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健干燥综合症的发病机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89437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46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傅健干燥综合症的发病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傅健干燥综合症的发病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傅健干燥综合症的发病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傅健干燥综合症的发病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傅健干燥综合症的发病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傅健干燥综合症的发病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傅健干燥综合症的发病机制(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干燥综合症的发病机制,(Sjogrens syndrome ),傅健,概述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概 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概 述,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 其血清中则有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以口眼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分泌腺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易感人群:年龄40-60岁,男:女为1 : 9我国患病率0.77%

2、,老年人5%临床特点:1. 口眼干燥为主要特点2. 多系统损害:肺、肝、肾、淋巴系统等病因:1. 病毒:EBV、 CMV、HTLV-1、HCV、HIV2. 遗传:HLA-B8、-DR3、-DW52、 DQA1*0501 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概 述,骨科,风湿免疫科,眼科,血液科,消化科,原发干燥 综合征,口腔科,肾内科,呼吸科,涉及多个学科,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过程,1892 - Mikulicz报告一例Mikulicz综合征 1933 - Henrik Sjgren首次详细地描述了19例口眼干燥的患者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1953- Morgan认为Mikulicz综合征与Sjgren综合征的组织

3、病理学改变是一致的,RJ 04,1964 - 发现干燥综合征和恶性淋巴瘤的关系 1965 - 原发和继发干燥综合征的区别 1968 - 唾液腺的组织学分级 1969 - 发现特征性抗体:抗Ro/SSA抗体 1980 - Talal自身免疫外分泌腺病一名词 1993 - 制定初步分类标准 1995 - 建议命名本病为自身免疫性上皮炎,流行病学,患病率 中国(1992年)哥本哈根标准:患病率0.77%圣地亚哥标准:患病率0.29%,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年龄分布,年龄 北京患者 Pavlides(186例)% (希腊患者47例)% 1-10 0.9 0 11-20 2.6 0 21-30 9.5 4.

4、3 31-40 22.4 12.8 41-50 27.6 19.1 51-60 24.1 40.4 61-70 11.2 17.0 71-80 0.9 6.4,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与HLA的关连,概述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激活自身免疫反应的环境因素,CMV病毒:SS血清中出现抗体。 EB病毒:唾液腺中病毒抗原高表达。 逆转录病毒:HTLV-1高表达,抗体阳性。 原癌基因:c-myc基因的mRNA表达。,发病机制,遗传因素:HLA-B8、DR3等。 自身免疫持久化:B细胞多/单克隆性免疫增殖异常。 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和免疫病理损伤。 水分子通道蛋白:在外分泌腺中的分布和转运异常

5、。 M3型毒蕈碱样受体:抗M3R抗体阻断乙酰胆碱对腺体分泌信息的传递。,SS患者外周血的免疫异常,高 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ANA、RF、SSA、SSB、AaFA,M3R,ect)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T细胞亚群功能异常NK细胞功能下降B细胞增加,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免疫异常 = 免疫功能低下,自身抗体,ANA 、抗 SSA抗体 及抗胞衬蛋白抗体在女性较男性更常见, 另外,抗CCP 抗体在原发SS中的阳性率约 (4% F/18% M). 男性患者SS的诊断更依赖于病理。,SS患者唾液腺的免疫异常,CD4 +、CD45RO + T细胞浸润B细胞活化NK细胞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黏附分子表达增强腺上

6、皮细胞HLA-DR表达异常,病毒感染与口干症,携带HLA-DQB1*02 基因的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易出现sicca 综合征,基本病理特点,腺体间质的淋巴细胞浸润外分泌腺上皮细胞破坏和萎缩 血管炎: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炎性渗出,概述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原发SS的系统性表现,系统损害 阳性率% 关节痛 94 关节炎 17 肌痛 54 皮肤血管炎 26 系统性血管炎 13 雷诺现象 8 肺部疾病 44 肾病 8,系统损害 阳性率% 贫血 10 白细胞减少 42 淋巴结病 50 脾大 23 恶性淋巴瘤 14 CNS表现 13 外周性神经表现 15 胃肠道表现 24,原

7、发SS的首发症状,明显口干、眼干 反复腮腺肿痛 反复关节炎、关节无畸形 WBC、PLT降低 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 肾小管酸中毒表现 肺间质纤维化表现 本院资料:50%以口干/眼干为首发表现,原发SS的系统性表现,关节炎:非骨质破坏性 肺部表现: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 血液系统:一系或三系减少 肾脏:肾小管功能异常 消化系统: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皮肤:双下肢紫癜,儿童pSS的特点,首发症状以肾小管酸中毒、反复腮腺肿大及皮肤型紫癜为主。 肺部和神经系统受累少见。 血清RF、抗SSA、抗SSB抗体阳性率及IgG水平较成年人高。,老年pSS的腺外表现的特点,低钾性心律失常、低钾性肌麻痹 末梢神经炎、 继

