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词阅读训练15篇赏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1487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诗词阅读训练15篇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诗词阅读训练15篇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诗词阅读训练15篇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诗词阅读训练15篇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诗词阅读训练15篇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诗词阅读训练15篇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诗词阅读训练15篇赏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诗词阅读训练15 篇赏析五短歌行(其一)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 不知老之将至 ”而嗟叹; 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 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 ),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 越陌度阡 ” 屈尊任用的,“ 契阔谈宴 ” ,热诚相待; 对那些尚在 “ 绕树三匝 ” 、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 “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的呼唤, 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

2、。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 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十咏史八首(其五)这首诗的前半首写京城洛阳皇宫中的高大建筑和高门大院内的“ 蔼蔼王侯 ” 。 后半首写诗人要摒弃人间的荣华富贵

3、,走向广阔的大自然,隐居高蹈,涤除世俗的尘污。诗歌的前半首 “ 皓天舒白日 ” 六句,是描绘京城洛阳的风光。诗人登高远眺, 呈现在眼前的是:晴朗的天空, 耀眼的阳光普照着神州大地。洛阳城皇宫中一排排高矗的建筑,飞檐如同浮云。在高门大院里, 居住着许多王侯。显然,这不是单纯的风光描写,它反映了西晋王侯的豪华生活。 上一首诗的前半首,表面上是写汉代京城长安的王侯,实际上表现的也是西晋王侯的豪华生活。所以,何焯认为“, 济济 ?首,谓王恺、羊琇之属。” 王恺、羊琇都是西晋王朝的外戚,他们生前都过着奢侈的生活。当然,这两首诗的内容不同,上一首侧重写王侯的来来往往、寻欢作乐的情景,这一首却是描写王侯的高

4、大住宅。应该指出,这都不是一般的风光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写,也不只是表现当时王侯贵族的豪华生活,而是当时门阀统治的象征。正是这些王公贵族掌握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形成了门阀统治,主宰了像左思这些士人穷通的命运。 “ 列宅 ” 二句以鸟瞰笔法写王侯所居,不仅场面宏大,更显得诗人的自居之高。此中含蕴的感情与诗歌结尾相互贯通,表现了诗人追求隐居高蹈,和那些攀龙附凤者不同的志趣。十三.拟行路难(其六)本篇是 拟行路难 十八首中的第六首,主要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诗歌的开头两句,诗人通过 “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的外形动作来表现内心的焦虑不安。尤其是第二句中三个连贯一气的动作非常精确而传

5、神地刻画出壮士失意的内心痛苦。接下去的“ 丈夫生世 ” 二句,将压抑的情感尽情倾泻出来。一个“ 几时 ” 、一个 “ 安能 ” ,说得分外沉痛,分外激愤。以上四句写诗人备受压抑的精神状态和内心反抗。下半段则用亲切的语调描绘“ 弃檄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的情景。最后诗人由古代圣贤的厄运联想到自己的不幸,不禁扼腕长叹: “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激愤中又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怅恨,显得异常沉痛。此诗不以文辞取胜,而以真情动人。诗歌的格调悲怆而不颓唐,失望而不消沉,沉郁中有关洒脱,悠闲中透出不平,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自尊而孤做的精神状态。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 21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张五名子

6、容, 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两者紧密联系, 真做到了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 景清淡而优美, 为孟诗代表作之一。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 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 相望 ” 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 登万山 ” 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

7、,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 天边 ” ,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 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 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

8、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沈德潜评孟诗为“ 语淡而味终不薄” ,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这四句诗里, 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 “ 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 ” 、“ 微云淡河汉, 疏雨滴梧桐 ” 、“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等诗的意境, 是颇为近似的。 正所谓 “ 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这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 秋” 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二十二 .陇头吟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 太白 ” (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

9、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起句很有气势。然而,底上突然笔锋一转,顺着长安少年的思绪,三、四句紧接着出现了月照陇山的远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 “ 陇上行人 ” 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如果说, 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那么,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两者的差别何等悬殊!写到这里,作者的笔锋又一转:由吹笛的陇上行人,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承转也颇顿挫有力。这位关西老将“ 身经大小百余战 ” ,曾建立过累累军功,这不正是长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标吗?然而老将立功之后又如何呢?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却沉沦边塞!关西老将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这当中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这四

