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延伸题汇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56332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延伸题汇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阅读延伸题汇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阅读延伸题汇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阅读延伸题汇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阅读延伸题汇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延伸题汇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延伸题汇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 题。新城道中(二首选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注 此时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铜钲:铜锣。西崦:西山。饷:犒劳。12 (7 分)细致体会,说说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从全诗来看,前二句“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有何作用?(4 分)13对于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句)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 。

2、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喻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表达得体,200 字左右。(10 分)13 (略) (本题考查基于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评分标准:本题10 分。观点, 2 分;阐发与分析,5 分;表达, 3 分(达到字数要求且无语病, 1 分;连贯、精彩各1 分) 。将“絮帽”“铜钲”的比喻运用视为妙笔与败笔均可,根据自圆其说的水平酌情赋分。 五、本大题共4 小题,共2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 题。鹭鸶的国境陈芳明驱车穿越苗栗的田间公路时,惊

3、见一只鹭鸶悠悠飞起。我不得不缓停车子在路边,注视那稀有禽鸟的盘旋。我甚至熄掉引擎,只因为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并且感到震撼。车窗外的白鸟,展翅的姿势何其优游自在,飞翔的速度何其从容不迫。仿佛电影中的慢镜头,那白色的鹭鸶在绿色的水田巡行低飞。凡是它飞过的地方,都构成一方安详的国度。最后,它停驻在远处的田埂,背景正好是一幢幽静、古老的农庄。白色的鹭鸶,似乎在引导我恢复久已遗忘的记忆。由于它的存在,我才知道自己失去了许多。葱郁的竹林,谦逊的农舍,写意的流水,无私的稻田,一时之间都回到我的眼前。鹭鸶的白翼,竟能负载如此宽幅的风景,竟能唤起那么多失落的岁月,我竟一时无语。 它站在那里,旁若无人,睥睨四顾,孤

4、高的站姿,几许鄙夷、几许傲慢的神情,如此自然地把这块土地当做它的领土。面对这白鹭,人也自然而然地在内心生起了自卑。多年来,我在旅途上不停奔波,不断追逐着自己的理想。现在,闯入鹭鸶的国境,我一时竟不知所措。同样的景色, 不也存在于我年轻的时光中?那时坐在自己家乡的山头,俯望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我接受过山河的祝福,接受过稻穗的颂赞和乡间农庄的抚慰,它们让我的人格成为芬芳泥土的延续。然后, 我怀着一份过人的勇气离开家乡,开始构思人生的理想。 在长年的追逐过程中,我渐渐放弃了最初的依靠。而所谓理想, 岂非都是一些假想?如果不能与自己的土地相衔接,如果不能救助走向衰微的家乡或负载生养自己的国度,那么对理

5、想的追逐不仅是虚幻,而且也是一种逃避。鹭鸶再次展翅飞起,在农庄前的低空回旋。它左顾右盼,缓缓控制着速度。暮霭渐渐下降,它的羽毛反而显得更为洁白明亮。然后,绕了两圈,它又回到了原点停驻。我爱极了以这样的角度观察它,我更可同时端详那安逸的农庄:色调灰暗的瓦片, 配合着淡淡的白墙,与屋前的绿色水田构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种颜色的合成,毫不矫情,坦然面对广阔的天地。无悔无罪的风景,对照了我卑微的内心风景都市里浮华的颜色,仍暗藏在我内心一角,果然禁不起乡间水田素朴的检验。偶然路过苗栗,这片我不曾给予丝毫关注的县境,它却让我再一次寻回失去的时光。在不知名的农庄前,鹭鸶成为我全新的隐喻。回到家乡,我以为已经了解

6、故土。可事实是,那样多的未知,我未曾探访。出现在眼前的农庄,矮檐长墙,白屋绿荫,掩藏着一个旧梦,此时的我,应该可以给予新的定义与诠释。逝去的,并不等于全然消失,追寻理想,不必然要放弃旧梦。苗栗平凡的乡间,白色的鹭鸶,在暮霭深处款款呼唤着(选自掌中地图 ,有改动)16第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人也自然而然地在内心生起了自卑”?请概括其原因。(4 分)17文章在第、自然段中均写到“农庄”,这三次从不同角度抒写“农庄”,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 分)18作者在第自然段中说:“鹭鸶成为我全新的隐喻。”综观全文,请解释这个隐喻(比喻的一种,又称暗喻)的含义并简析本文运用这种隐喻手法的好处。(5 分

7、)19文章结尾写道: “白色的鹭鸶,在暮霭深处款款呼唤着, ”这里的“呼唤”,从本文来看可能指哪些内容?请任选其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的“呼唤”作出领悟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有必要的阐发与分析,表达得体,200 字左右。(10 分)19 (略)提示角度:呼唤对农庄素朴美的发现;呼唤游子回到母亲、故乡的怀抱;呼唤游子对走向衰微的家乡的负载、救助;呼唤人们能够感激且欣赏自己的家乡;呼唤人们选择一种面对现实的生活;呼唤人生的许多旧梦能够重温;呼唤人们探访、品味朴素平凡生活中那些未知的东西;呼唤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对生活不断形成新的感悟。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对文本内容作出体察、阐发和基于生活经验

8、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评分标准:本题10 分。观点, 2 分;阐发与分析,5 分;表达, 3 分(达到字数要求且无语病,1 分;连贯、精彩各1 分) 。对“呼唤”的理解应能从文本中找到依据。 二、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3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 题。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

9、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 龙锡当死, 道周闻之, 叹曰: ?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 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 ?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既负重

10、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 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注】关:指山海关。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丁艰: 古代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也称丁忧。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薄:迫近。

11、B体仁衔之衔:怀恨。C道周不与焉与:参与。D道周引祖制抑之抑:约束。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B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C而上以为能,益信之/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D天下神器,为之有道/ 视为止,行为迟8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有隙,自请出驻广信ABCD9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道周在进入翰林院后,写了矫轻警惰文

12、 一文来讽劝其中一些养尊处优的官员,因此得到同僚的敬重。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第卷三、本大题共4 小题,共30 分。10第卷文言文中,明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清乾隆帝却认为黄道周“立朝守正”,是“一代完人” 。根据原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黄道周的认识。不少于200 字。 (10 分)10认识要联系文意和现实

13、,切近对人物的认识;角度不必拘泥于题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观点明确, 2 分;联系文意与现实贴切,2 分;分析有层次,4 分;语言简明连贯,2分。12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8 分)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叶梦得故都迷岸草, 望长淮, 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 芝兰秀发, 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注释: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 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号东山)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

14、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桓筝: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 ,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暗含故都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B. “想乌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领起的七句,追忆了当年淝水之战的情景。C. “沸浪骇奔鲸”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谢家子弟所率东晋部队的夺人气势。D.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再的慨叹。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晚年的典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5 分)13

15、. 有词评家说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叶梦得的这首词颇具豪放之风,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如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刻画、情感抒发等),对这首词的豪放风格加以赏析。(200 字左右)(10 分)13. (10 分)评分原则:有明确的看法,且能围绕自选角度有理有据地分析,语言通顺,得8-10 分;有看法,分析不具体,语言通顺,得57 分;有看法,但缺少具体分析,或看法和分析都有一定问题,且语言不够通顺给1-4 分。五、本大题共4 小题,共2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 题。水之经典肖复兴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得是。 但在我看来, 极富个性、最值得

16、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岷江水, 经过都江堰, 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吟,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长流不懈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