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汉语上古音简说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68.86KB
约10页
文档ID:52787713
古代汉语上古音简说_第1页
1/10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上古音简说,一、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 在语言研究史上,学者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古代的语音不同于后来的语音的 汉代以后的人读《诗经》《楚辞》,首先遇到的就是押韵不和谐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从南北朝到宋代有过三种错误的做法1.“叶音说” 人们把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时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 “叶音说”的错误:掩盖语音发展的真相,造成汉字读音的混乱押韵的音,即为“叶音”朱熹《诗集传》大倡叶音说,所犯错误相同2、改经:唐玄宗读《尚书》“无偏无颇,尊王之义”,感到“颇”和“义”不押韵,遂改“颇”字为“陂”3、古人韵缓:这是唐代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提出的缓,是宽的意思,指古人用韵不像中古时那么严格,读音相近的字就可以押韵二、正确的语音发展观点的确立: 明代陈第第一次批判“叶音说”,提出了历史音变的观点.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三、上古音的声类 1.上古时期无轻唇(清·钱大昕) 轻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分别读帮、滂、並、明,即上古没有f ,读如 b或p. 如:“旁”从“方”声;“匍”从“甫”声;“枹”(bāo)又作“桴”(fú);“父”古读如“爸”。

潘、播、蹯、藩”都从“番”取声2.上古时期无舌上音(清·钱大昕) 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中古读“知彻澄”三母的字,在上古分别读作舌头音“端透定”,即上古没有 zh、ch、sh,这类字母多读d、t.如:闽方言“猪”读为du;“抽”读为diu; 又如以“台”为声符的字: 殆、怠、迨、抬、胎、苔、跆与治、笞、始,,3.上古时期无“喻”母 曾运乾《喻母古读考》认为:喻三(于母)归匣母,喻四(喻母)归定母如:古音“援”读如“换”, 读“营”为“环”,读“于”如 “乎”;“夷”读如“弟”,“也”读如“它”《春秋》“楚公子圍”,《漢書·古今人表》“楚靈王圍”,《史記·楚世家》作“回”(匣)四、上古的声调:指两汉以前的声调系统,清代开始研究上古声1、古无四声,陈第《毛诗古音考》:“四声之辨,古人未有2、顾炎武认为上古四声一贯(只有一个声调)《音论》:古有四声,但可随便通押,实则古无四声3、古有四声,江有诰持此说“古实有四声,特古人所读之声与后人不同认为四声的归字与后代有所不同;4、孔广森认为古无入声,有平、上、去三声 ; 5、段玉裁认为古无去声,只有平、上、入三声谢谢,THE END,。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