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公务员考试考点归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6631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公务员考试考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公务员考试考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公务员考试考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公务员考试考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公务员考试考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公务员考试考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公务员考试考点归纳)(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心主义: 精神第一,物质第二。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1、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对数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 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堪称 17 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最著名的思想就是我思故我在。 他的“我思故我在”, 强调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 直接启发了康德,成为从康德到 G.W.F.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主题,推动了

2、辩证法的发展。笛卡尔在哲学上是二元论者, 并把上帝看作造物主。 但笛卡儿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却是一个机械论者,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在物理学方面, 笛卡儿也有所建树。 他在中首次对光的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论证。2、万物皆备于我: 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 指世上的一切完全为我所有。出处:孟子尽心上。战国时孟子的哲学命题。3、“存在就是被感知”,源自其代表作人类知识原理。贝克莱说:“因为一个观念的存在,正在于其被感知。4、吾心即是宇宙是 中国宋代 哲学家 陆九渊 的重要哲学命题。5、奥地利的 马赫说:“物是感觉的复合”。6、中国宋明时期的 陆王学派 所谓的 “心即理 ”。7、“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3、康德(德国)客观唯心主义: 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 (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柏拉图 是客观唯心主义 理念论 哲学的创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 “概念”论和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 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的产物) ,程颐:“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老子认为“道”生万物;朱熹的“理在事先”;柏拉图的“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 。- 2 - 客观唯心主义的所谓客观精神或原则,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

4、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唯物主义: 物质第一、精神第二。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 是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一般指古代唯物主义。如中国古代用“五行” ( 金、木、水、火、土 ) 或气(阴阳、元气、精气 ) ;古希腊用原子、水、火 ;古印度用“四大” (地、水、火、风 )等物质形态来说明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管子一书中指出“水者,何也?

5、万物之本原也”;荀子的“天地合而万物生, 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王充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张载(明代伟大的唯物主义者)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 气一元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 属于奴隶主民主派和新兴地主阶级或地主阶级进步阶层的世界观。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朴素唯物主义就不

6、可避免地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代替。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发展 的第二种形态。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以17、18 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四个特性,亦是局限性 :第一: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 企图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 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第二:形而上学性 ,- 3 - 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第三: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

7、,都缺乏实践的观点;第四:不彻底性 :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 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社会历史和科学的发展,它被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代替。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二元论, 既唯物又唯心, 所以它存在唯心史观和二元论的局限。同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

8、称为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又是它的一个局限。 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所以不可知论并不是它的局限。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有:唯心史观、机械性、二元论。狭义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指的是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广义的形而上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之系辞费尔巴哈:德国哲学家。 发表了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 的唯心论作了分析批判。 费尔巴哈对基督教的批判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接受。对卡尔马克思的影响也很大, 虽然马克思 并不赞同他观点中的机械论,马克思曾写过 费尔巴哈提纲,批

9、判他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费尔巴哈 人本学哲学 , 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贡献。 他的思想的主要特点有:用自然界代替存在, 就排除了社会存在。用生物学上的人代替社会人的思维,排除了人的思维的社会性。把人的本质就视为生物学上的本质。从总体上说,费尔巴哈属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现代唯物主义) 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 的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和 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论的 基本内核, 在总结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4 -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 是把唯物主义和

10、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第一性的, 意识是第二性的, 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 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 即对立统一的规律, 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人

11、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经细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 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 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 基本内容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把哲学划分为两大不同的基本派别。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世界

12、统一于意识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阵营。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建立了科学的实践的观点, 彻底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于物质。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在不断产生、不断消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恒的过程之中。质与量是事物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属性。一定的量规定一定的质, 一定的质也规定一

13、定的量。 质变和量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量变引起质变, 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事物在肯定自身存在的同时又包含着促使自身消亡的否定的方面,辩证的否定构成从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 肯定与否定是对立面的统一。肯定与否定的- 5 - 统一和斗争构成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根本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 中从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 “ 细胞“ 入手,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 一步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全过程。列宁指出这种方法是辩证

14、法的研究方法。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问题的分析等,都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范例。3、认识是辩证过程: 认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人类在自己的思维和意识中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不可知论把思维、 意识同客观存在绝对对立起来,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不可能完全认识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理论。 思维和意识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自然界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因此, 人脑的产物归根结柢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原理, 即世界可知性的原理。 社会实践是对不可知论的最有力

15、的驳斥。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客观世界不能自然地满足人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为了生存和发展, 人必须改造客观世界,而为了成功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恩格斯说:“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 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505 页)。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并必须回到实践以满足实践的需要, 因此实践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最后归宿。正是实践才使人类有了动物所没有的认识能力, 离开了实践既无法感知事物的现象也无法理解事物的本质,因而也不可能有认识及其发展。 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即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

16、唯一标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来鉴定的只有两个概念:第一次的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产生了邓小平理论这是江泽民给的定义。质量互变规律:老子提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战国策中说“积羽沉舟,群轻折轴”等;水滴石穿。并不是量变就能引起质变, 而是量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 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运动形式发生了改变, 进而才能引发质变。 就像水从液态变为气态, 加热提高温- 6 - 度只是引起质变的外部条件(外因) ,水分子的主要热运动形式发生了改变才是引起质变的根本原因(内因) ,小于 1 标准大气压时,低于100 摄氏度的水照样可以沸腾。同理,并不是生产力发展了(外因),就能导致社会的变迁,导致社会从公有制到私有制、 再到公有制的不同社会形态的交替,生产力的发展与这种社会形态的交替变化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基于此种程度的生产力水平, 人类创造的消费产品数量相对于人类需求而言发生了质变,从而导致人类的主要需求矛盾发生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