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一轮第单元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753535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高考一轮第单元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年高考一轮第单元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年高考一轮第单元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年高考一轮第单元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年高考一轮第单元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高考一轮第单元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高考一轮第单元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 动能损失了多少? 机械能损失了多少?,3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应用升级 1.(双选)如图542所示,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v0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B后返回A,C为AB的中点。 图54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出发到返回A的过程中,位移为零,外力做功为零B小球从A到C过程与从C到B过程,减少的动能相等C小球从A到C过程与从C到B过程,速度的变化量相等D小球从A到C过程与从C到B过程,损失的机械能相等,解析:小球从A点出发到返回A的过程中,位移为零,重力做功为零,但摩擦力始终做负功,A错误;小球从A到C的过程与从C到B的过程中,合力相同,合力做功相同,减少的动

2、能相等,摩擦力做负功相等,损失的机械能相等,B、D正确;但因两段过程的时间不相等,故速度变化量不相等,C错误。 答案:BD,思维启动 NBA篮球赛非常精彩,吸引了众多观众。如果运动员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W,出手高度(相对地面)为h1,篮筐距地面高度为h2,球的质量为m,空气阻力不计,则篮球进筐时的动能表达式是 。,提示:由能量守恒,人做的W增加了球进筐时的动能和势能。设进筐时动能为Ek。 则有:WEkmgh2mgh1 故EkWmgh1mgh2。,应用升级 2.“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钱塘江大潮,被誉 为天下奇观。小莉设想用钱塘江大潮来发电,在江海交接某处建一大坝,形成一个面积为1

3、.0107 m2, 涨潮时水深达25 m的蓄水湖,关上水闸落潮后坝内外水位差为2 m。若发电时水重力势能的12%转变为电能,并,只有退潮时发电,每天涨潮两次,求该电站每天能发多少 电?根据图543中的情景,说明图中的A、B两台机器 (有一台是发电机,另一台是电动机),哪台是发电机?(已知水的密度1.0103 kg/m3,g10 m/s2),图543,答案:4.81010 J A为发电机,知识检索 (1)动能的改变量、机械能的改变量分别与对应的功相等。 (2)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的改变量与对应的力做的功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典题例析 例1 一物块放在如图544所示的斜 面上,用力F沿斜面

4、向下拉物块,物块沿 斜面运动了一段距离,若已知在此过程中 拉力F所做的功为A,斜面对物块的作用, 图544 力所做的功为B,重力做的功为C,空气阻力做的功为D,其中A、B、C、D的绝对值分别为100 J、30 J、100 J、20 J,则 (1)物块动能的增量为多少? (2)物块机械能的增量为多少?,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物块动能的增量对应合外力做的功。 (2)物块机械能的增量对应除重力以外的力的总功。,解析 (1)在物块下滑的过程中,拉力F做正功,斜面对物块有摩擦力,做负功,重力做正功,空气阻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物块动能的增量,则 EkW合ABC

5、D 100 J(30 J)100 J(20 J)150 J (2)根据功能关系,除重力之外的其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块机械能的增量, 则E机ABD100 J(30 J)(20 J)50 J,答案 (1)150 J (2)50 J,(1)物块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为多少? (2)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多少?,解析:(1)根据功能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改变量。故EpWGC100 J。 (2)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有支持力和摩擦力,由于支持力与物块的位移垂直,支持力不做功,所以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所做的功就是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故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B30 J。 答案:(1)100 J (2)30 J,知

6、识检索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 (1)分清有多少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 性势能、电势能)、内能等在变化。 (2)明确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加,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少,并且列出减少的能量E减和增加的能量E增的表达式。 (3)列出能量守恒关系式:E减E增。,典题例析 例2 小物块A的质量为m,物块与 坡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水平面光 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倾 角为;物块从坡道进入水平滑道时, 图545 在底端O点处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将轻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水平滑道M处并固定在墙上,另一自由端恰位于坡道的底端O点,如图545所示。物块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求:,(1)物块滑到

7、O点时的速度大小; (2)弹簧为最大压缩量d时的弹性势能; (3)物块A被弹回到坡道时上升的最大高度。,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物块下滑时,有滑动摩擦力做功; (2)物块压缩弹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 (3)物块被弹回时在坡道上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拓展训练 1.如图546所示,一个小孩从粗糙的滑梯上加速滑下,对于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546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小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D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解析:下滑时高度降低,则重力势能减小,加速运动,动能增加,摩擦力做

8、负功,机械能减小,B对,A、C、D错。 答案:B,知识检索求解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问题,首先要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做好受力情况分析,然后利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及传送带在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找出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位移关系。再利用QFfl相对求摩擦热,利用功能关系求功。,典题例析 例3 如图547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6 m/s的速度运动,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h3.2 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A点时,不管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动能损失。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9、,物体向左最多能滑到传送带左右两端AB的中点处,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图547 (1)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到斜面末端需要多长时间? (2)传送带左右两端AB间的距离l至少为多少? (3)物体与传送带组成的系统在完成一次来回滑行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热为多少?,审题指导 求系统产生的摩擦热,关键是求解物体与传送带相对滑行过程中总的相对位移,注意区别二者同向、反向两种运动情况。,答案 (1)1.6 s (2)12.8 m (3)196 J,拓展训练 2.如图548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以速度v匀速运 图548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0、,物体最后能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对于物体从开始释放到与传送带相对静止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由能量守恒,电动机多做的功等于物体获得的动能和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故A错;对物体受力分析知,仅有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由动能定理知,B错;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对传送带的摩擦力的大小与传送带对地位移的大小的乘积,而易知这个位移是木块对地位移的两倍,即Wmv2,故C错;由功率公式易知电动机增加的功率为mgv,故D对。 答案:D,1(双选)(2012琼海模拟)短跑比赛上,运动员采用蹲踞式起跑,在发令枪响后,左脚迅速蹬离起跑器,在向前加速的同时提升身体重心,示意图如图549所示。假设

11、质量为m的运动员,在起跑时前进距离s内,重心升高h,获得的速度为v,阻力做功为W阻,则在此过程中 ( ),图549,答案:BD,2.(2012汕尾联考)如图5410所示,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的竖直轻弹簧,从它的正上方高H处有一物块自由落下,落到弹簧上后将弹簧压缩。如果分别从H1、H2(H1H2)高处释放物块,物块落到弹簧上将 图5410弹簧压缩的过程中获得的最大动能分别是Ek1和Ek2,在具有最大动能时刻的重力势能分别是Ep1和Ep2(以地面为参照系),那么有 ( ),AEk1Ek2,Ep1Ep2 BEk1Ek2,Ep1Ep2 CEk1Ek2,Ep1Ep2 DEk1Ek2,Ep1Ep2,解析:动能

12、最大的位置即重力和弹力相等的位置,两种情况此位置相同,物体第一次下落时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两次增加的弹性势能相等,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第一次增加的动能大,故C正确。 答案:C,3.(双选)(2010山东高考)如图5411所示,倾角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 图5411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 ),答案:BD,(1)轿车以 90 km/h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 阻力 F阻的大小; (2)轿车从 90 km/h 减速到 72 km/h 过程中,获得的电 能 E电; (3)轿车仅用其在上述减速过程中获得的电能 E电维持 72 km/h 匀速运动的距离L。,(3)根据题设,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仍为F阻2103 N。在此过程中,由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可知,仅有电能用于克服阻力做功 E电F阻L 代入数据得 L31.5 m,答案:(1)2103 N (2)6.3104 J (3)31.5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