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四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0493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四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四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四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四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四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四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四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训练四第四单元第卷(选择题,30 分)一、 ( 12 分,每小题3 分)1.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汲取()毋庸()戕害()鄙俗()B.绵亘(a)惩罚( ?)内疚()匹配()C.不惮()痒序()监生()脊背()D.茁壮()敷衍()可憎(a)揣摩()答案: A 解析: B项“亘”的读音为“ a” , “疚”的读音为“” , “匹”的读音为“” ;C项“监”的读音为“” , “脊”的读音为“” ;D项“憎”的读音为“” , “摩”的读音为“”。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安土重迁殒身不恤不名一钱走投无路B.无瑕顾及不约而同毕恭毕敬鸦雀无声C.神秘莫测绰绰有余饿殍遍野

2、刨根问底D.杀一儆百逆来顺受死有余辜天伦之乐答案: B 解析: B项“瑕”应为“暇”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在村子的一角,守旧的老人们摇着头,低声_着恶狠狠的词句。(2)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_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3)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_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 _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A.倾吐传染不但 / 也 B.倾吐感染既/也C.倾诉传染既/ 也 D.倾诉感染不但 / 也答案: A 解析:“倾诉”完全说出心里的话,如倾诉衷肠;“倾吐”有倾诉的意思,但与具体的“词句”搭配,“倾诉”不如“倾吐

3、”好。“传染”,比喻因接触而使情绪、感情、风气等受影响,发生类似变化。“感染”,指受到传染,或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根据文意,应该选“传染” 。句前后有递进关系,所以应该选:“不但 , 也”。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汪曾祺是当代著名的作家。胡同文化是他为艺术摄影集胡同之没作的序言。B.房龙是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著作有宽容人类的故事 发明的故事等。C.罗曼罗兰是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代表作是约翰克利斯朵夫。D.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有野草 。答案: C 解析: C项罗曼罗兰是法国人。二、 ( 6分,每小题3 分)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6 题。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随后,人们解下马和牛的套具,把牛羊赶进牧场,建造起自己的房屋,规划自己的土地。从这以后很长时间,人们又过着幸福的生活。5. 对“宁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环境安静 B.指心情安静C.指那种封闭、守旧的生活状态 D.指那种享尽天伦之乐的环境答案: C 解析: 结合“无知山谷”的特点来作判断。6. 对这文中“幸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者含义相同,都指安逸的生活。B.前一个“幸福”是愚昧落后的满足,后一个“幸福”是先驱者用生命换来的,

5、是物质和精神上真正的满足。C.前一个“幸福”专指物质上的满足,后一个“幸福”既指物质上的满足,也指精神上的满足。D.两者含义不同,前者是表面的,后者是实质性的。答案: B 解析: 注意漫游者的作用,他给无知山谷里的人们带了真正的幸福。三、 ( 12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 题。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 ,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6、“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叫他认错?门儿都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 “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舍院门外还保存已失

7、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再见吧,胡同。7. 作者引用北京市民在“文革”中的一段对话和同楼小伙子打小姑娘的事,要说明的观点是()A.说明北京人的“顺民”思想B.说明胡同文化的要义是忍耐,安分守己,逆来顺受C.说明胡同文化的北平特色D.说明胡同文化的弊端答案: B 解析:“有棒子面就行” “

8、睡不着眯着”说明了胡同文化的要义是忍耐、逆来顺受。8. “叫他认错?门儿都没有!忍着吧!”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人不爱管闲事B.北京人都是安善良民C.不管发生什么事,北京人都安分守己,逆来顺受D.北京人不愿惹是生非,无是非观念答案: C 解析:“忍着”就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9. 作者在谈胡同文化同时,并未忘记联系现实、针对现实,文中联系现实的一句话是(用原话回答)()A.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B.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C.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D.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

9、落。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中“联系现实的一句话”,B项回答全面。10. 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胡同之所以形成了一种文化,是和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里的北京人的思想观念分不开的。B.胡同对北京人来说有割不断的情感,就连作者也觉得“很方便”“总是安安静静的” 。C.“ 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是作者对北京人处世态度的由衷地赞叹。D.“忍痛割爱”是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并以此来引起北京市民的共鸣。答案: C 解析: C项不是赞叹,是微讽。第卷( 120 分)四、 ( 2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

10、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到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碎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吧。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11. 这段文字有两层意思,请加以概括。(7 分)参考答

11、案:(1)由于毅力更由于灾难而成为伟大。(2)劝慰不幸的人汲取受难者的勇气。解析:可以从这些语句中概括,“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12. 阅读下列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王道诗话人权王道两翻新,为感君恩奏圣明。虐政何妨援律例,杀人如草不闻声。在 鲁迅诗稿序中,作者郭沫若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上面是鲁迅先生的两首诗,哪首是“犀角烛怪”,哪首是“肝胆照人”?参考答案: 第一首体现“肝胆照人”,第二首体现

12、“犀角烛怪”。解析: 第一首体现“肝胆照人”,表明大丈夫(包括自己)也有儿女私情;第二首体现“犀角烛怪”,抨击反动统治者变着花样,以各种“律例”为掩饰,残杀人民。13.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1)寄意寒星荃不察,_。(2) _,俯首甘为孺子牛。(3)血沃中原肥劲草,_。(4)度尽劫波兄弟在,_。答案:(1)我以我血荐轩辕(2)横眉冷对千夫指(3)寒凝大地发春华(4)相逢一笑泯恩仇五、 ( 22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 题。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杨曾宪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 年前读的鲁迅, 1 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

13、30 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阶段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

14、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

15、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 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 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