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1800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发展趋势江苏省连云港监狱江苏连云港 222225 任海辉【内容提要】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难题,青少年犯罪行为是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差错。本文将分别从青少年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动机)、个性心理方面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揭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规律。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也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发展趋势“青少年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己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己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

2、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我们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上,也经常看到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其中不少是骇人所闻的重大恶性案件,这些都引起了大家对青少年犯罪的积极关注。我国青少年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危害。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人的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部分构成。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重点是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过程,对青少年犯罪的个性心理分析以作补充,其中又以青少年犯罪的动机与个性心理特征为重点。(一)青少年犯罪的认识因素1、错误的人生观。 张茜: 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J 载于湖南省政法管

3、理学院学报 2001年第 4 期第 80-81 页。2 人生观是个体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犯罪青少年的认识水平极低,受到外界媒体的夸大宣传或者某些不良个体影响,他们对许多人生问题愚昧无知,观念模糊。根据一项对犯罪青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犯罪青少年错误人生观的核心是两大精神支本和三种错误观念,前者即封建帮会式的江湖义气和追求感官刺激的享乐主义;如不良少年只以吃喝玩乐享受人生;后者即亡命称霸的英雄观,随心所欲的自由观和低级下流的乐趣观,如当英雄做错事,大包大揽不知悔改。在这种人生观的支配下,青少年很容易违法犯罪。2、不成熟的认识结构。认识结构是指个人在感知及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

4、。犯罪青少年认识结构的不成熟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时间因素上,只能孤立地对待认知对象,不能很好地把它与过去、未来联系起来,易产生认识的片面性、局限性;二是缺乏判断力、内省力、自制力、预见性和适应性。在处理复杂的事物时缺乏准确的分析判断的能力;三是认识水平不能排除情绪、情感的消极影响,往往会感情用事,一旦产生犯罪欲求的倾向,就变得难以抑制。李 是一个高中学生,平时在班上表现、学习都不错,在一天打台球时,仅仅是因跟随一个同学找另外一个学校的学生出气,主犯在打人过程中掏走了 30 元钱,结果李 因构成抢劫从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二)青少年犯罪的情感因素张明 著 走向歧途的心灵 M 北京: 科学出

5、版社 2004 年版第 108页。青少年犯罪多发的十种类型 EB/OL载于 广州日报 2005 年 10 月 15日第 4 版。3 1、情绪极其不稳定心理。犯罪青少年的情绪体验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移到另一种情绪,表现为情绪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愤怒时十分凶残粗暴,高兴时也容易动古书表。如果教育者对他们缺乏感情,采取讽刺挖苦的态度,他们就会强烈反抗,处处与人作对;如果教育者富有感情和耐心,则他们很容易接受劝告并悔改。2、情绪体验的低级、庸俗。青少年犯罪人的喜怒哀乐的变化,往往与他们一些低级、庸俗的需要与否有联系。他们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享受,沉醉于不良的情绪之中。3、不良倾向的消极情感情绪。青少

6、年犯罪人一方面对同伙讲义气,重感情;另一方面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易发生嫉妒、愤怒等情绪。遇到挫折时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易导致攻击行为,例如他们用弹弓打人取乐,故意伤害他人等等。4、情感浅薄没有深度。犯罪青少年与人建立感情的条件是“ 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 ” ,“ 好”的标准则是可否有利可图,这是一种酒内朋友关系,肯定不得长久,至于犯罪青少年男女之间所谓的爱情,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为满足性需要而已。5、自尊与自卑的并存心理。青少年犯罪人一方面渴望自尊,另一方面,由于外界消极评价和 张明 著 走向歧途的心灵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120 页。4 自身智力状况,学习状况,不良人际

7、关系等因素的存在,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及缺陷感。自卑与自尊并存,会导致心态不平衡,从而选择暴力、吸毒、强奸、盗窃等发泄性的犯罪行为;2002年 3 月 8 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一分院批准逮捕了涉嫌故意杀人的大学生马晓明,只因功课不好被学校“ 劝其退学 ” ,上个月,自感没法向家里交待的马晓明把自己的爸爸和奶奶杀死了。(三)青少年犯罪的意志因素1、双重性心理。犯罪青少年在实现社会化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的薄弱性,做事不能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就退缩,容易产生挫折体验,但在实施反社会的活动方面却表现出意志的顽强性,即使知道事情不可为也不撞南墙不回头。他们表现出的意志薄弱性,很容易在外界不良诱因的影响

8、下做出偏离社会要求的行为举动,例如怕苦、怕累、怕困难,缺乏改正错误的勇气等。与意志的薄弱性相反,犯罪青少年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在实施反社会行为意志活动的过程中,显示出“ 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的顽强意志力。2、易受暗示性心理。犯罪青少年分辩是非的能力很差,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而不加判断地盲从犯罪。例如在球迷闹事打斗、街头暴力事件等集群性违法犯罪活动中,他们很容易随波逐流,受到气氛的影响而情绪激动,稀里罗大华著犯罪心理学 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31页。 大学生迷失杀亲 EB/OL 载于 人民公安报 2002 年 3 月 8 日第 6 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

