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1《美苏争锋》课件6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79514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1《美苏争锋》课件6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1《美苏争锋》课件6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1《美苏争锋》课件6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1《美苏争锋》课件6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1《美苏争锋》课件6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1《美苏争锋》课件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1《美苏争锋》课件6(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政治力量(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国际关系);如代国际格局主要是以英国为霸主的欧洲中心格局。,导语,什么是政治格局:,什么是“极”:,是指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2006.12,LYM,3,本专题主要概述二战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阶段:,二战后初期,形成美苏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新兴力量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局面;发展中国家开始兴起),两极格局受到冲击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

2、势发展;,美苏争锋,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一、两极对峙(“冷战”)格局的形成,知,1、历史背景:,(1)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轮廓,(2)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根本原因),(3)二战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美国:经济军事大国苏联:政治军事大国,(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国家利益冲突),2、“冷战”对峙的形成过程:,(1)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46年),(2)政治上对抗:,美国:“杜鲁门主义”(47年)(内容、特点.),苏联:“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3、”,(3)经济上对抗:,美国:“马歇尔计划”(48年)(内容、目的、作用、实质),苏联:(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4)军事组织上对抗:,美国:“北约”(49年),苏联:“华约”(55年),(主要国家、性质、影响),两极全面“冷战”对峙,材,知,1、美苏能够形成两极对峙的根本条件是什么?3、从两极对峙形成中,你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思维整理与升华:,二、两极对峙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主要事件:(自主阅读、归纳),德、朝两国分裂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德国分裂(1949年),朝鲜分裂(年)和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年),越南战争(年),2、总特点:,全面“冷战”与局

4、部“热战”相交织,从两极对峙的主要表现分析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总特点是什么?,(“冷战”对峙的重点在欧洲,“热战”的重点在亚洲),(1)两极对峙,导致美苏军备竞赛,两强相争导致世界不安宁,使国际局势出现紧张。,(2)客观上产生一些积极影响:,促使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材,1、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洲政治格局的最大变化是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B、柏林墙的修筑C、德国的分裂D、经互会的成立,考考你,2、“二战”后,出现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的根源是A、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

5、衡,什么叫“冷战”?,“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知识链接】,“冷战”对峙:是指二战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除战争以外的对峙和对抗局面。,经济:工业产量占世界:53.4%出口贸易占世界:32.4%黄金储备占世界:74.5%,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军事:军队人数1230万在56个国家驻军全球有484个军事基地1949年前唯一拥有核武器,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目前,我们,只有我们掌握着原子弹,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感悟历史,战后苏联政治军事实力,军队人

6、数:1100多万,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控制整个东欧地区反法西斯战争使苏联在世界上赢得了极高的威望,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苏联是战后惟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感悟历史,马歇尔计划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感悟历史,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马歇尔计划的真正目的?,材料二:根据马歇尔计划,19481950年,美国共援欧130多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受援国家被纳入美国势力范围,成为美国商品市场,不仅在经济,而且在

7、政治、军事上都受美国控制。,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社会主义革命;通过经济援助控制西欧。,“北约”集团15个国家的军队600万兵力,“华约”集团7个国家军队约600万兵力,双方千万大军处于战略对峙状态。美国的1626枚战略导弹和苏联的1910枚战略导弹,及双方数以万计的战役核导弹,相互瞄准着对方的各种目标,处于待机“按电钮”之势,进而导致军备竞赛,争夺核优势的斗争愈演愈烈,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只是双方都害怕毁灭,所以谁也未敢启动“核按钮”,发动核大战。(双方已拥有130亿-160亿吨当量的核武器,相当于100万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感悟历史,“冷战”对峙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影响?为什么双方未发生直接

8、大规模战争?,“北约”简介“北约”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简称。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它是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1949年由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12个国家成立,目前北约共有26个成员国。北约国家实行集体防御,即任何一个成员国同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时,北约必须援助。北约由各国派兵组建统一指挥的军队,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军事方面,主要有个司令部: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加拿大美国地区计划小组。,知识链接,从材料中可看出“北约”的性质如何?,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与“华约”的对峙,雅尔塔体系YaltaSystem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

9、苏联三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1943年,美、英、苏三国先后举行了三次首脑会议: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2日)。三次首脑会议形成了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美、苏两国为中心,在欧洲和亚洲建立各自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对立的战后国际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基础之上的,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衡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不断地改变着战后世界各种基本力量的对比,使雅尔塔体系受到冲击。两极格局的基础不断动摇,世界多极化趋

10、势迅速发展。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局势剧变,德国统一,华沙条约组织解体,东西方正式宣告冷战结束,特别是苏联解体,标志以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胁。,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最根本因素,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

11、、维也纳、布达佩斯等地。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丘吉尔,思考: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哪些地区?,指战后初期苏军驻扎的东欧、南欧国家包括德国东部地区.,材料二: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思考: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表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指共产党武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指来自苏联的高压和控制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公开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在全球扩张。,对德国及其柏林的分区占领,1961年8月民主德国修建“柏林墙”的情形,朝鲜战争(1950-1953),三八线,1、背景:朝鲜分裂(北纬三八线以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南:大韩民国)2、爆发:1950年6月3、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4、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0年10月5、战役6、结果: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署,古巴导弹事件的结局反映了什么?,战略优势在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