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并非扶不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62128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斗并非扶不起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阿斗并非扶不起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斗并非扶不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斗并非扶不起(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斗并非扶不起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 小名阿斗, 在后人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傻乎乎、没心没 肺的昏君形象。 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中, 他自己一个人就占了两个, 一个是扶 不起的阿斗,一个是乐不思蜀。在新旧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阿斗的形 象都是一副胖乎乎、憨豆豆的傻相。然而历史上的阿斗真的如此不堪吗?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为了培养刘禅的治国才能,让他学习左传、 管 子 、 六韬等书,并且让他习武。 诸葛亮评价他“智量甚大”、 “天资仁敏” 。 阿斗即位后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诸葛亮的辅佐,但事实上,诸葛亮在阿斗继位 11年后就病死了, 阿斗自己独立执政 29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在 三国群

2、雄逐鹿的混乱年代,能够在位这么长时间,实属不易。可见,阿斗并非真 的扶不起, 而是不仅扶得起, 还能自己立得住。 李密甚至认为他可与春秋首霸齐 桓公相比。阿斗很懂得一些政治手腕。公元222年,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 死前发遗诏要求刘禅对待诸葛亮要“事之如父”。当时刘禅只有 17岁,诸葛亮成 了事实上的摄政王。 后来刘禅长到二十多岁, 诸葛亮应该把政权交给他, 但是诸 葛亮不放心,仍然独揽大权,“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刘禅对此不可能没有 怨言,但他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一直采取克制的态度,处处维 护诸葛亮的权威。诸葛亮失街亭后,自贬三级,一旦打了胜仗,刘禅及时恢复了 他的职

3、务。对于诋毁诸葛亮的言行,刘禅坚决予以打击。对于谋反被杀的魏延, 刘禅也没有一概否定,而是追念前功,赐棺厚葬。对于诸葛亮不顾国力衰微,六 出祁山,北伐魏国,刘禅有不同意见,他一方面对诸葛亮的决定全力支持。一方 面又从关心诸葛亮身体健康的角度加以婉转的劝阻。诸葛亮死后, 刘禅立即停止 了空耗国力、 劳民伤财的北伐战争, 使蜀地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为了防止权臣 权力太重,刘禅废除了丞相制,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政务,以蒋琬为 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直到蒋琬死后,刘禅“乃 自摄国事”,彻底改变了大权旁落的政局。阿斗对蜀国的前途有清醒的认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4、,割据 一方。刘备凭借五虎上将等人的武力支持和诸葛亮等谋臣的辅佐,白手起家, 三 分天下有其一, 建立了蜀汉政权。 但是三国鼎立的局面并不是势均力敌的,蜀国 的力量是三国之中最弱的。当时蜀国只有一个州,不到100万人口, 10万兵力。 而魏国有 10个州1个都护府,500多万人口, 70多万兵力, 两者根本不在同一个水 平线上。诸葛亮六出祁山攻打魏国,主观上是想以攻为守,保住蜀国的地盘,实 际上却无异于以卵击石, 消耗了大量国力, 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况且诸葛亮晚年 不注重吸收和发掘人才, 造成人才匮乏, 出现“蜀中无大将, 廖化当先锋”的局 面。刘禅对此是有清醒认识的,所以多次劝阻诸葛亮北伐

5、。后期邓艾大军压境, 各路将领纷纷归降,刘禅知道大势已去,为了使百姓免遭屠戮,决定归降,并怒 斥劝阻他的儿子刘谌“汝独仗血气之勇,欲令满城流血耶”。 三国时期, 军阀混 战,和春秋战国时期一样,是没有正义可言的。刘禅能够抛开一己私利,从人道 主义出发,避免战乱,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解放战争后期,傅作义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 和平统一”的主张, 毅然率部举行北平和平起义,使古老 的文化故都完好地保存下来, 200 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兵燹。 毛泽东评价他说 “你是北京的大功臣, 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 这句话用来评价刘禅, 也是恰如其分。 阿斗善于装憨卖傻保全自己。 中国200

6、0多年的封建历史, 中间经历了无数次 改朝换代, 每一个朝代的亡国之君, 都没大有好下场。 即使那些归顺了新朝廷的 帝王,也往往不得善终。 因为新皇帝总是担心他们复国之心不死,图谋东山再起, 所以不如干脆杀了他们。 比刘禅晚十几年投降的东吴后主孙皓,是被司马炎毒死 的;700多年后投降宋朝的南唐后主李煜,则因为一首虞美人流露出的怀旧 情绪被宋太宗毒死。 刘禅被迁到洛阳之后, 千方百计隐藏自己的才能, 麻痹司马 昭,使司马昭放松了警惕。 莎士比亚说过: “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这 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面对司马昭的猜疑和戏弄, 刘禅装出 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此间乐,不思蜀。”。正是这句话, 使刘禅得以保全性命, 寿终正寝。 但也正是这句话, 使刘禅被定格成一个昏君形 象,从而留下千古骂名。历史的真相总是迷雾重重,亦真亦幻,而且历史又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胡适语),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经过以讹传讹地歪曲或者有意识地粉饰,往往 假的成为真的, 美的成为丑的。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 但我们所能看到的镜子里的 形象,往往与其本来面目大相径庭,所以我们应该绕到镜子后面,尽可能多地找 寻一些真相,才不至于被历史假象所迷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