9、犯罪心理学 M 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 1985 年版第 245 页。5 糊涂地跟着干坏事,且并不认为自己在做坏事;在少年犯罪团伙中,他们很容易在头领或其他成员的语言、表情、动作的暗示下,进行从众性的犯罪活动。研究表明,当前的青少年犯罪大多数是团伙犯罪,就说明了青少年心理易受他人影响,自主意识不强,使得犯罪的危害程度有所增强。(四)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因素人的个性倾向性犯罪动机与人生观,着重从动机方面来分析青少年犯罪。动机产生于需要,因此,分析其动机心理就可以看出其需要心理。推动青少年产生违法犯罪的需要往往有:膨胀的物质需要,不当的性欲求,嫉妒、逞强好胜、自我显示、好奇心等等。1、犯罪动机的产生易

10、为外界诱因引起。不少青少年犯罪人,由于没有不良习惯,但少年本身具有喜欢模仿、好奇心强、易受暗示,在外界强烈刺激的作用下,加上自身的情感、情绪和意志方面的弱点,会因此产生犯罪动机。其动机给人以偶发性强、动机简单模糊。2、犯罪动机未被意识的特征比较显著。青少年犯罪人常常对动机本身很模糊或者不清楚,未能完全意识到,这是由于少年意识水平还不成熟的缘故。3、情感情与强烈的情绪性相结合。强烈的情绪本身可以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动机,起着自接驱动犯罪行为的作用;犯罪青少年在犯罪动机的产生和实施过程中,充满着情罗大华著犯罪心理学 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 234 页。 杨士隆著犯罪心理学 M 北京

11、: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50 页。6 绪不稳易变的色彩,犯罪动机的变化和转移,容易在情感和情绪的影响下发生。(五)青少年犯罪的个性心理因素1、智力因素。台湾学者认为,青少年罪犯智商较低,他于1981年在美国缅因州少年感化院和一所学校所做的对比测试表明,青少年犯中22%智商低于 80 分,30%介于 80 分与 89 分之间;48%在 90 分以上。而正常学生智商分布如下: 6%在 80 与 90 分之间,其余均为 90 分以上。张华葆还认为,社会制度是为智力正常的人设立的,智力较低的青少年必然产生适应困难,因而形成严重挫折感;另外,智力过低的青少年不能辩别是非善恶,因而易发生犯罪

12、。2、性格因素。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青少年犯罪的性格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心理测试。其中一项研究使用了卡特尔的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来比较犯罪青少年和同龄在校生的差异,结果表明,犯罪青少年的性格发展明显滞后,表现为:抽象思维能力差;社会责任感低,缺乏行为的自觉性;缺乏主见和果断性,附和他人的意志行事,女性更显著;思想保守,缺乏批判性思维和新事物的探索精神;缺乏自制力,女性更显著。二、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 6月 21 日在报端公布中国警方在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犯罪心理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 1985 年版第 247 页。 张华葆著少年犯罪心理学 M 台

13、湾:台北三民书局 1988 年版第 90页。7 逮捕的青年嫌疑犯较2002年增加了 12.7%,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计划生育, 18 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8.32%,1998 年则减至 31.81%,2003年又减至 28.9%。因此,青少年人口比例减少的青少年嫌犯的比例未见减少,而其实数还有增加是值得人们忧虑的。有调查显示,青少年所犯的罪行中,主要是盗窃,占68.09%,其是是抢劫,占 17.12%,伤害罪占 17.12%,强奸罪占 2.32%,杀人罪占0.80%等等。在九十年代,大陆学者普遍认为未成年人犯罪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抢劫、团伙、吸毒等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变化,青少年犯罪

14、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表明,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青少年犯罪趋向于低龄化根据有关数据分析, 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70 年代提前了 2-3 岁,一般是从 10 至 12 岁开始有劣迹, 从 13 岁到 15 岁是违法的高峰年龄期, 15岁到 18 岁是犯罪的高峰年龄期,过了这个年龄期,就有所平缓。(二)女性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涉案领域增多传统上,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原因有两种:财产问题和感情问题,但现在多了一新的问题:性乱问题以及暴力倾向和团伙犯罪增多。 根据安徽省劳改局对455名少年女劳教人员的调查, 卖淫的占 29%,流氓淫乱的占 46%,两项合计,占

15、女少教犯的75%。青少年犯罪比例逐年增加EB/OL 载于 人民法院报 2004 年 6 月 27 日第 5 版。8 更值得注意的是,女性青少年犯罪有向男性化发展的趋向。(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类型明显增强90 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类型主要是抢劫、盗窃、流氓、强奸、伤害、绑架等。其中,盗窃和抢劫占75%左右,近几年来,又添了新的犯罪,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涉枪、赌博、卖淫嫖娼和拐卖人口犯日渐增多。(四)流失生和在校学生犯罪突出近些年来,部分中学生因成绩太差,学校不予录取,或者录取了,后来又变相开除,从而浪迹社会,导致违法犯罪问题突出,这部分青少年问题极其严重, 社会和学校需要高度重视, 让他们都能

16、接受教育。从全国各地的情况看,在校生犯罪,过去曾有所下降,现在又环节始回升。据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分局对半年内抓获的201名 16 岁以下的少青犯统计, 其中在校生和退学生有182人,占总数的 90.5%,属于初犯的占 90.6%。(五)作案手段智能化、技术化,利用高科技犯罪随着青少年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已在寻求新的作案手段和方法,千方百计地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犯罪活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针对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违法犯罪逐渐兴起,成为新的犯罪形式。当前计算机领域违法犯罪的主体以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少年占绝大多数。(六)青少年违法犯罪向团伙、成人化方向发展 青少年犯罪多发的十种类型EB/OL 载于广州日报 2005 年 10 月 15日第 4 版。9 有关资料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中75%属于团伙作案,他们往往是结伙行动,具有纠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