导意义,把过去的和局部的经验绝对化、神圣化。

16、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和实际相脱离,都是主观主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反对教条主义,也要反对经验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历史和现实表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的事业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理论与实践相分裂,我们的事业就会受到挫折。,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的基础上研究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客观事物的真实面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调查研究作为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决策,努力实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的统一。,1、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认识事物客观地观察事物。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唯物主义者的根本立场。”(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文选第1卷)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立场,必须做到观察的客观性。只要我们“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的情况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十分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