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期所有名著导读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0671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时期所有名著导读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时期所有名著导读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时期所有名著导读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时期所有名著导读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时期所有名著导读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时期所有名著导读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时期所有名著导读整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导读一孔子其人孔子,( 前 551前 479)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人, 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 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 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 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二、论语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 录而成。2、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

2、要的经典。3、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4、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 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5、论语思想:“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的思想“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讲学的教育家。教育对象:他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孔子把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作为目的,认为“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六经”(或“六艺”),以“文行忠信”作为施教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学习规律: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学”与“思”的关系。教育方法:注重启

3、发、诱导,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大卫科波菲尔导读一、了解、记忆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1)查尔斯狄更斯是19 世纪英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2)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3)他的代表作还有匹克威克外传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玩店董贝父子等。二了解、记忆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重要人物形象 (1)大卫科波菲尔: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2)佩葛蒂:大卫的保姆,对他忠心耿耿,关怀爱护他。(3)密考伯夫妇:大卫的房东,

4、密考伯“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被称作“密考伯主义”。 (4)大卫的姨婆脾气古怪,嫌恶如仇, 她说出了做人的箴言: “永不卑贱, 永不虚伪,永不残忍。”(5)摩德斯通:大卫的继父,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6)安妮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后与大卫结合三、情节,主题大卫科波菲尔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社会寻求出路的故事。大卫出生前,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八岁时改嫁,继父贪婪凶狠,继父的姐姐 也一样的铁石心肠,他们姐弟二人把大卫母亲折磨致死,对大卫也是

5、百般虐待。在大卫母亲去世后,大卫被继父强迫去做童工,在此期间,大卫逃了出去,投奔了姨婆,好心的姨婆把他送进了一所很好的学校,他有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和家庭的幸福。小说的 主题:民主思想;善有善报,而有恶报。家导读一、作家作品作者巴金, 原名李尧棠。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 砂丁、 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二、主要人物(1)高老太爷高老太爷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化身,是这个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掌握着全家人的命运,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

6、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2)高觉新高觉新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人物,由于他凡事任人摆弄,一 味敷衍,致使昔日恋人梅含恨而死,妻子瑞珏也因避丧城外,难产而死。(3)高觉民高觉民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性格温和稳健 ,不好激动,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4)高觉慧高觉慧是巴金在家中塑造的大胆而幼稚的叛逆形象。他深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追求光明与自由,彻底否定封建礼教制度,最后的离家出走显示了他反抗的坚定性。三、家的主题思想。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通过觉慧、觉民的反抗

7、,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通过克安、克定的胡作非为(偷偷在外面租小公馆,嫖女人,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到处借债)及高老太爷之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巴黎圣母院导读一、作家作品维克多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 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巴黎圣母院 (即 钟楼怪人 )、悲惨世界 、 海上劳工 、 笑面人 、 九三年 。二人物形象:(1)爱丝梅拉达善与美的象征爱丝梅拉达是雨果塑造的理想人物,是人性美的象征。她纯洁善良,酷爱自由,热情豪爽,品格坚贞。 (2)伽西莫多伽西莫多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他外表

8、丑陋, 受尽嘲弄, 但内心崇高,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富于感情的人。(3)克洛德克洛德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物。一方面,他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另一方面,他又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长久的禁欲扭曲了他的灵魂。四主题(思想意蕴):巴黎圣母院通过以15 世纪巴黎社会生活为背景的历史陈迹的再现和三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暴露了邪恶的宗教势力的黑暗、封建专制司法制度的残酷, 揭示了禁欲主义压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堕落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宣扬了博爱 、仁慈的人道主义思想。红楼梦名著导读一、作家作品 曹雪芹(约 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我国清代 伟大的现

9、实主义作家。雍正初年,家道衰落。他素性放达,嗜酒健谈,能诗善画,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家庭的盛衰变化,使他深深地感受到封建贵族阶级的腐朽残酷和内部的倾轧离析,遂以毕生精力, 创作石头记(即红楼梦 ),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终因贫病早卒,只留下前80 回的定稿,未能完成全书。二、主题思想雪芹生平所处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末世”。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已经产生。红楼梦 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

10、揭露和无情的批判,歌颂了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反映出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民主思想,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三主要人物1、贾宝玉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 学而优则仕 ” 的仕途。他不喜欢所谓的 “ 正经书 ” ,却偏爱于 “ 杂书 ” ,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认为“ 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2、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

11、她常生“ 寄人篱下 ” 的伤感。3、薛宝钗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 仕途经济 ” ,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4、王熙凤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 “ 总管 ” ,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高老头导读一、作家简介巴尔扎克,法国19 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 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 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 百科全书。二、主要人物

12、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写了20 余人。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四个:拉斯蒂涅、高老头、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他们的经历构成了这个小说的主要情节。1、拉斯蒂涅拉斯蒂涅是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人物。他出身没落贵族,为了改变自己的贫困境地,早日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他抛弃道德、良知,利用各种手段,不顾一切向上爬。2、 鲍赛昂夫人她既有清醒的头脑,又坚持顽固的立场。清醒的头脑使她准确的看清了本阶级 的命运;顽固的立场使她拒绝与资产阶级 合流。3、伏脱冷伏脱冷是典型的资产阶级野心家形象,他是深受那个社会毒害的代表,因此他把社会看的比任何人都透彻。他对拉斯蒂涅分析了社会寡廉鲜耻的本象,金钱的力量招引人走以牙还牙,以不道

13、德对不道德,不择手段的极端利己主义的道路。4、高老头 高里奥 高里奥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两个女儿却不断榨取父亲仅有的赖以活命的钱财。在她们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当尽卖绝,一文不值,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贫病交加、濒临死亡。临死前两个女儿谁也没来。三、主题:以 19 世纪 20 年代的巴黎为背景,以伏盖公寓、 鲍赛昂夫人的沙龙和高老头女儿家为典型环境,通过拉斯蒂涅往平于这些角落,被巴黎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毒化而堕落的经历,再现了贵族阶级为资产阶级所取代的历史进程;提示了金钱当道的社会本质,批判了物欲横流的时代精神。莎士比亚戏剧导读一作家作品

14、莎士比亚( W.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著名喜剧: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 皆大欢喜 (As you like it)。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剧、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4 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二、作品简析哈姆莱特1、主要人物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要对杀父凶手复仇。克劳迪斯丹麦现任国王。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谋杀了哥哥,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最后死在侄子复仇的毒剑下。乔特鲁德 -

15、丹麦王后,王子的亲生母亲,老王死后她改嫁克劳迪斯。波洛涅斯克劳迪斯的御前大臣,奥菲莉娅的母亲。他是个出了名的老顽固,阻挠哈姆雷特与欧菲莉亚之间的爱情。他躲在一块挂毯后,偷听哈姆雷特与王后的谈话时,被王子一剑刺死。雷欧提斯波洛涅斯的儿子。听信克劳迪斯的诡计,与哈姆雷特比剑,死在剑下。奥菲莉娅她与哈姆雷特双双陷入爱河,但种种阻力警告王子,政治地位使他们无望结合。作为哈姆雷特疯狂复仇计划的一部分,她被他无情抛弃,加上父亲的死让她陷入精神错乱,最终失足落水溺毙。2.主题思想 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

16、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典型形象. 谈美导读一 朱光潜:字孟实,安徽桐城人,晚年被称为“美学老人”。二谈美:全书共有15 个话题,即15 封信1、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2、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3、所谓美感经验, 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物的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