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段高三期初考试——历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2025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段高三期初考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岛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段高三期初考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岛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段高三期初考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岛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段高三期初考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岛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段高三期初考试——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段高三期初考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段高三期初考试——历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共4 页)- - 1 青岛二中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段高三期初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纸,共4 页。2、请将卷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卷材料题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和答题纸。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一般都以“臣等昧死” “臣诚愚鄙”等开头。这说明A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B “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C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D 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

2、道德修养2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这说明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B 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C古代农民缺乏商业致富的意识D 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3唐法典仪制令规定:“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这表明唐朝时A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 B法律制定凸显三纲五常思想C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 D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

3、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5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平江府(苏州)庆历中200 4 50:1 绍兴二十六年2000 13 153:1 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 62 56:1 淳熙十年15000 62 242:1 开禧间18000 54 333:1 A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4、和文化中心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D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要6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 ,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7.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倡导经世致用,反对思想一统 B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C批判八股

5、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8光绪朝的荒政集前代之大成,可以称得上是比较完备周密的。但申报 的报道中记载, 1906年湖南水灾,江西各地出现阻挠本地粮食救济湖南事件,而1910 年湖南巡抚也下令限制省内粮食流入邻省灾区。这反映出A清廷的权威面临挑战B官场腐败加速革命形势发展C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 D 清朝荒政政策导致粮食紧张9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右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海军浜成汤国旗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 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

6、的冷落 D 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10.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D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111922 年 9 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12.1931 年底,国民政府取消了地方政府设卡征

7、税的厘金税制度,实行新的统税制,规定凡缴纳了统税的商品准许在全国范围流通销售,地方不得征收其他任何捐税。统税制的实施A.得益于法币政策的推行 B.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关税收入高三历史(共4 页)- - 2 C.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入 D.有助于削弱军阀割据的基础13“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工农业总产值计划由1952 年的 827 1 亿元,增加到 1957 年的 1249 9亿元,增长511,平均每年增长8 6。工业总产值计划由1952 年的 2701 亿元,增加到1957 年的 5356 亿元,增长98.3 ,平均每年增长14.7 。这一规定A解决了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B体现了经济发展急躁冒进

8、的政策方针C与当时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D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愿望14.1981 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15“30 年前,中国人睁大了眼睛,惊喜地望着国门外陌生的世界,心中震惊着与世界的巨大落差;如今,中国人睁大眼睛,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而是从容地观察着国内国际的市场,捕捉财富的机会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质。”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生活发生了

9、巨大变化 B思想观念融入了世界潮流C中国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中 D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中心16.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见其A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特点B为民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C注重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D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17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

10、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18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 17 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19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说:“启蒙是什么?启蒙是让我们每一个人脱离我们自己所招致的被监护的状态,我们每一个人要独立,在我们的面前没有神,没有那种一定需要我们去崇拜的那样的权威。”这表明启蒙运动的主要价值是倡导A.个人独立自由 B.社会民主平等 C.宗教信仰自

11、由 D.民众彼此认同201832 年, 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21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 19 世纪晚期表现为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自由竞争和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

12、大规模实施社会保障 D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221917 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 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231935 年,在“巴拿马炼油公司诉瑞安公司”案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第9 条第 3 款违宪,因为该条款非法授予总统立法权。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以违反法律的手段渡过经济危机B.大大扩充了美国总统的权力C.有很多措

13、施受到美国最高法院抵制 D. 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暂停24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 年和 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农业( % )工业( % )服务业( % )1990 年2003 年1990 年2003 年1990 年2003 年低收入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入14 9 39 36 47 55 高收入3 2 33 27 64 71 表中数据表明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产业时 间国家地区高三历史

14、(共4 页)- - 3 第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本卷共 4 道材料题,其中28、29 题为选修,请选择任一题目作答,并在答题纸上用2B 铅笔将所选题号涂黑。25 ( 25 分)阅读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 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 。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

15、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 年) ,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8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