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8474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一语文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沁园春长沙学案 一、自学目标 1. 调动自己的审美体验美读本词; 2. 领悟诗人的笔下之景怀中之情。二、重点难点 品味诗歌,描绘景物感受诗情。三、自学提纲 1. 初读文章,解决字词读音,不懂的查字典, 弄清楚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扫除阅读障碍。 (1)给下列字注音 沁()湘()舸()寥()廓()稠() 遒()遏() (2)结合注解,解释下面的词语 层林尽染:漫江:击: 翔:竞:怅: 沉浮:峥嵘岁月稠:击水: 意气:挥斥:遒:2. 朗读课文,努力达到要求。 (1)通读文章,读顺字句; (2)结合以往学习沁园春雪的经验,揣摩情感,试着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本词。3. 提升自我,

2、储备知识。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学习诗歌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是诗人的情感,“象”是事物的形 象,意象就可以理解为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形象。 而我们读者在读诗过程中需要读懂这些形象,体会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 中国古代诗 词中有很多意象深入人心, 具有了相对稳定的情感, 常见的意象如“月亮” “鸿雁” “杨柳” “投笔”等等,不仅仅指客观事物本身,还饱含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月亮,相思的代 名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鸿雁,大型候鸟,每年秋季飞回故 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旅途的伤感之情,“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 剪梅 ) 。杨柳,

3、 “柳”与“留”读音相近,古人在送别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 别的深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小雅采薇) 。投笔, 东汉时班超家境贫寒, 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在边疆建立战功,后来 “投笔”就指弃文从武,“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辛弃疾水调歌 头 ) 。 诗歌的抒情特征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品读出事物形象中的情感。沁园春长沙中 描写秋景的各种形象,就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情怀。 (2)如何品读诗歌 抓住诗歌中的意象, 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 理解诗歌的主旨, 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 情。 要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

4、况。2 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要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 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 置。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呢?可只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 手。欣赏技巧是重要的, 但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增加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 文化修养, 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 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所谓“操千曲而 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背景介绍 本词作于 1925年,当时革命运

5、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 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 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 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 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 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4. 挑战自我,深度思考。 (可同学间交流,合作完成。 ) (1)反复诵读,把握文意。词的上下两片(词的段落称“片”或“阙”)分别写了什么 内容?抓住关键动词,理出全词的思路层次。(2)自古文人多悲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

6、继) , “昨夜西风 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 , “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 。一代伟人毛泽东 给我们描绘的秋景又是怎样的呢,其中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围绕 “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四、自学测评 预习学案意在告诉我们, 本课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 如何解决问题。 同学们要去阅读 诗歌,理解诗歌;在学习本诗以后, 总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里学到的东西,看看哪些掌握 了,哪些还没掌握,及时纠正不足。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 他多才多艺, 除了在政治上, 在书法上和文学创作上也是非 常的出色,课后自己搜集一下有关他的信息,增加对他的了解,学习他的精华。五、对本文还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持怀疑态度的?向老师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