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8137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8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大庆实验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2 分,共 25 小题,总分50 分)1战国时期的庄子, “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做法与下列思想相关的是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2董仲舒以 春秋 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 义解释法律, 编成唐律疏议 ,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仁政

2、思想等同于法律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3 明史记载: “帝(明太祖)尝览孟子,, 谓:非臣子所宜言。 议罢其配享。 ,卒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云。”导致明太祖“孟怒”的原因是A明太祖出身低微,孟子依附权势B明太祖加强皇权专制,孟子讲求民本C明太祖崇尚法家学说,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D明太祖是统治阶级代表,孟子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4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5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

3、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A“人伦者,天理也”B “存天理,灭人欲”C“心外无物 ”D “理” 、 “欲”统一6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文饰)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据此判断,该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A道家 B儒家C法家D墨家7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 “同一过程”是指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2 - C宣

4、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8朱熹指出: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佛学有其合理之处,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家B佛学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不如儒家学说逻辑严谨C佛学有独到见解,但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无是处D佛学杂乱无章,不可能对儒家学说的新发展有所贡献9 “在三先生看来,当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 已难以继续承担儒家所强调的道德与社会教化功能, , 他们不遗余力地倡导重民、 保民、 敬民,呼吁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回归” 。以下

5、言论最能够体现“儒家基本价值观念回归”的是A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B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10先生认为: “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 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A B C D 11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 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 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 项。以上现象说明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B作者的立

6、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 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12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A小篆B隶书C草书D楷书13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风俗画的流行- 3 - B商品经济的繁荣C理学的影响D中央集权的加强14孔子思想在17 至 18 世纪的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是超

7、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法国 1793 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及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法国推崇孔子的主要原因是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B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C儒学与“理性”社会核心思想一致 D 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15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的中心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 B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D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16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

8、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A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B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 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17马丁路德说: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

9、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他的这段话旨在A强调世俗权力大于教会权力 B铲除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C宣扬教会权威源于世俗权力 D否认教会和神职人员的权威18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19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12541324 年)在中国游历了17 年,著有马可波罗行记 ,记述他在中国的见闻,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与马可波罗同时代的文化成就有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 授时历

10、神曲C 天下郡国利病书太阳中心说D 窦娥冤哈姆雷特20 “作画时, 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A古典主义B现代主义C印象主义D现实主义21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 4 - 这说明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2219

11、世纪的一则名人讣告这样评价他的某项成果:“他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的力大无穷, ,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这位名人是A牛顿 B瓦特 C西门子 D爱迪生23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下列文学流派符合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A 古 典 主 义 文 学B 启 蒙 文 学C 浪 漫 主 义 文学D现实主义文学24读图得识是学习和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图片中不能推出相对应史识的是25.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作者有意用外观散乱的结构来显示他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荒谬和混乱

12、,同时调动其丰富的想象力使事件和人物极度变形,使读者在凄然的笑声之后去回味,去思索。下列作品与其创作流派一致的是A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B 人间喜剧C安徒生童话 D 等待戈多二、非选择题: (共 3 个小题,总分50 分)26 (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 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 世纪的“启蒙运动” 。, 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 18 世纪欧洲

13、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 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5 - 评价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7 ( 20 分)人文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进

14、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中华文体库(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指出其产生的政治根源。(4 分)材料二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建立社会等级)。分何以能行?曰:义(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自给自足,相对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来说,每

15、个人都缺乏许多东西, 由于有种种需要,我们聚居在一起,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聚居地称作城邦或国家。柏拉图国家篇(2)依据材料二,概括荀子和柏拉图思想主张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人分析其主张的社会背景。(8 分)材料三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 “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 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3)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4 分)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2 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2 分)28. (18 分)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李时珍的本草之学,谨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