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课件:秦汉之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25050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5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课件:秦汉之两汉政治经济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课件:秦汉之两汉政治经济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课件:秦汉之两汉政治经济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课件:秦汉之两汉政治经济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课件:秦汉之两汉政治经济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课件:秦汉之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课件:秦汉之两汉政治经济制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2: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一、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二、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 三、选官制度:察举制 四、户籍制度(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赋役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监察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户籍制度,选官制度,一、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1、设立:西汉 汉武帝后期 (1)原因:疆域扩大,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设立:(监察区、监察官、监察范围、性质) (3)特点:比秦的监察制度更严密 2、变化:东汉 治所 (无适所治) 官阶(低于郡守 ) 职权 3) 评价,A.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B.起初,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后来,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长官,权力不断膨胀,也就失去

2、了其监察作用。刺史成为拥兵自重的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所治有定处),(高于郡守),(监察官),(地方军政长官),思考:“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中兴但因计吏,不复自诣京师”通典职官 1)刺史制度创建于何时? 当时刺史的职权如何?,(创建:汉武帝时),(当时刺史的职权是:品级不高,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2) 材料中的“中兴”指的是什么?,(“中兴”指东汉建立),此后,刺史的职权有何变化?,(刺史职权的变化: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

3、最高长官 ),二.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一)汉初的封国,1.实行原因:,1)楚汉相争时出于战略需要,分封异姓王,造成异姓王威胁中央的局面 2)刘邦等认为秦亡原因是缺少封国的帮助,因而在铲除异姓王后,决定实行封国制 2、实行目的: 拱卫汉室,稳固刘姓王朝的统治 3、内容: 地方行政制度上郡国并行,交叉分布P35 4、影响: 1)地方行政制度上出现了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的特点 2)形成王国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三.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存制,(一)汉初的封国,地域:全国54个郡,诸侯国占据39个郡。 人口:各诸侯国的人口总数,将近中央直辖地区人口数的一倍。诸侯国内,诸侯

4、王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汉书卷一下高帝:“自置吏,得赋敛 。” “自为法令,拟于天子”,王国的危害:分割皇权,威胁中央,二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存制,(一)汉初的封国,(二)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1. “推恩令”分割王国的封地,2. “附益法” 限制诸侯王的活动,两汉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三.选官制度察举制,(一)目的,为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 (加强中央集权和扩大统治基础),(二)察举制的演变,1.西汉,1)选拔标准:,才能,品德有吏有民 布衣将相,2)选拔途径:,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最主要),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3)作用:,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奠定基础,四.选官制度察举制,察举制的演变,2.东

5、汉,重孝廉,乡举里选(自下而上),声望影响逐渐被官僚家族控制,人才在地方声望,门第望族,东汉是豪强地主掌权察举必然被豪强控制,累世公卿世家地主形成,1)该壁画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历史现象?其成因是什么?,现象:汉代被举荐的人成为举荐人的门生、故吏,他们以君臣、父子之礼对待举荐人,并彼此勾结,形成了一个个官僚集团。,成因:由于察举标准笼统,缺乏严密的考核,被举荐者多为私人的门生、故吏,他们一旦为官,就成为举荐人的属吏,彼此结合,从而形成了官僚集团。,2)该壁画反映的是怎样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始于何时?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察举制。始于西汉。,它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6、;但到东汉中后期,导致了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形成并发展起来。,3)我们今天在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上应该如何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要破格提拔和重用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反对任人唯亲,提倡任人唯贤; 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选任人才的监督机制。,四.户籍制度:编户齐民制,(一)含义:,西汉政府为了控制与剥削农民,把民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都详细登记在户籍上,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与兵役的依据。那些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入户籍的民户,主要是广大农民,但也包括无爵位的地主和小官吏,其中人数最多是自耕农,汉朝时期国家统一,人口众多,政府需要对众多人口进行管理。,(二)背景:,五.编户齐

7、民制,(三)目的:,控制人口,剥削农民,以加强封建统治,1)将平民百姓(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编入政府户籍;2)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3)依据财产多少承担义务;,1)田租(即土地税 轻) 2)人口税(算赋、口赋 重) 3)徭役(或纳更赋以代役) 4)兵役,(六)特点,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八)作用: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九)评价: 两汉初,对农民的剥削较轻,但随着政治的巩固和社会经济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奢侈腐化,国家、地主和官吏对农民的剥削也日益加重。汉末,终于导致矛盾的激化。总之,封建制度的本质是剥削压迫农民的制度。,思考:两汉实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核心是

8、什么?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封建国家统治,史实: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编户制度),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监察制度(刺史制度),选官制度(察举制),课堂小结:,特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继承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继承秦朝的监察制 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废除秦朝苛法 设刺史,监察制度比秦国严密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兼有封国制 发展选官制度,主要是察举制,1两汉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刺史制度 B郡国并行制 C察举制 D三公九卿制 2西汉王国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汉高祖分封同姓王 B错误地吸取秦亡教训 C铲除异姓王的后果 D休养生息的宽松环境

9、3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是由于 A郡国并行制的实行 B刺史监察权的加强 C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D尚书台权力的扩大4下列各项与西汉诸侯王问题的解决无关的是令郡国岁举孝廉颁行“推恩令”裁并地方官衙颁布“附益之法” A B C D,A,A,B,C,5在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明显矛盾的是 A加强监察制度 B分封诸侯王 C再三减免租税 D复故爵田宅 6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人口流动 B维持地方的治安 C组织了男练兵 D确保赋税的征收,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 请回答: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该材料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