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理基本理论原理概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6694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10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理基本理论原理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马克思理基本理论原理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马克思理基本理论原理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马克思理基本理论原理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马克思理基本理论原理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理基本理论原理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理基本理论原理概论(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 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 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 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 历史时代。(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 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

2、经济学和19 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 19 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 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 定规律的哲学家。(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 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 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

3、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 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 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 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 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 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 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 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多选)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 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

4、的自然科学基础。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 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 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 斯 1845-1846 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 著作。(多选) 1847 年 7 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 年 2 月发表的 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 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 利的思想。(单选)马克思主义在 19 世纪

5、末 20 世纪初传入中国, 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 设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具有中国特点、 中国风格和中 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单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简答)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 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3)列入马克思主义

6、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 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 上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 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单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单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

7、实践性为基础的。(单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 宿。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简答)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1)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 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多选)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 想等。(单选)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 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

8、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单选)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单选)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单选)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简答)为什么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 用?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单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 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简答)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

9、观、人生观、价值观。(多选)(单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 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 护为价值评价标准。2.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单选)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单选)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选)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两种倾向。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单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

10、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单选)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多选)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单选)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11、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单选)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单选)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单选)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的、被动的、不能思想的。心灵是没有广延性的、能动的、能思想的。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单选) 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单选)贝克莱提出的“ 存在就是被感知” 、“ 物是感觉的集合” ,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 “ 宇宙便是吾心,吾

12、心即是宇宙” ,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 心外无物 ” , “ 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 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多选)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单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多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 原子论 ” 和中国的 “ 元气说 ”(单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多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

13、显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二是形而上学性, 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三是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四是不彻底性, 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单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多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 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

14、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多选)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构成了整个世界。(多选)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其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单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简答)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单选)物质是运动的承担

15、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单选)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相对静止, 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 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单选)(2)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单选)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即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也就是具有不可逆性。(单选)通常

16、说的“ 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 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 、“ 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等谚语,都说的是时间的一维性特点。(多选)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观点: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单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单选)(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单选)毛泽东把实践规定为“ 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多选)实践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多选)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多选)实践具有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多选)实践的基本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