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考物理必做计算题分析与建议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86150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9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高考物理必做计算题分析与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新课程高考物理必做计算题分析与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新课程高考物理必做计算题分析与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新课程高考物理必做计算题分析与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新课程高考物理必做计算题分析与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高考物理必做计算题分析与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高考物理必做计算题分析与建议(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高考物理必做计算题分析与建议,引言: 理综采用新课标全国卷 计算题分为必做和选做题 突出选拔性,有一定的难度和较高的区分度 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一.计算题的考查目标,1.考查新课标考纲规定的知识和能力,新考纲要求: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考查新课标考纲规定的考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及应用 考点大多数为新考纲要求考点的级,综合考查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一.计算题的考查目标,2.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

2、和规律,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计算题考查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计算题考查的概念和规律都是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一.计算题的考查目标,2.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计算题考查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计算题对数学方法和思想要求较高 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就是对信息收集整理和处理 过程,一.计算题的考查目标,2.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情感与价值,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3、,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计算题与技术、社会联系紧密,以生活热点为情景,一.计算题的考查目标,3.考查思维方式与方法,物体规律的适用条件运用 物理模型的构建能力 物理现象向物理知识的迁移能力 数学运算能力考查 总目标,课程理念,计算题注重考查以下思维方式和方法 :,二.计算题的有关统计,1.计算题的分值、平均分和难度统计,新课标全国卷:,二.计算题的有关统计,1.计算题的分值、平均分和难度统计,河南省采用试卷:,二.计算题的有关统计,2.计算题考查内容统计,新课标全国卷三年考查内容,二.计算题的有关统计,2.计算题考查内容统计,新

4、课标全国卷三年考查内容,二.计算题的有关统计,2.计算题考查内容统计,新课标全国卷三年考查内容,二.计算题的有关统计,2.计算题考查内容统计,其它省份新课标试题考查内容,二.计算题的有关统计,2.计算题考查内容统计,其它省份新课标试题考查内容,二.计算题的有关统计,2.计算题考查内容统计,其它省份新课标试题考查内容,三.计算题的特点分析,1、计算题考查内容保持稳定,试题有一定难度,选拔功能明显,分值固定,24题14分,第25题18分 ,共32分 组合形式稳定,以力电的组合形式 为主 总体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较大,三.计算题的特点分析,2.计算题以力、电、能量为主线,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去掉动力

5、学与动量能量相结合的问题,综合程度有所降低 考查重心前移,考查内容更为集中 以力与运动、电磁学、能量为主线,三.计算题的特点分析,计算题考查力和运动的常见题型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圆周运动与平抛运动的规律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三.计算题的特点分析,计算题考查力和运动的常见题型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学公式的应用,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查动力学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即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以及怎样选择合适的运动规律求解。题目中如果研究单个物体,则运动过程必为多个阶段组合,如先加速再减速等,如果研究多个物体,则常涉及物体的相互作用和

6、运动关系,如滑块问题。有时题目也会利用图像描述运动过程或给出已知条件,考查学生利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009安徽22(14分)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点评:

7、本题考查牛顿定律的应用, 整体与隔离的分析方法是解决受力 分析的基本方法。,2010安徽22.(14分)质量为的物体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其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取,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运动摩擦因数; (2)水平推力的大小; (3)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点评:本题考查两段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是动力学中基本的题型,利用图像求加速度和位移是考查的目的。,2009山东24(15分)如图所示,某货场而将质量为m1=100 kg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中轨道顶端无初速滑下,轨道半径R

8、=1.8 m。地面上紧靠轨道次排放两声完全相同的木板A、B,长度均为l=2m,质量均为m2=100 kg,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 m/s2) (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 (2)若货物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而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求应满足的条件。 (3)若=0.5,求货物滑到木板A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点评:滑块问题是动力学中综合程度较高的问题,解决的途径是掌握好整体与隔离的受力分析方法,分析清楚运动过程,找准运动位移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

9、动,这类题目考查目标单一,仅仅考查匀变速运动过程中公式的应用,运动过程通常结合生活实际,体现物理与社会的结合。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实际过程转化为物理过程,选用合适的公式求解。,2010新课标全国卷24.(14分)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

10、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点评:本题以体育运动为情景,考查运动过程的分析,把实际过程简化为先加速再匀速的物理过程。,圆周运动与平抛运动的规律应用。,这类题目考查圆周运动的运动公式和向心力的分析、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通常圆周运动是多阶段运动过程的一个分过程,结合受力分析考查,平抛运动常常与斜面相结合。,2010北京(分)如图,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点水平飞出,经过3.0罗到斜坡上的点。已知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37,运动员的质量m=50kg.不计空气阻力。(取sin37=0.60,cos37=0.80;g取10m/