8、发性糖尿病 病理性骨折 三叉神经痛 面神经麻痹者 超敏性血管炎、无菌性尿道刺激综合征、非侵蚀性关节炎和关节痛者低于非老年组。,pSS合并间质性肺病,pSS 患者ILD 的发生率为21.9% 易出现于抗SSA 抗体阳性、RF 高滴度、高球蛋白血症及临床活动期的患者 肺HRCT 在发现pSS-ILD 时优于普通X 线胸片。 pSS-ILD 的发生与原发病的活动明显相关 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pSS和肾脏损害,肾脏是pSS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8.4% 67%。 pSS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 ( 1)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性尿崩症、肾钙化、范可尼综合征、肾小管性蛋

9、白尿。 (2)血管炎:小动脉炎、坏死性小动脉炎。 ( 3)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SS和肾脏损害,肾小管功能障碍突出表现为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小管性蛋白尿。,pSS神经精神损害,pSS的神经精神损害表现多样, PNS和CNS均可受累。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常先于pSS症状,常缺乏腺体外表现和免疫功能异常。,pSS神经精神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CNS)损害表现:脑梗死视神经脊髓炎(ON) 癫痫脊髓空洞症,pSS神经精神损害,周围神经系统( PNS) 损害表现: 感觉及运动神经损害:以单肢或对称性 肢体麻木无力或疼痛为主要表

10、现。 脑神经损害 自主神经系统受损:颈动脉窦过敏,pSS神经精神损害,重症肌无力肌肉病变抑郁状态,男性pSS的临床特点,男性以口、眼干燥为首发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26.7 %对50% , P 0.05) ;症状较轻,出现也较晚,但腮腺受累两性无大差异。而肺间质纤维化则男性高于女性(40.0 %对12.9 % , P 3月;2. 成年后反复或持续腮腺肿大;3. 咽干食需水帮助 II. 眼干: 3项中超过1项1. 眼干持续3月以上; 2. 时常眼睛发涩; 3. 每天至少用三次人工眼泪 III. 眼干体征:以下检查超过1项阳性1. Schirmer试验阳性; 2. 孟加拉红角膜染色阳性 IV.

11、 唇腺活检:1个淋巴细胞浸润灶 V. 唾液腺检查:以下检查超过1项阳性1. 唾液流率;2. 腮腺造影;3. 唾液腺同位素扫描 VI. 自身抗体: 抗SSA和/或SSB抗体阳性,* 1. pSS:有下述两项中任1项:a. I-VI中4 项以上 (IV 或VI 必备) ; b. III-VI 中3 项阳性2. sSS:CTD I、II 中任1 项III-V 中任2 项3. 除外:放疗史,丙肝等。,Ann Rheum Dis 2002;61:554-558,干燥综合征Euro-US分类标准(2002年),感染流感腮腺炎EBVHIVCoxsackie virusHTLV-1CMV链球菌葡萄球菌 结节病

12、 淀粉样变 内分泌代谢疾病慢性胰腺炎肝硬化肢端肥大症糖尿病,SS 的鉴别诊断,肿瘤 老年性口干、口呼吸 神经性疾病颅神经V 、VII受累 胆囊纤维化 药物性b-阻滞剂等 放射线:头颈放射治疗后眼病慢性结合膜炎慢性眼睑炎 移植物抗宿主病,与口干症的鉴别,感染性疾病引起:唾液腺感染、舌炎 涎腺发育不全 内分泌病 心理因素 血液系统: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 药物性:脱水药等 放疗 佩带义齿,与眼干症的鉴别,先天分泌减少 继发性泪液分泌减少 局部病变 神经麻痹性分泌减少,SS 的鉴别诊断,当患者以某一器官受损为主要表现时,应与相关系统的其他主要疾病进行鉴别。 如肝功能异常,应与病毒性肝炎或脂肪肝等鉴别。

13、 三系减少应与再障鉴别。,概述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治 疗,对症治疗,(1)口干的治疗: 避免吸烟、饮酒及服用抗胆碱类药物等 保持口腔清洁,减少龋齿的可能 必嗽平、匹罗卡品 (2)眼干的治疗:人工泪液, 唯地息等滴眼 (3)肌肉及关节痛:非甾类抗炎药 (4)肾小管酸中毒:碳酸氢钠,枸橼酸钾 (5)外科手术,根据有无器官、系统受累及其程度选择 1、羟氯喹:0.2g 2次/日 2、糖皮质激素:中、小剂量(每日0.5mg/kg) 3、免疫抑制剂:有器官受累者硫唑嘌呤 50mg,23次/日来氟米特10mg,1次/日环磷酰胺(400800mg/24周) 4、植物药(帕夫林等 ) 5、免疫吸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