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修订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72358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0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岁的际遇修订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十三岁的际遇修订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十三岁的际遇修订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十三岁的际遇修订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十三岁的际遇修订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三岁的际遇修订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岁的际遇修订稿(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 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时,也就是她读大学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走近田晓菲,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自学指导1: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请大声读课文,然后对字词圈点批注,通过查字典或工具书,询问同学或老师等

2、方式扫除字词障碍。8分钟后检测。,白 驹 过 隙 蓦 然 迸 溅 穹 隆 积 攒 沉 淀 骤 然 呜 咽 絮 语摒 弃 犀 利 安 恬 撷 取 惆 怅,检测1:你能读准画线字的读音吗?,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尘缘:尘世间的缘分。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的步行。 摒弃:抛弃,扔掉。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撷取:摘下,采下 。 惆怅:伤感,失意。,词语理解,似曾相识:好象曾经认识它。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象小白马 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白驹:原指骏马 后比喻日影。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好象失去了什么。 绅士风度:指有教

3、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自学指导2: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请跳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遇到疑难,小组讨论。 1、“际遇”是什么意思?作者十三岁的际遇指什么?2、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检测2 1.“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2、第一部分(15):写作本文的缘起。-向往北大第二部分(612):北大为每个学子展示了动 人的新世界。 - 成长北大第三部分(1317):写“我”是不系之舟。-感谢北大,自学指导3(三读课文,看作者成长的足迹),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分别朗读7岁、10岁、1

4、3岁、16岁四个时段的内容。2、田晓菲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文章,把能反映田晓菲的精神世界的相关语句用红色波浪线画下来。关键词语下面加着重号。要求能紧扣书本讲出三点。 3、追溯作者有才华的源头。,7岁初识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10岁,初见北大: 从未怀疑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 13岁我考上北大: 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 16岁两年后的现在: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北大的人,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精神。,检测3: 有远大志向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进入北大后,觉得自己是不系之舟,终会离开北大,去追求下一个理想。 自信从未怀疑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 浪漫下雪时在冰

5、冻的湖边欢笑。 敏感老生看新生,心中茫然若失。 理智面对北大的400万册图书,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爱读书常在书架间徜徉。 有探索与创造精神北大为我展示一个动人的新世界。 善于欣赏别人喜欢读北大的人。 热爱老师北大老师的肖像,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 热爱并感激学校北大是河流,老师是舵手和船工,学生是船客。 情感丰富最浓最浓的诗行。留恋北大,依依不舍。 诗才超人不系之舟的诗行。),3、追溯作者有才华的源头。爱读书,有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等,当堂训练,1、理解词语意思,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际遇 莫名 尘缘 白驹过隙 蓦然 穹隆 不胜 恍悟 茫然若失 骤然 津津有味 不折不扣 迷离 徜徉

6、涉足 絮语 摒弃 犀利 一视同仁 谈笑风生 绅士风度 古朴 凝重 耳目一新 安恬 撷取 惆怅 2、文章按照 、 、 的顺序,抒发了对北大的 之情以及 的感情。,学习目标(第二课时) 1.赏读重点段落,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2.品析语言。,自学指导1(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我”看到图书馆时为什么会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2、“雄壮的誓言”为什么会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和“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怎么理解? 4、上铺的女孩为什么哭?“我”当时有没有理解她的心情?为什么? 5、北大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怎样的门? 6、作者通过

7、读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价,试把这些精彩的语句和语段找出来。 7、文中揭示北大、学生、老师三者关系的语句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1、北大的图书馆有400多万册的藏书,要全部看完几乎是不可能的,自己在图书馆面前显得很渺小。,2、发一个誓言很容易,但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则要付出惊人的努力,一个誓言和象征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较起来显得多么轻微。,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成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4、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佼佼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

8、感觉,下面也谈到“我似乎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5、认识世界与人生,让作者看到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宇宙和人生的全新世界。,明确:,6:,个人誓言“苍白无力”,心中感到“近乎绝望”,开始“进行探寻”,逐渐变得“沉静”“愉悦”“安详”,“真理之光”为学生打开神奇之窗,展示新世界,四个“开始”,三个“渴望”,“专注而入迷”,“敏感”“纯 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绅士风度”,“严谨”“诚恳”,“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7: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

9、,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和船工。,北大: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 学 生:船客; 老 师:舵手与船工,自学指导2(研读课文第三部分)朗读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2、“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有什么关系? “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中“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比喻什么?,3、这部分中哪句话与作者的誓言相照应?,4、说北大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如何理解?,不靠岸、不停泊的船,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安乐的情感。,说明我与北大已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10、,1、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自学指导3(语言赏析),朗读你找出的精彩语段,说出自己的理解。 方法指导: 如何找这些句段?可建议这几方面:精彩描写句,修辞句,表达感情句,画龙点睛的议论句,富有哲理句以及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等等。,当堂训练,1、语段研读 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我眼前,我开始思索,开始怀疑,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

11、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1)、给加点字注音 摒弃( ) 束缚( ) (2)、第一句话写出了北大对“我”非凡的影响,表达出“我”对北大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一句话表达出作者怎样的精神? (3)、语段语言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两个例子说明起作用。 2、“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这句话中:(3分) “不系之舟”指的是 ; “未名湖的臂抱”指的是 ; “大海的波涛”指的是 。 3、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肯定很羡慕这位少年大学生,但除了羡慕,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想到点什么?请以田阿姨,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你的感想。,1、(1)、bng f (2)、热爱、陶醉 渴望自由、渴望创造 (3)、略 2、依次是:作者自己、北大的学习生活、北大以外更广阔的天地。 3、略,课堂尾声,这篇文章像灯塔,灯亮了,黑暗就少了;人的智慧犹如门窗,门窗打开了,明亮的光线就进来了。13岁的际遇,让我们树立了要培养好习惯的意识。愿你学习语文的好习惯越来越多,愿好习惯助你走上成才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