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2379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年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年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年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年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年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吉水中学青年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卷2015-5-20 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9 分,每小题3 分) 城 中 水 景城市景观中不可无水。即使不傍河海,亦无湖泊,或虽有河湖,但某些大的建筑物与公众共享空间却离那些自然水域颇远,那么,以人工力量来营造小规模的水景便成为必要的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庭院乃至园林的布局中极少有喷泉的设臵,是由中国与西洋不同的文化心理所决定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仅是诗,也是理。中国的地势总体而言是朝东倾斜,因此

2、在经济、文化一贯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人们认为水的存在常态一是?泻?,一是 ?平? 。而中国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都强调顺应事理天意,故而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中,存在着大量咏赞瀑布与平湖的文句,以水的自然泻落与若镜映物为美:?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秀出南斗旁影落明湖青黛光?等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此为大景;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这是小景。总之绝少歌咏赞叹水的上喷蹿跳。以北京为例,紫禁城那么堂皇富丽的庞大建筑群,景点繁多,花样迭出,可是却无一处喷泉。而在西洋,哪怕是规模要小得多的皇宫里,也总会有不止一处的喷泉设臵。此非不能也,而是不爱也。我们都知道乾

3、隆在位时,宫中的西洋供奉曾为他在圆明园中设计过有?大水法 ?的西洋楼景点,李翰祥拍火烧圆明园时还搭出了大堂的布景,展示那一喷泉齐溅的景观。其实我们并不能找到自乾隆到慈禧特别喜欢那喷泉的文献资料,圆明园的 ?大水法?只不过是中国统治者偶尔容忍一点西洋?淫巧奇技?的小例子罢了,喷泉始终未能进入中国园景文化的主流。没有喷泉的中国园林,顺应?水往低处流 ?的自然属性,却也创造出了种种至美的佳境。红楼梦所描写的大观园,以沁芳闸为核心的水景布局,基本上概括出了中国人对水的审美心态。随着审美情趣的丰富,城市人造景观中对人工喷泉的营造成了越来越热门的事情。以北京而论,虽未必有昔日圆明园那么集中、复杂的喷泉组出

4、现,但节日期间天安门广场的喷泉,北京游乐园的 ?水幕电影?,一些公众共享空间的音乐喷泉,以及各大饭店宾馆内外的大大小小的形态各异的喷泉,已然构成了一派新的?城中水景?。喷泉不仅润泽着城市空气,可以与现代化的建筑物整合为一种美妙的景观,而且,这种偏?逆水性而嬉弄之 ?的浪漫情怀,激发出人们一种昂扬的创新精神。然而,目前一些建筑物内外的喷泉,有一种赶时髦甚至是盲目?西化?的倾向,或者是 ?为喷泉而喷泉?,又全然道不出之所以那样?嬉水?的美学动机。其实,如果建筑物整体是民族风格的,那么,在以水布景时,无妨仍取中国古典式的?泻?与?平?的造境法。即使是西洋人以洋美学追求为主体的设计,有时也很会从中国古

5、典美学中汲取精华,取得?出奇制胜 ?的效果。如果在宏阔的公众共享空间中对水的运用,主要不是使其上扬,而是用沿着墙面流泻与营造出大面积水池的方式,就会很有点?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 节选自刘心武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 1、下列关于“城中水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城中水景”能润泽城市空气、与现代化的建筑物整合为一种美妙景观,对城市来说,它是一种很必要的景观。B “城中水景”不拘一格,既可以是形态各异、“上喷蹿跳”的喷泉,也可以是具有“水往低处流”自然属性的瀑布。C “城中水景”包括在离自然水域颇远的某些大型建筑物和公众共享空间内外以人工力量营造的小规模水2 景。D在营造“

6、城中水景”时,中国古典式“泻”与“平”的造境法也会被西洋人在主体设计中出奇地运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文化心理,使人们认为水的存在常态是“泻”和“平”,所以,中国古典建筑的庭院乃至园林的布局中大多没有喷泉的设置。B人工喷泉偏“逆水性而嬉弄之”的浪漫情怀能激发人们昂扬的创新精神已成共识,这种共识导致城市人造景观中对喷泉的营造越来越热。C 红楼梦大观园中以沁芳闸为核心的水景布局,基本上反映了中国人顺从和适应水的自然属性的传统审美心态。D“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能在宏阔的公众共享空间通过让水沿着墙面流泻与营造出大面积水池的方式来表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

7、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都强调顺应事理天意,因此人们以水的自然泻落与若镜映物为美。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中有关水的文句,很多都是咏赞瀑布和平湖的。B“日照香炉生紫烟 , 疑是银河落九天”表现了水“泻”的常态,“庐山秀出南斗旁 , 影落明湖青黛光”表现了水“平”的常态。C紫禁城庞大的建筑群无一处喷泉,而规模要小得多的西洋皇宫里,总会有不止一处的喷泉设置,这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闭关自守缺乏文化交流的状态。D道不出喷泉“嬉水”的美学动机,为赶时髦而盲目设置喷泉,倒不如采用中国古典式的造境法,或许还能营造出“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 题。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 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 ?子高许诺。子高本名,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帝尝梦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中,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

9、见文育,反 命,酬答于 闇 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 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阵,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

10、,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节选自陈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侯景之乱,寓在京都寓:寄居B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恒:常常C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顿:驻扎3 D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中闇:短暂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B“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6、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B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便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2、(1) 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5 分)(2) 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 题。茶瓶儿宋李元膺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歌罢花如雨。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注:金缕即金缕衣,是一首曲调柔媚的歌曲。青门:古长安城门名。8、这首词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5 分)9、请从虚实的角度对全词进行赏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

13、 分)(1)曹操感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则云:“,。 ” (用赤壁赋里面的句子回答)(2)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 ”(3)别时容易见时难,但是现代社会通讯便捷、快速,分别时,不妨还是用苏轼名句“,”作为对彼此的衷心祝福吧。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 1)( 4)题。 (25 分) 浙江的感兴4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 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断: 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 去曹娥

14、江头看潮水 , 随着小舅舅到河埠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 那样好吃的馄饨, 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到过。如此等等, 连不起来 , 而且越来越模糊了。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 又有幸去了绍兴, 看到鲁迅故居, 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 并且站在店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 上面涂了厚厚的一层辣酱, 吃着吃着 , 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 我是喜欢这乡土的。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和白。黑的瓦顶 , 白的粉墙 , 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 连木柱子也是黑的, 谨严、素净 ,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 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 像那间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 , 在朴质

15、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 正如那三味书屋里, 既有严厉老师的戒方, 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 而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水是浙江的灵秀所在, 是音乐 , 是想象力。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 , 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 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 而同时他又总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 又是最温情的, 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 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为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 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 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看着绍兴的街道、

16、店铺和水乡景色, 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回到杭州 , 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 年我第一次来, 忙于浏览名胜 , 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少年时代的踪迹 , 走了一个旧的市区, 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 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高的屋顶, 店堂里空空荡荡的, 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 人们从容选肉 , 大刀切下去 , 一股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这次重来 , 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 却始终不得空儿, 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 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 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 , 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 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