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句复习指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4731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2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名句复习指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名句复习指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名句复习指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名句复习指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名句复习指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名句复习指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名句复习指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名句复习指要“名言名句”题沉寂了几年(1999 年一 2001 年,三年未考),今年又将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这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是培养中学生文学素养、增强其人文底蕴的需要,也是“学习语言”过程中必要的硬功夫。问题是如果复习方法不当,将会给考生带来很重的负担。面对古诗文名句的汪洋,有的资料经整理鳞选后仍是数百甚至上千条,对于平时忙于应试、无暇较多阅读积累的考生来说,仍会感到手足无措。怎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呢?这其中有规律可循。命题者的思想导向, 是要求考生平时加强对古诗文名作的学习及对其中健康优美的精华语句的理解、掌握、积累。分析前几年高考试卷,

2、结合平时教学体会,我们认为下面几种类型的句子是高考的首选材料:1、揭示人类社会、客观事物一般规律的哲理。如:尔曹身与名俱裂, 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1991 年指高考选人年份,下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1991 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1993 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1994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1994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1994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1994 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1995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林,1995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1996 年)业精于勤,荒

3、手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1996 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1997 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记1997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1998 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古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

4、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2、表现崇高理想、远大志向、美好情感、高尚情操、坚强意志、宽阔胸怀。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1991 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1991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5、而求索。(屈原,1991 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1993 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1995 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1995 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1996 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1996 年)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1997 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洛阳

6、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吾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龚自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3、描写景物意境优美、意味深长。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1993 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1996 年)停车坐

7、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1997 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杨万里,1998 年)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

8、鸣春涧中。(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杜甫)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4意蕴丰富,指示人生哲理。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记)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水至清

9、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国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5激励爱国情感,具有较强人民性。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三国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但得众生

10、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李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其他暗合时代思想,如民主、科学、和平、发展、以德治国等类名句亦应加以重视。至于以下几种句子,入选的可能性则不会太大:1、由于历史原因,已不合新的时代旋律的句子。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杜甫)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2消极、片面,描写失意、彷徨、抒愤的句子。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神仙传)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秦韬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1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文书虽满腹,不值一囊钱。(赵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3描写婚姻家庭生活的句子。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杜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4不利于培养健康向上情感的句子。如: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水浒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命运论)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5部分为众熟知,但是整句相对比较生僻的句子。如: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

12、。(论语)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6有较多虚字,不利记诵的句子。如: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孟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总之,一般首选的应是中国古代、现代名篇佳作中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内容健康、涵义深刻的句子。此外,复习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命题方式也不仅仅限于传统的上下句填充样式,还应注意:(1)根据所给意思、意境而默写。A过秦论一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B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根据给出的相关、相似、相反的诗文名句而默写有关名句。(3)诗文片段群句默写,如1992 年高考题:“在横线上默写沁园春长沙的问句 , ”2要注意理解记忆,字斟句酌,学一句掌握一句,不可走马观花,因为这类题评卷极严,错一字则“全句皆输”。3复习过程中收集资料,不要仅仅抱住一种本子不放。选家眼光不一,资料质量也会良莠不齐,要有自己的思想。既要注意现成的选句,又要注意中小学语文新旧教材;既要注意教材正文,又要注意教材注释、练习材料。要克服思维惰性,“放出眼光”,自己去“拿”。中学语文教学 2002 第 5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