10、句,是全诗的重点,写得悲怆郁愤。关西老将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呢?诗中虽未明言,但最后引用了苏武的典故,是颇含深意的。 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十九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回来以后,也不过只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 但实际上,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这就深化了诗的主题,赋予了它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二十六 .将进酒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

11、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天生 ” 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 千金散尽 ”“且为乐 ” 。同时指出“ 自古圣贤皆寂寞” ,只有 “ 饮者留名 ” 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主人 ” 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 五花马 ” 、“ 千金裘 ” 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三十四 .诗二首 京城里有一座有名的道观叫

12、玄都观,里面有个道士, 在观里种了一批桃树。那时候正是春暖季节,观里桃花盛开,招引了不少游客。有些老朋友约刘禹锡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刘禹锡想,到那里去散散心也不错,就跟着朋友们一起去了。刘禹锡过了十年的贬谪生活,回到长安,看到玄都观里新栽的桃花,很有感触,回来以后就写第一首诗刘禹锡的诗本来挺出名,这篇新作品一出来,很快就在长安传开了。有一些大臣对召回刘禹锡,本来就不愿意,读了刘禹锡的诗,就细细琢磨起来,里面到底有什么含意。也不知道哪个说,刘禹锡这首诗表面是写桃花,实际是讽刺当时新提拔的权贵的。这一下子可惹了麻烦,唐宪宗对他也很不满意。本来主张留他在京城的人也不便说话了。刘禹锡又被派到播州(今贵州

13、遵义市)去做刺史。刺史比司马高一级,似乎是提升,但是播州地方比朗州更远更偏僻,那时候还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呢。刘禹锡家里有个老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需要人伺候:如果跟着刘禹锡一起到播州,上了年纪的老人受不了这个苦。这时候, 柳宗元在长安也呆不住了,朝廷把他改派为柳州刺史。柳宗元得知刘禹锡的困难情形,决心帮助好朋友。他连夜写了一道奏章,请求把派给他柳州的官职跟刘禹锡对调,让他到播州去。柳宗元待朋友一番真诚,使许多人很受感动。后来,大臣裴度也在唐宪宗面前替刘禹锡说情, 宪宗总算答应把刘禹锡改派为连州刺史。以后,刘禹锡又被调动了好几个地方。过了十四年,裴度当了宰相,才把他调回长安。刘禹锡重新回到京城,又

14、是暮春季节。 他想起那个玄都观的桃花,有心旧地重游。 到了那里,知道那个种桃的道士已经死去,观里的桃树没有人照料,有的被砍,有的枯死了,满地长着燕麦野葵,一片荒凉。他想起当年桃花盛开的情景,联想起一些过去打击他们的宦官权贵,一个个在政治争斗中下了台,而他自己倒是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想到这里, 他就又写下了一首诗, 抒发他心里的感慨,一些大臣听到刘禹锡写的新诗,认为他又在发牢骚,挺不高兴,在皇帝面前说了他不少坏话。过了三年,又把他派到外地当刺史去了。三十六 .苏小小墓全诗由景起兴, 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一、二两句

15、写她美丽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象是她含泪的眼睛。这里抓住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一是让人通过她的眼睛,想见她的全人之美,二是表现她的心境。兰花是美的,带露的兰花更美。但著一“ 幽” 字,境界迥然不同,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它照应题中“ 墓” 字,引出下面的“ 啼 ” 字,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为鬼魂活动创造了气氛。三、四两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 “ 歌吹” 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她生前有所追求,古乐府苏小小歌云:“ 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萋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

16、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这种心绪,正是 “ 啼 ” 字的内在根据。仅用四句一十六字,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三十八 .处士卢岵山居 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卢岵,也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色。通过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其人品的高洁及作者的景慕之情。一、二两句是说先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走去。通过“ 问 樵客 ” 、“ 遥识 ” 的写法,暗示出卢岵山居的幽僻。作者不称砍柴的人为樵子、樵夫,而称之为 “ 樵客 ” ,意味着这个砍柴者并不是俗人,这对于诗的气氛也起着一定的渲染作用。三、四两句写一路所见,是近景。古树老根缠石,仿佛它天生是连着石头长起来的。湍急清澈的泉水,把面上的浮土、树叶冲走了,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更显得水明沙净。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物和色彩。而与此相应,作者用的是律诗中的拗句,“ 老”字和 “ 清” 字的平仄对拗,在音节上也加强了高古、清幽的气氛。五、六两句写入望的远景。“ 千峰 ” 言山峰之多,因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 一径入云斜 ” 和“ 千峰随雨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