11、s2)求 A点与O点时的速度大小; 运动员离开0点时的速度大小; 运动员落到A点时的动能。,点评:本题以体育运动为情景考查平抛运动,在斜面上平抛运动,解题的切入点是利用竖直位移水平位移和斜面倾角求时间。,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这类题目主要考查万有引力在天文学和航天中的应用。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在天体表面上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是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两条主线。万有引力类题目通常以天文学或航天新情景为题材,黑洞、双星是常考的模型。解题学生中经常出现的圆周运动公式记不清的错误。,2008新课标全国卷23.(15分)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

12、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点评: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应用,为万有引力与圆周运动的结合,考查双星模型。,2009天津12.(20分)2008年12月,天文学家们通过观测的数据确认了银河系中央的黑洞“人马座A*”的质量与太阳质量的倍数关系。研究发现,有一星体S2绕人马座A*做椭圆运动,其轨道半长轴为9.50 102天文单位(地球公转轨道的半径为一个天文单位),人马座A*就处在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观

13、测得到S2星的运行周期为15.2年。 若将S2星的运行轨道视为半径r=9.50 102天文单位的圆轨道,试估算人马座A*的质量MA是太阳质量Ms的多少倍(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黑洞的第二宇宙速度极大,处于黑洞表面的粒子即使以光速运动,其具有的动能也不足以克服黑洞对它的引力束缚。由于引力的作用,黑洞表面处质量为m的粒子具有势能为Ep=-GMm/R(设粒子在离黑洞无限远处的势能为零),式中M、R分别表示黑洞的质量和半径。已知引力常量G=6.710-11Nm2/kg2,光速c=3.0 108m/s,太阳质量Ms=2.0 1030kg,太阳半径Rs=7.0 108m,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利用上问结果

14、,在经典力学范围内求人马座A*的半径RA与太阳半径之比应小于多少(结果按四舍五入保留整数)。,点评: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包括匀速圆周运动和黑洞模型.,三.计算题的特点分析,计算题考查能量的题型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动能定理的应用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三.计算题的特点分析,计算题考查能量的题型有: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这类题目主要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和定律的应用,通常机械能守恒的过程是全过程的一部分,典型的过程有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速度,再结合向心力公式求力。审题时要注意“光滑”“阻力不计”等机械能守恒条件关键词。,2008年山东24 . (15

15、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玩具轨道,其中“2008”,四个等高数字用内壁光滑的薄壁细圆管弯成,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所有数宇均由圆或半圆组成,圆半径比细管的内径大得多),底端与水平地面相切。弹射装置将一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以v=5m/s的水平初速度由a点弹出,从b 点进人轨道,依次经过“8002 ”后从p 点水平抛出。小物体与地面ab段间的动摩擦因数=0.3 ,不计其它机械能损失。已知ab段长L=1 . 5m,数字“0”的半径R=0.2m,小物体质量m=0 .0lkg ,g=10m/s2 。求: ( l )小物体从p 点抛出后的水平射程。 ( 2 )小物体经过数字“0”的最高点时管道对小物体

16、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2009浙江24.(18分)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赛。比赛路径如图所示,赛车从起点A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L后,由B点进入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圆轨道,离开竖直圆轨道后继续在光滑平直轨道上运动到C点,并能越过壕沟。已知赛车质量m=0.1kg,通电后以额定功率P=1.5w工作,进入竖直轨道前受到阻力恒为0.3N,随后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均可不记。图中L=10.00m,R=0.32m,h=1.25m,S=1.50m。问:要使赛车完成比赛,电动机至少工作多长时间?(取g=10 m/s2 ),点评:光滑圆轨道上物体的运动是典型的机械能守恒过程,机械能守恒与圆周运动以及向心

17、力的结合,是经典的组合。,动能定理的应用,这类题目考查动能定理的应用。应用动能定理可以对运动的全过程分析而不需要关注运动过程的细节,研究的过程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在解决动力学问题具有简洁迅速的优点。高考试题中多应用动能定理对运动全过程分析,尤其是包含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多阶段过程。,2009安徽24(20分)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下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三个圆形轨道组成,B、C、D分别是三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C间距与C、D间距相等,半径、。一个质量为kg的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左侧A点以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A、B间距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圆形轨道是光滑的。假设水平轨道足够长,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重力加速度取,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求(1)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2)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圆形轨道,B、C间距应是多少;(3)在满足(2)的条件下,如果要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在第三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应满足的条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点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