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题(必修一、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9036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题(必修一、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试题(必修一、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试题(必修一、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试题(必修一、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试题(必修一、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题(必修一、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题(必修一、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12 12 月 1 号周测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A统治秩序崩溃 B 分封制走向瓦解C王室日趋衰微 D 宗法制受到冲击2 全球通史谈到中国古代某项制度时说:“为中国提供了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一味顺从的性格,, 随着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做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 ”。该项制度A缩小地方行政权力,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C使中国文化长期领先于世界D其“公天下”的部分是

2、其进步性之所在3 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 。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据此能够看出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 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 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4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 “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 它不主张任人唯亲。”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 “春风得意

3、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5在 11 世纪至 13 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现象中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A文官主政成为政治常态 B官府强化对市场的管理C白银已经成为主要货币 D 君主专制政治登峰造极6汉朝的中朝与明朝的内阁的相同点是都具有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的作用都是侍从皇帝的内廷机构都是处理全国政务的法定行政机构都能够参与决策军国大事A B C D7清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可分为内地和边疆两种类型。内地除京畿和直隶外,均设省管理,按省、道、府、县四级政制进行划分,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有很大权限。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办法进行管理。这反映了A督抚权力较大,弱化了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地方权力

4、结构清晰C循其俗,施其政,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D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基本形成8据国语晋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的子孙因国内政治斗争失败避难到齐国后,从事农耕,牛也从“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牺牲品)”变为“畎亩(田地 )之2 / 12 勤” 。这表明了A春秋时出现了牛耕技术 B农耕经济取代游牧经济C宗法和宗庙已不受重视 D 铁器和牛耕已得到普及9元鼎四年 (前 113 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 )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 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 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 D 用内臣削弱外朝相

5、权10据研究, 16 到 17 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丝绸为主要商品,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贸易,由此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总量的1/4 到 1/3。这说明当时中国A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B 为工商业发展积累大量资金C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D在国际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11 聊斋志异集中描写女商贾的作品有大男、 珊瑚、 侠女、 王成、 黄英、 青梅 、 小二、 鸦头、 柳生、 细柳、 农妇、 阿纤、 阿绣、 刘夫人辛十四娘 、 白秋练以及云萝公主共计十七篇。以下解读材料错误的是A传统义利观有所改变 B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继续发展C女性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重农抑商的政策受到巨大冲击12乾隆二十年,

6、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 必致滋事”, “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 惟多增税额, 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 。材料表明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 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13 论语为政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下列各项与材料相符合的是A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C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D “我欲不欲,而民自朴”14武德七年 (624 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 “命博士徐旷讲

7、 孝经 ,沙门慧乘讲心经 ,道士刘进喜讲老子”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年A思想一统 B佛道主导 C三教并存 D 儒学式微15朱熹主张“居敬穷理” 。 “居”是安于其中, “敬”是自觉认同自己至善本性的一种心态,“穷”是穷尽, “理”则是指人伦物理,这不能说明A朱熹主张通过“居敬”统摄“穷理”,通过“穷理”来充实“居敬”B “居敬”属于纯粹的心性修养,“穷理”涉及对外在事物的认识C最终目的是达到为善去恶,成就本来善性D朱熹认为道德实践无需理性的指导,只需反省内心即可16古代某学者主张“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为知”, “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此种主张A奠定了理

8、学形成的思想基础 B 提倡“存天理”和“格物致知”C推动了佛教思想理论的中国化 D 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17钱缪是唐末五代时期吴越国主,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其人目不知书,然其寄夫人书云: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说明当时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东西方通过传统的“丝路”联系密切C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北方3 / 12 D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18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定义雅典的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 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9、”由此可见,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担忧是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 D 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19 “在意大利城市的商业和政治社会里,需要实用的知识,需要管理社会生活的科学需要按最严格意义的文明。”11、12 世纪的意大利所需要的文明最有可能的是A雅典民主 B罗马法律 C斯巴达武力 D人文主义20公元前4 至公元前2 世纪中期的斯多亚学派提出“世界城邦”和“世界公民”的概念,认为有理性的人应该生活在统一的国家之中,这是一个包括所有现存的国家和城邦的世界城邦,每一个人都将成为“世界公民”。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斯多亚学派的主张体现了希腊哲学家狭隘的民族和城邦政治优

10、越感B与古希腊先贤相比,斯多亚学派更加适合古罗马的统治C文化交流空前活跃的大希腊化时期为斯多亚学派形成创造了条件D古希腊城邦的衰落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斯多亚学派主张的正确性21十四世纪末, “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A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C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D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221800 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与殖

11、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人均收入的差距大约3:1,而到 1914 年时这一差距增加到约7:1。这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落后的政治制度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 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动荡不安2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航路开辟后的一段时间,亚洲一些国家生产的棉织品由于份量轻、颜色鲜明、价格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开始被大量进口,但却被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品”。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英国人关注女子的端庄与品行 B这是一种宣扬贸易保护的行为C英国人对亚洲产品有抵触情绪 D 当时亚洲棉纺织水平高于欧洲241834 年英国济贫法(

12、修正案 )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 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这些规定反映出英国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B社会矛盾尖锐激化C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D 救济观念走向人道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谈到某次革命的重要性时说“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王国,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次革命可能是A辛亥革命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 D 法国大革命26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4 / 12 A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27透纳创作了油画战舰归航,描绘的是一艘小火轮将退役战舰徐徐地拖进港口。落日的余辉照耀着天空,覆盖着海面。 战舰昔日的雄姿不减,可是夕阳无限好, 毕竟是黄昏,临近的将是一片黑暗。此画的风格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 现代主义28有西方学者这样概括鸦片战争“英国决心迫使中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进入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 并且向中国出售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